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琳 《法制博览》2015,(4):112-113
我国关于在押犯的生育权,罪犯的性权利,死刑犯的生育权争议等受刑人生育权的争议和案例屡见不鲜。受刑人是否享有生育权?如果享有生育权,那么享有权利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本文赞同受刑人享有生育权,并且从基本人权、罪刑法定原则等角度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对生育权利主体的保护内容各异,使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处于价值取向两难选择之中。生育权利的性质如何界定?生育权利间发生冲突时如何协调?笔者拟从生育权利的时代限定性、生育权利的现实立法冲突、维权限度的时代反思三个方面对生育权的归属从法理上进行探讨,期待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和法学理念产生良性探索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有关生育权侵权的诉讼层出不穷,大多是夫以妻擅自堕胎为由而诉其侵害自身的生育权。无论先前法院的判决如何,于2011年8月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对此给出否定性答案,从而掀起了有关生育权侵权问题的议论热潮。要探讨是否构成对于生育权的侵害,首先需要对于生育权的性质和内涵作出规范,也只有在厘清生育权之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它的具体的侵权形态。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公平性"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努力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它离不开作为和谐之"灵魂"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支撑,和谐的道德关系需要维护"道德公平性"。维护"道德公平性"就要做到:实现行使道德权利与履行道德义务的基本对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并达到利益和谐,消除个体与社会的对立并使两者保持良性互动。维护"道德公平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发展目标和必然要求,而且是它的伦理基础。从操作层面,必须建立一套包括引导、约束、奖惩、补偿四位一体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邓嘉詠 《法制博览》2015,(6):114-115
生育权的主体是谁?对该问题的回答多种多样。生育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主体只能是女性?还是只限于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抑或是不限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人权是个人和集体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人权象征着人类价值的永恒。人类文明的基本精神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权的概念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人权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是平等,因而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同民族国家,由于地域的不同、社会发展历史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对人权观念的理解和解决人权问题的轻重缓急就有所不同,因而又存在着“差异”、存在  相似文献   

7.
"三人"——人性、人道、人权,乃人文学科最为根本的三个范畴,各个领域的大家学者对之莫不孜孜以求。"三人"之于社会科学若爱情之于人类,是一个亘古不衰的话题。人具有双重性,即自然性和社会性,自然性就是人性,社会性的基本要求就是人道,而人权乃社会性之追求。笔者以对"三人"之理解,对刑法理论中的"三人"思想进行阐述,进而检讨我国刑法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谢维斯 《法制博览》2023,(13):13-15
在侦查阶段中,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和相应诉讼权利一直是我们法治改革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笔者认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确保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辩护权,以此可以确保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则是律师辩护权中一项最基础的权利,是保证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重要一环。所以,想要全面保护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就不得不探讨律师的调查取证权。鉴于此,深入地分析研究在刑事诉讼中律师调查取证权的相关内容、提高律师调查取证权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当律师的相关权利得到完善后,才能进一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发展越来越快,“数字鸿沟”也越来越宽,搭上时代列车抓住时代机遇的人越来越多,而有些人却被时代丢下越走越远。对于这些被时代丢下的“数字弱势群体”施以特殊的权利保护是数字化社会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数字弱势群体”是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二者存在重合和转化的关系。“数字弱势群体”具备新兴权利生成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其伦理基础,人权基础与价值基础等理论基础对权利保护的正当性进行论证,促进社会管理与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0.
陈星  相靖 《台湾研究》2010,(1):42-46
对政治伦理建构和政治伦理观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受到政治家的重视。政治伦理观决定了个人、政治组织(如政党等)甚至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对政治行为产生约束和支配作用。就民进党而言,政治伦理观的变化对该党的发展路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