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网民心理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娟 《理论学刊》2006,(11):125-126
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上交流时使用的由文字、符号、数字、图形等组成的网络语言形式。网络语言不同于现实交流中的语言的特点。本文在总结网络语言的特点的同时,也对其中反映出的网民心理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张,网络沟通日益加速,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与现实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驾齐驱的交际形式,并日渐成为青少年主流的交流工具,对青少年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研究亟待深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流行的、年轻人喜欢的简单又能说明一定道理的时尚词汇或语言文化现象。语言具有社会功能,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产生并传播的语言,也具有社会功能。针对近十年来的网络语言现象,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论述网络语言在网络社会的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和继承发展功能,并基于网络语言阐释网络语言用语的社会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的三大焦点,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语言的风格。网络语言对汉语的语言表达、语文教育以及社会现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待,既看到它对语言表达的益处,也要合理地进行调整,尤其要注意网络语言背后反映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春艳  谢涛 《世纪桥》2011,(9):120-121
网络的普及使网络语言成为了当代社会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正以其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重大影响,面对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迎接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本文在阐述网络语言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针对这种影响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传播中的语言运用研究成了大家颇为关注的焦点.网络语言影响学生规范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书面能力的表达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用网络语言,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严春艳  ;廖鹏程 《世纪桥》2008,(10):140-141
网络语言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传播中的语言运用研究成了大家颇为关注的焦点。网络语言影响学生规范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书面能力的表达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用网络语言,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话语。根据话语理论,网络语言作为网络话语分析的第一个层次,受大数据时代"4V+1O"的基本特征与以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文化现象交织影响,形成了一套动态的、具备鲜明时代特征、非规范化的语言系统。以系统把握这套语言系统的生成机制为出发点,深入探析其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影响的内在生成逻辑,挖掘网络语言的德育形塑功能,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这不仅是构建网络育人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网络舆情安全乃至社会长治久安的现实诉求。因此,应立足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内在逻辑分析,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即通过提升大学生网络"抗污染"能力、倡导教育者有效利用网络语言、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监管引导作用,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育人层面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生活越来越丰富,网络语言越来越常用,理应更加重视用语文明,特别要严防网络语言暴力。在网络世界,一句话能感动人,一句话也能“杀死”人。这是文明语言的魅力所系,也是暴力语言的杀伤力所在。网络语言暴力,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某种形式的语言霸权,传播散布带有攻击性、煽动性、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论内容。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信息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工具,已经开始影响和渗透到当代社会生活的口语、书面语中,因此,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语言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拟从其构成、特点、流行性以及规范化等方面对网络语言略作分析与探讨。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  相似文献   

11.
黄艳军  刘玱 《求实》2012,(Z1):235-236
随着与网络语言相伴成长的80后、90后成为青年官兵的主体,带有非主流文化特点的网络语言走入了军营,成为青年官兵网络交流和网下调侃的特有语言。据某师级单位调查显示,基层连队官兵中有90%在军营里使用过网络语言,使用区域主要为军营网络。然而,网络语言时尚性、非规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疫情中网络语言传播具有信息内容高度聚焦、信息来源错综复杂和语言风格大相径庭等特点。网络语言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积极正面的语言能给人以鼓励和信心,而消极负面的语言则可能制造恐慌和混乱,甚至会误导他人,危害社会。在抗击疫情的语境下,网络语言的传播要坚持"三要"原则,即要坚持真实性、要坚持纯洁性、要坚持合法性。这样才能在抗击疫情中维护健康、有序、纯洁、美好的网络语言环境,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一种新的语言范式,作为网络虚拟世界的沟通交流媒介,网络语言因其独特性而备受当代大学生的追捧。网络语言是思想观念的外在表征,折射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及婚恋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把握机遇,在网络语言语境下必须针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依托现代网络优势,采取有效教育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网信办近期召开座谈会,提出要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可谓正当其时,值得肯定。时下,一些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比如"尼玛""屌丝"和"逗比"等,频频成为流行语,甚至成为一些青少年的口头禅,对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也就显得非常必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毛颢 《学习月刊》2012,(20):25-2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交流的载体——语言在新的时空中延伸.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网络新科技的使用赋予语言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感和新鲜感。网络语言是E时代鲜活的产物.已经从网上渗透到日常生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使用.逐渐成为时尚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的当代社会,如果您阁下哪天打开电脑,发现诸如“I服了U”、“爱老虎油”之类近似于“黑话”的语言,不必大惊小怪,也无需感慨自己的落伍。那便是如今风行于虚拟空间的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语言在中国的存在时间,往多了说不超过十年。即便是在几千万网民中,操这种语言的人也不是全部,考虑到网络语言对当代社会的有限影响,我估计懂得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相对于使用传统汉语的人,还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是典型的小众语言。换句话说,它本身尚处于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还不成太大阵势。如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体的交流日益普及,网络语言现象由此产生,而网络语汇是网络语言现象的核心成分,标志着语言发展的程度。本文从分析网络语汇的词语基本类型和特殊现象出发,归纳了网络语汇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新兴语言形式。人们对它毁誉参半,贬之者视其为洪水猛兽,褒之者则鼓吹它代表了21世纪语言发展的方向。笔者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及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来  相似文献   

19.
龙妍 《山西青年》2022,(7):103-105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竞争力的逐步提高,汉语言已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名片",国内汉语言教学和使用已经进入新阶段.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汉语逐渐受到网络语言的"侵蚀",这使中文语言发展遇到巨大的挑战.鉴此,进行网络语言的整体研究和个性解读,以求肃清网络生态,正确评价网络语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网络语言的传播,正在逐渐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调查发现,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在网络语言获取渠道、使用情况、语言习惯、态度看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性。通过分析和研究其形成原因、认知态度和行为规律,进而可以把握网络语言传播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判断、价值观念和群体特征,为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路径创新与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