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泉之后的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瑞平 《当代亚太》2006,(10):19-25
小泉政府为其以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长期萧条得以摆脱,结构改革得以推进,对外合作得以扩展。小泉之后的日本经济也面临着诸多难以应对的重大课题,主要有:化解全球风险,避免周期衰退,消除改革疲劳,摆脱财政困境,继续推进合作。小泉政府使中日关系陷入困境,政治关系持续冷淡已使经济关系显现转冷迹象,小泉之后中日经济关系将面临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2.
王传剑 《当代亚太》2005,3(9):28-34
冷战后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谋求面临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制约,而美日同盟关系的持续存在则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结构性变量.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对日本来说实际上具有双重性质,它在为日本安全提供"保护伞"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行动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日同盟作为一种结构性制约因素内在地限制了日本作用的发挥,使日本基本上没有机会实现在朝鲜半岛事务中谋取更大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企图.  相似文献   

3.
日本素有报业大国之称,但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日本报业面临发展的困境。面对金融危机,日本报业会采取何种应对策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中日传媒人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在金融危机下日本报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报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4.
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给在日华侨华人造成了新的迷茫和困惑.战后日本长期以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而为人称道,而现今的日本是否还是值得留恋的宜居之地?在日华侨华人面临着新的抉择.日本《中文导报》与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感到在日本生活幸福的华侨华人的比例,与地震前相比,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但分析问卷结果,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留日学生减少、新华侨华人归国人数增多的现象,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将面临成长停滞或规模萎缩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员跨国流动增加,安全局势更为复杂,各国都面临着领事保护任务加重的局面.本文以日本外交蓝皮书中的相关内容为基础总结分析了日本领事保护机制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并对中日领事保护机制进行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6.
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海权争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各国在“蓝色土地”上开始新一轮的逐鹿。在太平洋的争夺中,中日海权争夺尤为激烈,不仅包括已有的钓鱼岛争端,还包括新产生的冲之鸟岛争端和东海划界、开发问题,这些使研究日本的海洋发展观便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早在1974年日本教授西村朝日太郎就在《海洋民族学》一书中总结了日本的海洋文化观,提出海洋对日本发展的重要性。此后出现的一系列海洋理论使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组织全国有关学者专家连续数年进行相关研究。在2001年日本内阁会  相似文献   

7.
在地缘政治风险增大、美国贸易保护趋势增强、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日本积极促进国内结构改革的形势下,改善中日外交及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突显。进入2017年春季,中日关系出现向好迹象。钓鱼岛事件后低迷数年的中日贸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金融合作领域呈现企稳回暖态势,日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积极变化。中日两国经贸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8.
吉田茂(1878~1967)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在二战前长期活跃在日本外交第一线,二战后,又在日本战败改组和重建时期,五次组阁并三度兼任外相,成为战后日本复兴与发展的奠基人。吉田茂的执政时期,正是本世纪40年代后半期到50年代前半期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日本面临经济复兴与国家重建与独立的两大课题。战后初期,日本被盟军占领,旋即即又被冷战风云抛卷至国际政治斗争的夹缝之中,使本已困难重重的日本重建事业更加举步维艰。本文试图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同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相结合,考察吉田茂战后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实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国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这期间的中日文化交流与两国政治学系发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战后中日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的发展概况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日本一直没有承认新中国,追随美国政府推行敌视新中国的诋毁新中国的政策,致使中日两国不仅没能结束战争状态,连两国间的文化交流都中断了。为了促进中日相互了解,尽快改善两国关系,建国以来,在周恩来的亲自领导下,《人民日报》不断发文向日本人民宣传中国政府的对日方针政策:“力求于尽可能的短期内,缔结共同的对日和约,以便早日结束对日战争状态,使日本人民早日获得民主与和平。”同时还向两国人民介绍相互的风土人情、社会政治。北京广播电台也开始了对日广播。在日本,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环境犯罪的防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惊世界的四大公害事件使日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在环境犯罪的防治问题上日本能够实现较快转型。通过修正《日本刑法》、制定《关于处罚危害人体健康的公害罪法》,并通过采取强化市场调节、鼓励科技创新和加强环境教育等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日本防治环境犯罪的做法加以考察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百废待兴,教育也面临着一次重生。在外界压力和国内人民的抗议声中,它不可能走回军国主义教育的老路。这体现在它的换代性改革中,但是与战前教育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它不可能与其一刀两断。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其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使两国间的贸易发展很快。 日本已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多年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996年至2002年7月,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对日本的出超持续,且基本上呈现出一年比一 年扩大的趋势。就农产品贸易而言,现状并不乐观,从2001年开始,双边农产品贸易出现停 滞;2002出现了下滑,其中,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额下滑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在解冻关系的初期谈判中,对作为"第三方"的日本各有战略考量。美国的战略利益是维护美国主导下的亚太势力均衡,维持美日关系比改善美中关系更重要。中国的战略需要是免遭任何强权威胁,同西方和日本建立正常关系,防止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尼克松的谈判策略是给中国造成对美苏日的"三怕"。毛泽东则摊牌:中国根本不怕美苏日来华大打,已准备应付最坏局面。折冲樽俎之下,美中的共识是反对任何国家谋求亚太霸权,反对日本向本岛以外扩展军事力量、染指台湾和朝鲜半岛、插手"台独"活动。但对怎样防止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美中双方认识不同。美国承诺将阻止日本奉行损害中国的政策,但坚持认为现行的美日关系能制约日本扩张军力,而听任日本自立则将使其出现致命的民族主义。中国对废除美日安保体系的态度在疑虑中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14.
