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类进行的一切科学实践的宗旨 ,都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人的研究既有弊端 ,又有合理因素。重新探索人本主义思想是走出近代哲学理论误区的需要 ,也是时代发展和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所谓哲学上的人本主义(Humanism),泛指直接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强调人的地位、作用及价值的一般学说。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属于这种理论范围。它肇始于19世纪中期,主要包括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论,以狄尔泰、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和以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它成为一个广泛的哲学思潮,对西方社会的各个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16世纪人本主义法学出现以来,西方民法就与人本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西方“人本主义”精神和演变过程来看,人本精神实乃西方古典法治之精髓,人本主义法学鸣响了现代民法学的前奏,我国私法领域中存在的与人本主义不一致的倾向,要在实践中克服.  相似文献   

4.
论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添生 《求实》2007,(4):29-32
通过对传统哲学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人”的主体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中“人”的主体性意义理解的批判,探讨了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的现代价值,并提出了在尊重“人”的主体性背景下实现以人为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 本主义在哲学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 ,尤其是具有强烈非理性色彩的现代人本主义 ,自从其诞生以来 ,人们就一直毁誉参半 ,争论不休。现代人本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叔本华。正是叔本华通过对西方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批判以及对东方的印度教、佛教的推崇 ,为现代人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叔本华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来弄清现代人本主义的起源 ,从而为正确评价现代人本主义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叔本华称自己的哲学的来源是康德、柏拉图和印度的《奥义书》。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叔本华与传统哲学的关系的一点线索。这…  相似文献   

6.
"总体的人"的思想是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学说的一条主要线索,其理论的关切在于深入批判和揭示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异化问题,回归对人性的本真的思考与建构。在一定意义上,"总体的人"的实现和马克思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重新考量和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学说的批判角度和理念,对平衡社会的发展与人的价值的回归,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在围绕人的自由与解放而追求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想特征,诸如关注个体存在价值,探索主体行为动力和对科学理性主义反思等。并对现代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即中国现代文明的发展必须做到个性精神与集体主义,主体自然性与社会性,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整合。  相似文献   

8.
胡伟希 《新视野》2002,(5):64-65
一、主体性与近代以来的伦理危机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说,韦伯给西方现代社会科学造成的影响都不容低估。及他的其它一些著作中,他反复论述这么一个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兴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西方”。所”,按照韦伯的说法,是着重考虑手段与欲达成的目的之间的关系,至于行为本身是否具有绝对具理性”的概念的确有助于阐明西方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但韦伯的这一说法并不是完全无懈可击的。因为它在解释和理解现代西方伦理和道德生活西方人伦理和道德生活的主要是宗教而韦伯也指出,早期新教徒的经济伦理与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西方社会,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与之相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是完备的、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科学的人本主义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延庆 《求实》2003,1(8):25-26
长期以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对唯物史现一直存在着两种主要错误理解,一种是对唯物史观中人本主义思想讳莫如深,另一种是把唯物史观中的人本主义思想看作与以往的人道主义思想无异的抽象人性理论.本文认为,唯物史观不但不是见物不见人的经济史现或经济决定论,相反,它是一种充分肯定人在社会历史中的重大作用的人本主义历史观,是一种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有机结合的科学人本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