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991年凤冈县被定为省级贫困县。当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0元,人均占有粮食390公斤;全县贫困人口达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81.3%。几年来,我们团结、发动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足、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和扶贫政策,使全县贫困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199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5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1012斤,达到了省政府规定的基本解决温饱的标准;贫困人口从28万降到7.8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从81.3%降到21.5%,减少了59.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县…  相似文献   

2.
贫困问题是解决贵州农业、农村、农民的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16年来,贵州农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省统计局数据,实施扶贫政策较早的31个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135元上升到1993年的335元,全省贫困人口也从1985年的1800万人压缩到1994年的910万人。 贵州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任务仍十分艰巨,按“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0元以下为贫困线标准统计,到1994年底,本省集中连片的贫困县有48个,贫困人口910万人,其中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的还有333万人,占全省贫困  相似文献   

3.
安龙,1991年被国务院列为贫困县。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这里发生了深刻变化。1996年农民人均有粮由1991年的260公斤增加到37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300元增加到上千元;全县贫困人口由16.9万人减少到7.5万人,由占总人口的49%下降到19.7%。安龙县离实现总体脱贫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几年来的进步,凝聚了安龙人民追求致富的呐喊、拼搏、奋争……从大办粮食入手,安龙人砌就了最牢靠的一块基石贫穷主要的就是缺粮。安龙过去每年要调进粮食上千万斤。“手中无粮,心里发慌”。不增产粮食,温饱只是一句…  相似文献   

4.
大垭口村位于云县茶房乡东北部,属高寒山区。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484户农户、2089人,是一个集彝族、拉祜族、傣族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贫困村。199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仅为118.6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仅有450元,人均占有粮食仅有175公斤,全村特困户达307户、1351人,占总人口的65.2%。  相似文献   

5.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武口乡农业人口3642人,五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而农民负担却在逐年下降。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09元,全乡农民负担总额为96000元.人均负担28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99%:1996年人均纯收入为2030元,负担总额为102368元,  相似文献   

6.
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超5800元 据全国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会议消息,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464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56亿公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过5800元,比上年增加650元,实际增长10%左右,连续7年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赵欧  岳熊 《支部生活》2009,(3):29-29
有着“瀑布之乡”和“筇竹之乡”美誉的大关县,在本世纪初依然贫困。据统计:2000年末,全县生产总值为47919万元,农民人均有粮291公斤。人均纯收入仅758元,全县24.4万总人口中尚有近18万人未解决温饱和稳定脱贫,上万人饮水困难。全县78个村委会有14%未通公路、41%未通程控电话、60%无卫生室。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这片贫瘠的土地,没有忘记这里的贫困群众。  相似文献   

8.
扶贫攻坚硕果累累 1986年以来,在国家、省、地的扶持下,沿河县各族人民奋力拼搏,扶贫攻坚取得了实效。1998年与1985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由8243万元增至59609万元,增长7.23倍;粮食总产量由76179吨增至151456吨,增长98.82%;地方财政收入由137万元增至2752万元,增长20.08倍;农民人均产粮由180公斤增至316公斤,增长75.5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1元增至1056元,增长9.51倍。  相似文献   

9.
化隆县是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8.3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5%.。当前最突出的县情就是县穷民不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从1996年到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61元增加到788元,五年才增加了27元。影响化隆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很多,除自然条件严酷等客观因素外,还有种植业结构不合理、调整步伐缓慢、农业产业化的格局尚未形成、畜牧业发展势头不强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0.
贵定县定东乡过去是有名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少数民族占该乡总人口的 86%。 90年代初期,全乡人均吃粮不足 25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 200元, 70%的人家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 1994年以来,定东乡按照“四个一”工程和“五个好”目标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领群众大搞科技兴农,打好农村经济翻身仗,迅速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1999年,全乡农民人均吃粮 350公斤,人均纯收入 1350元,乡财政收入首次突破 100万元大关,初步实现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财政增收,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奋斗目标。   对于…  相似文献   

