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信息报》6月1日发表田永祥同志写的《列宁是否提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文中有几处值得进一步探讨。他根据《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改正了的译文,指出原译文“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见《列宁选集》第4卷第142页),已订正改译为“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第37页)。他认为:这两个概念显然不同,所以列宁实际上并未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事实上列宁1919年12月20日在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是这样说的:“我们在剥夺了地主和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原译文不准确关键在于把“最初级形  相似文献   

2.
一民主的本义是人民的权力。在经济领域中,这一权力体现为列宁所说的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列宁全集》第13卷第314页)由劳动者集体掌握这些权力,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一般含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负责同志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问题,进一步对经济民主作了明确、具体的阐述。指出我国当前经济民主建设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这不光为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指出了方向,也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第一、劳动者的经济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资本的奴隶,经  相似文献   

3.
简论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显著特点刘建华发展人民民主,建设民主政治,是邓小平同志一个极其鲜明的政治思想。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154页)以邓小平同志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思想陈中玉一、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概括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体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他还说:“社...  相似文献   

5.
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二重性一样,“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也具有二重性。辩证地、实事求是地考察与分析这些观念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二重性,对于我们科学地看待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批判地继承人类精神文明的这一宝贵遗产,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页)那末,“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在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6.
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59页)。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人民日报》1998年7月17日)。无论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全局和局部的结合,还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制度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区别,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最广泛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实行公开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标志,公开性程度如何,表明社会主义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列宁曾经指出:“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347页)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公开性原则,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公开性程度越大,社会主义的民主越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越明显。从根本上说,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代表,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必  相似文献   

8.
一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根本目标之一。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同上,第187页)。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人民政协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未来无产阶级国家应该采用民主共和政体。1848年革命时期,他们就提出彻底推翻君主制,把全德国宣布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要力争把这种民主共和国变为“社会共和国”。1871年马克思又指出,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所向往的“社会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4页) 列宁卓越地发挥了上述思想,在领导建设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阶段性及其特征,这就是以议行合一的巴黎公社共和制为基础,由人民监督过渡到直接参与,再由直接参与过渡到全部权力由国家回归到社会,从而实现社会管理和国家消亡。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根据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结论。马克思主义者一贯认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应以具体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从不把这个理论看成是万古不变的教条。在《共产党宣言》一八七二年德文版序言中,他们明确指出,对《宣言》中所发挥的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 列宁讲得更明确。他在1899年指出:“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1916年,列宁科学地预见到“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  相似文献   

11.
目前,理论界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的讨论中,许多人都认为列宁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并据此作了不少文章。其根据是《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第30卷第253页的这样一段话:“我们在剥夺了地主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但是这里还丝毫没有共产主义的东西。”《列宁选集》1972年中文版第4卷第142页上也有这段话。其实,这是误译,《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就改正了这处错误,把这句话译为:“我们在剥夺了地主和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8卷第37页)但《列宁选集》在校译时,仍没更正。“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列宁实际上并未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充满着邓小平反复强调的爱国主义精神。邓小平关于爱国主义的观点包括以下内容。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邓小平十分强调民族的自尊自立,把民族有无自尊心同国家能否独立紧密相联。他在1989年10月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谈话中指出:“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结束严峻的中美关系要由美国采取主动》,第331页。)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剥削制度的重要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2页),这个运动的目标,就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卷第130页),  相似文献   

14.
民主问题,是近些年被搞得非常混乱的一个问题.去年在我国发生的政治风波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表明,在民主问题上制造混乱,宣扬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借以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进攻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正确认识民主问题,搞清它的实质,是关系到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粉碎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阴谋的大问题.什么是民主?“民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Demos(人民)和Kartia(统治、政府、权力)词源上的意义为“人民的政治权力”、“人民统治”、“人民当家作主””.从词源上不难看出,民主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正如列宁所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这是民主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发展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者们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他继承马克思主义把生产力的发展看成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见《列宁全集》第15卷,第223页)的思想,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丰富发展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他不仅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发展观。一、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认真梳理和研究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张振国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文选第三卷中提出这样一个新思想和新观点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第255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富裕,是在生产力迅速发展基础上人...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最早提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一文中,最早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在本文中,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以下简称“邓选”)实践上,我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这一时期的提法是“中国式的现代…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了一个全新的论断。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象这样对社会主义本质作鲜明扼要的概括,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是没有的,在毛泽东的著作中也是没有的。这是对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的新总结,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新飞跃,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创造性的重大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思考左凤荣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