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2016,(2)
正1945年12月27日,在大明湖畔的"奎虚书藏"举行了山东地区的日军投降仪式。或许有人据此会问,为什么会选在"奎虚书藏"而不是别的地方?为什么安排在12月27日而不是别的日子?个中有何缘由和寓意呢?始建于1934年的"奎虚书藏"原本是山东省图书馆藏书楼,说起它的建造起因与五三惨案有直接关联。在那场惨案中,山东省图书馆的部分建筑被毁,主楼基础遭到震动性破坏,楼顶也被炮弹洞穿,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在冬天我的嘴巴里和鼻腔里特别难受,总是干干的?为什么总有口气?为什么脸上总长痘痘?"答案只有一个:你"上火"了。  相似文献   

3.
方永刚是成功的。有人问成功的秘诀。他说,我对事业的要求是"知之、好之、乐之"。知。方永刚常言,"问题研究不透不算爷们儿"。他研究问题有两个法宝。一是勤思考:为什么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没有成功?为什么戊戌变法制度救国没有成功?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找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7,(7):87-87
我十分喜欢傅先生的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小康:您出版了《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一书,请问:“历史可以复活吗?为什么?”李开元:历史是已经在时间中消失  相似文献   

5.
唐剑锋 《乡音》2011,(11):20-21
为什么总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为什么总是以"开会"作为工作的开始?为什么总是主要领导、四大班子领导到齐才算对会议"重视"?很多人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山会海,而我们各项会议却又总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一边反对开会,一边又期待用开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一些地方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故,其背后都有形式主义作祟.对此,人们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形式主义屡禁不止?为什么搞形式主义的人能屡屡得手?一个重要原因是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已经"规范化"了.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一些地方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故,其背后都有形式主义作祟。对此,人们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形式主义屡禁不止?为什么搞形式主义的人能屡屡得手?一个重要原因是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已经"规范化"了。  相似文献   

8.
《创造》2017,(9)
正有一种我非常反感的出版物,叫做"名著缩印本",据说是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只保留故事框架和基本情节,大量细节、对话和心理描写被删除。要知道一本名著之所以伟大,从来不是因为它的主题,虽然可能流传最广的而只是它的主题,比如《简·爱》为什么会成为"女性的《圣经》"呢?因为它描写了男女平等。但是抱歉,写男女平等的书多了去了,生活中有  相似文献   

9.
欧阳林夕 《创造》2006,(1):109-113
云南就业者对公务员的热衷,有评论用了"崇拜"一词.崇拜?为什么?是喜是忧?难道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都是盲目的吗?"公招崇拜"表象背后到底是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潘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39.00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为什么中华历代政府都强调对百姓的"责任"和"道义"?为什么说"大家庭"观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说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是民心?如何实现老百姓养小、送老、住房的公正?中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什  相似文献   

11.
书香中国     
《同舟共进》2021,(4):3-7
说起读书,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为什么读书?相信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答案。有人认为,读书是一种兴趣,方寸之间遍览人间故事,不胜快哉;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修养,手捧书卷,心安自在,不亦乐乎;也有人觉得,读书是一项投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12.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以下简称<六个"为什么">)一书,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这样六个重大政治理论问题,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逐个讲来,既简明扼要,又深刻生动,很畅快,很精彩.反复读来,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刘统 《同舟共进》2008,(3):46-48
毛泽东为什么对一篇运盐的文章大加赞扬?为什么在"按语"中两次点了"夸夸其谈"的名?毛批评的正是当时延安的《解放日报》。回顾历史,再看今天,文风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吗?  相似文献   

14.
郭芳 《小康》2008,(6):98-99
多方奔走整整一年,田应东仍然看不到任何希望。他不明白,这份具备完全法律效力的裁定书为什么就是无法得到执行?他也不知道,裁定执行最终要"暂缓"到何年何月?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8月,在江苏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就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够?二是为什么科研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结合不紧?三是为什么科技发展的社会感知度不高?这"三问"点中了江苏优化产业结构的积弊,发人深思。论科教资源,江苏不可谓不丰富,高等教育规模全  相似文献   

16.
人大知识     
正主要看细节——四问人大常委会十八次会议议程细节中往往蕴含重大意义,人大常委会的议程和议题等细节尤其如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1日开幕。从会议议程观察,这次会议与以往略有不同。审计整改报告为什么口头报告、分组审议,还要专题询问?为什么"全面两孩"要修计生法,而"单独两孩"不用修?为什么授权到期还要作报告?虽然可能只是细微的变化,但实际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问:"单独两孩"没修法,为啥"全面两孩"要修?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是为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什么为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怎么样为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3-17日,我有幸在井冈山参加了贺州市八步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机关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在这里,我们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心灵体验和情感共鸣如历淬火。为什么井冈山精神这么难忘?因为我们身上已经浸透了红军亲人的味道,脑袋里装满了"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井冈山精神"……为什么井冈山精神这么难忘?因为我们耳际依旧回响着黄洋界上传来的  相似文献   

19.
读书最好读经典何谓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他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觉行为。古人有一  相似文献   

20.
正1979年元旦,大陆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令很多人怦然心动。30多年前的11月2日,刚过凌晨就已人山人海,应该9点正式工作的台湾红十字组织,3点30分便提前打开大门——那是红十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