11.
《党的生活(青海)》2009,(10):F0003-F000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共有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万人,劳动力18.7万人,剩余劳动力8.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22元。2008年,全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其中省外转移6.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外出人员人均劳务收入4250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  相似文献   

12.
坐落在乌江北岸崇山峻岭之中的光明村,离余庆县城80余公里,200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65元,人均占有粮食650公斤,程控电话、摩托车、电视、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40%、30%、99%、90%,小康户占80%,"十星级文明户"  相似文献   

13.
平江县伍市镇仕洞村是省科委对口扶持的建整扶贫村,1996年人均产粮310公斤,人均纯收入607元,65%的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1997年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科委党组的高度重视,工作组与村支两委一道推广科技、兴村富民,使这个村基础设施全面改观,村民面貌焕然一新。去年,人均产粮达6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300元,今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超过1500元。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收入可达3万元,成功地实现了省委提出的稳步解决温饱、稳定脱贫致富的目标。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从实际出发,选准科技项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省科委工作组驻村…  相似文献   

14.
在伊盟,提起伊旗的乌兰木伦村,人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今天的乌兰木伦村的确可赞可贺:1996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到500万元,工农牧业总产值完成1334-7万元,实现利税60-5万元,年人均粮食产量突破6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  相似文献   

15.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地区。开发区建设六年来,已搬迁安置移民16.8万人,目前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2004年全开发区劳务收入1.2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7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664元的46%。2005年上半年,共输出劳务2.5万人,其中集体输出1.2万人,创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15倍。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有50个贫困县,扶贫攻坚乡村总人口381万。到1995年底,已有4个县解决了温饱,14个县接近攻坚目标,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412元增加到685元,55万人达到温饱标准。但是,我省贫困面还不小,剩余的46个贫困县占全省总县数的41%,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6%。1995年晋西北4个地市遭受百年不遇的旱、涝、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12万户窑屋倒塌,一些贫困乡村的贫困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8,(6):55-55
翁仕友等在4月14日《经济观察报》上撰文指出:一项由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将扶贫人口调整到人均年收入1300元以下人群,中国的贫困人口将由目前的4000万增加到8000万。这意味着,将有更多人从中国扶贫优惠政策中获益。1985年,中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贫困线之下,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1067元。  相似文献   

18.
湖南农民外出劳务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规模和特征(一)规模湖南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据抽样调查测算,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者达1199.41万人。在外出劳务者中,到异地劳务的人数已达876.73万人,其中到外省的579.67万人,到外县的170.03万人,到外乡的127.03万人,分别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48.3%、14.2%、10.6%;在本地劳务的人数为323.04万人,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26.9%。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人数较上年增加68.04万人,增长6.0%。2003年湖南省外出劳务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4500元,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倍,充分体现了劳务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突出贡献。劳务经济发展主…  相似文献   

19.
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昆老村公所野猪塘自然村,位于祖国西南部的扣林山上。该村距国境线不足1公里。由于偏僻落后,经济发展一直很缓慢。1983年,全村人均有粮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然而才过了十来年,到1998年,人均有粮就达500公斤,人均纯收入800元。家家户户年年有余粮,口子过得甜甜美美。人们都说:野猪塘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一是靠党的政策好,二是全村妇女发挥了半边天作用。野猪塘村共有40户人家183人,都是苗族,女性87人。以妇女组长李桂珍为首的妇女小组在村党支部及县乡妇联的领导下,充分  相似文献   

20.
纳雍县科技兴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良种推广科学化种植亩产增收30%至50%,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传统农业的束缚中挣脱出来。1996年,农民人均粮食223公斤,人均纯收入674元,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了7万多人。1997年,随着扶贫攻坚的进一步深入,全县上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争良种、争农技人员的好势头。科技兴农在振兴纳雍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95年,县委、县政府在确保上级部门农业专款全部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从县财政拿出80万元投入到科技兴农工作中。当年实行了机关单位挂点帮村,并抽派大批干部下乡帮助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