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言而喻,抗震救灾得从信息的公开透明开始。一切外界的关注、重视、援助的基本前提就是保证外界的知情权,即抗震救灾行动的第一步就是让灾情在第一时间被外界所知晓,以使人们最快地、正确地看到灾难的严重性,这也是政府主动接受民众监督的必要之举。进而言之,灾区灾情越公开透明,越有利于消除灾后的恐慌情绪,越有利于减少社会对灾情的质疑,也越有利于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8,(8):4-7
地震可以震塌房屋,但只要信息公开,就不会震塌人心。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对于政府信息的及时公开和高度透明,舆论赞声如潮,并普遍视其为战胜灾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阿计 《政府法制》2008,(12):6-8
地震可以震塌房屋,但只要信息公开,就不会震塌人心——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对于政府信息的及时公开和高度透明,坊间和舆论赞声如潮,并普遍视其为战胜灾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打黑行动中,执法机关处理与媒体关系的经验有适度公开执法信息体现执法公正文明;签订保密协议防止办案人员擅自发布信息,尊重执法规律;及时回应媒体质疑满足人民知情权。打黑行动中人民法院处理与媒体关系的经验有通过分区就座等措施保障旁听权;通过庭外声音直播扩大公开的范围;独创审后答疑制度接受人民监督,值得在全国推广。重庆打黑行动中政法机关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应当限制证据内容和证人信息的公开、在司法公开中保护被告人的隐私、通过抽签排序方式获取旁听资格、直播民众特别关注的案件的庭审。  相似文献   

5.
地震可以震塌房屋、但只要信息公开、就不会震塌人心--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对于政府信息及时公开和高度透明、舆论赞声如潮、并普通视其为战胜灾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谣言事件"的发生发展与政府和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前瞻性宣传的消极化倾向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条件;谣言事件发生过程中相关部门举措失当会加剧危机态势扩大;谣言平复后缺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反思和教育。对"谣言事件",需要政府和媒体高效互动:建立危机宣传预警机制,做好"防谣"、"辟谣"预案;将媒体联动和政府举措相结合,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积极及时组织舆论开展系统讨论和反思,培育民众的理性素质。同时,由于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实时性、简化强化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政府和媒体还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特别是"自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要完善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积极开设并良好维护官方自媒体平台,构建新型信息传播渠道;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信息公开与法治政府--从"非典"到"禽流感"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萍 《河北法学》2004,22(11):147-150
20 0 3年“非典”引发了社会普遍的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关注 ,尽快建立健全在公民知情权基础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成为人们的共识。在一年以后 ,“禽流感”又在亚洲蔓延 ,所不同的是 ,由于政府及时将有关疫情向社会公开 ,我国并未出现“非典”时的恐慌和混乱 ,民众对政府充满信心。可见 ,信息公开对于建设公正、透明和信赖保护的法治政府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还存在一定的缺漏 ,急需在法律层面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察》2013,(19):4-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审议通过《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草案)耗会议认为,上半年,国务院已对今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要采取配套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使政府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这也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改变一些地方、部门在信息公开上不主动、不及时,以及面对公众关切不回应、不发声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5月1日起,<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施行.鄙人身为媒体从业人员,深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关键是对"负面报道"的放开.对"正面报道"的放开,我们的不少地方不少部门早就不是一个问题,有的时候甚至是放开"过了头":怂恿媒体从业人员遣假--说成绩把蓝图当作现实"公开",把芝麻当作西瓜"公开".信息公开难在"负面",贵在"负面".……  相似文献   

10.
公开透明的财政管理是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原则,也是实现良好治理的关键。政治机制和市场机制是实现公开透明财政管理的两种机制。论文专注于市场力量对财政管理透明度作用机制的研究。通过研究美国州和地方政府财政管理透明度的市场实现机制发现,一套完整的市场机制对政府财政管理透明度的促进作用更为有效,而将政府预算做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之分,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资本预算筹资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这一点对中国地方政府的预算改革和财政管理透明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重庆“打黑”行动中,公安、司法司法机关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也有一些存在的问题。“打黑”行动中重庆市公安、检察机关新闻发布的经验有:重庆公安、司法机关适度公开信息体现执法文明,及时回应媒体质疑符合公诉机关的职责。“打黑”行动中重庆市法院及法官新闻发布的经验是:推行“分区就座”和“声音直播”实现审判公开;宣判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审后答疑。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方面是:限制个人隐私和证据内容的公开;对民众特别关注的案件应当庭审直播。  相似文献   

12.
公众呼唤知情权(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磊 《中国律师》2003,(3):25-27
●知情权应是公民基本权利的起点●人民有权知道灾难人祸事实真相●警方公布案情有益防止悲剧重演●如何给予知情权现实的法律支撑●“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防腐剂”●政府透明运作必须主动公开信息  相似文献   

13.
毛磊 《中国律师》2003,(4):25-28
●知情权应是公民基本权利的起点●人民有权知道灾难人祸事实真相●警方公布案情有益防止悲剧重演●如何给予知情权现实的法律支撑●“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防腐剂”●政府透明运作必须主动公开信息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三项立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只有坚持“政府义务为主,政府权利为辅”,“民众权利为主,民众义务为辅”和“信息公开为主,信息保密为辅”的三项原则,才能使政府信息更好地为民谋利。  相似文献   

15.
朱尧天 《江淮法治》2008,(13):56-57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震级最强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我国政府迅速行动,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抗震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人权,并将5月19日至21日设立为全国哀悼日。尤其引人瞩目的是,灾难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时公开有关地震的各种信息,时间之快、信息之全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史上尚属首次,在全社会形成齐心协力、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与法治》2011,(16):21-21
今天的中国,民众的诉求日益多元,舆论质疑时有耳闻。各级政府的回应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执政水平、检验执政理念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17.
5月22日,在新一届上海市委常委与中外媒体见面会上,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进行了"微直播"。在几天前的党代会开幕式上,"上海发布"也进行了直播。开通政务微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公开信息、沟通民意、回应舆论、解决问题,上海市要求大事件微直播的做法,对其他地方党委、政府如何加强和创新网络问政,具有借鉴意义。"上海发布"不同于传统媒体报道,它以简短的篇幅,把党代会报告摘要播发,更  相似文献   

18.
媒体审判在宣传法制教育、推动司法审判公开透明、实施媒体监督、倡导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其绑架公众舆论介入司法审判的风险性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美国陪审团制度,对我国的媒体审判现象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莫于川 《现代法学》2008,30(2):23-28
必须摒弃神秘主义行政文化传统观念,树立阳光行政和行政程序法治观念,推动提升行政透明度的民主化转型;《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文件对行政程序透明和阳光政府建设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在实践中,许多地方和部门积极开展行政程序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管理、完善监督救济和创设服务中心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天津、成都、邯郸等地的改革经验值得研究借鉴;建设阳光政府的进一步努力,需要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行政信息公开条例》在生效十二天后,"遭遇"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在这突发灾难面前,政府依法行政和公开行政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表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施行政务公开的能力方面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指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思想上进一步深化行政信息公开的理念,探寻其存在的必要性,从政治理论上看,行政信息公开存在的逻辑前提主要有:民主政治、人民主权、表达自由权、知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