日本和欧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日欧EPA)生效会对中日和中欧货物贸易产生较大影响。GTAP模型(全球贸易分析项目)评估结果表明,日欧关税减让使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均明显减少,对欧盟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不同产业所受影响异质性明显,中国的活动物及动物产品、皮革制品和纺织品对日本出口明显减少而对欧盟出口有所增加,机电产品和汽车及运输设备对日本出口增加而对欧盟出口下降;中国自日本和欧盟进口的机电产品、汽车及运输设备、化学橡胶制品和金属及金属制品均有明显下降,尤以机电产品进口所受负面影响最大。为此,中国急需促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对重点进口产业预警机制建设,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立。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各大国的双边关系中,中日关系最富于戏剧性。古代日本谦虚向中国学习,膜拜中国的文明。学习和汲取中国文化、典章制度的劲头可谓如饥似渴,遣隋使、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远涉重洋到中国访问、学习;古代中国多用施行仁德之政为治国之本,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支撑,怀德布远,有实力而不以实力取胜,结交并友善于包括日本在内的周围各个邦国。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近代日本则以强凌弱,导致中日之间生灵涂炭,中国屡遭日本侵略的人间惨剧。二战以后,由于冷战而使中国和日本长时期内很少交往,互相闭关锁国,互为敌视对象。1972年以后,中日关系跨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近代以来两国关系从未有过的历史性飞跃。"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等原则,成为中日发展友好关系,双方共同遵守的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16.
孙承 《当代亚太》2001,(1):38-43
日本经济已走出谷底,出现自行恢复的趋势,并将保持缓慢增长势头.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民间需求疲软,特别是失业率居高不下、个人消费不振.经济走向恢复将使日本重新发挥在地区经济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而每年申请入学人数都在逐年减少,使日本的高校均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的问题.若无独具特色的教学和雄厚的实力,就无法吸引考生,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强烈的危机意识驱使日本各高校纷纷进行全面而大胆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日本南海政策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对南海问题影响较大的区域外大国,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与日本的介入紧密相关.为了攫取地缘利益,2011年日本积极展开穿梭外交,插手南沙争端,想方设法拉拢有关争端国家与中国对抗.其目的是使南海问题久拖不决,在限制中国的同时扩大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但是受中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日本在介入南海争端之时也不会轻易开罪中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在对其战争责任的态度问题上不断与亚洲其它国家发生冲突。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不断制造事端,企图否认日本在第二次大战中对邻国所犯下的罪行。历史教科书、官方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最近的“慰安妇”问题,成为亚洲人民关注的热点。2003年1月1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就任以来第三次参拜了靖国神社,他已于2001年8月13日和2002年4月21日两次参拜,遭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这一次,在包括亚洲人民的强烈谴责声中,小泉仍然我行我素,并且声称以后要年年参拜。这更使问题的争议达到了白炽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经贸组织第143成员国。从此中国将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巨大变化必将使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济关系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出诸多新问题。 一、中国加盟WTO、日本成为最大收益国 普遍认为,中国加盟WTO,对全面促进中日经济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从中日经济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