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希 《美国研究》2003,17(2):9-30
本文以美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为出发点,讨论了围绕美国"国家利益"的几个问题,包括"国家利益"的定义、其涵义在美国历史上的演变,以及其与当代美国社会的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美国"国家利益"是一个具有历史沉淀的概念,其内涵是由国家建设和民族建设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作者并指出,现代国家和市场对公民社会的全面渗透对公民利益国家化趋势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这种趋势也导致了公民对国家外交政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邓峰 《美国研究》2002,16(2):47-63
美国对日经济复兴政策是美国推行全球冷战战略的必然结果.自杜鲁门政府起,在诸种因素的制约下,该政策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侧重点最初美国既支持日中有限贸易又主张帮助日本开拓东南亚市场;朝鲜战争爆发后,仅仅强调东南亚地区的作用;及至杜鲁门执政的后期,则东南亚、西方市场二者并重;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首先重视东南亚,最后重点关注西方市场,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这充分表明美国外交政策中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亦是战后美日特殊关系得以巩固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志辉 《美国研究》2002,16(2):93-108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罗斯福总统从他的外交理念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又基于他对中国的深刻认识,提出了中国大国地位的思想;但罗斯福并没有真正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他的蒋介石观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他对共产党的认识虽然比较客观,但意识形态的隔阂使他放弃了对共产党的承认和支持.罗斯福的中国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还会继续存在下去.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将趋于弱化,一些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对国际政治变化长期起作用的因素对美国意识形态外交形成了有力的制约.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美国搞意识形态对抗的动力减弱;全球化使两种制度国家的共同利益增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相互渗透、交叉的倾向增强;多极化使美国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多,意识形态也趋于多元化,这些冲淡了两种制度之间的对立;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吸取经验教训,在外交上淡化、超越意识形态,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同时对内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些也减弱了美国同中国搞意识形态对抗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它过于关注国际秩序本身而非美国的国家利益,忽视了美国民众普遍的不满情绪。文章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美国人民自由生活的能力,而所谓的"自由的国际秩序"只是实现这一外交政策目标的手段。因此,文章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回归到传统的现实主义中去,即在强调美国实力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美国实力存在的有限性。因此,美国的最佳策略是推行威慑战略,提高对手行动的成本,而不是与之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巴马政府就职后逐步实施了巧实力外交政策。巧实力外交政策既是出于对布什政府饱受争议的外交政策的反思,也是基于美国国内状况和国际局势的综合考量。从目前情况看,修补布什政府时期的外交创伤、提升美国软实力、倚重多边主义,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的背景下维持美国霸权地位成为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巧实力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保守派外交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2004年开始,新保守派的两位重要人物弗朗西斯·福山和查尔斯·克劳瑟默之间就美国外交政策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内容涉及对美国实力地位的界定、对美国“现实威胁”的研判、美国应对威胁的策略和重建伊拉克国家的政策。本文在对这次辩论的内容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这次辩论的核心是新保守派内部小流派传统斗争的升级,将会引起新保守派内部的进一步分化;辩论的根源是新保守派成员力图防止其他派别扩大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确保新保守派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力;辩论的实质是不同利益集团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主导权的争夺。作为新经济集团代言人,福山的观点将对美国未来的外交政策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末俄罗斯提出东西方平衡的“双头鹰”外交政策以来,日益重视亚太外交。这一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亚太外交力度加大,表明俄罗斯已逐渐根据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提高亚太外交的地位。亚太外交已在俄罗斯实现其欧亚大国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化时代的外交外交、外交政策、外交竞争力的中心概念在于国家利益。外交政策是为了将国家利益最大化。为了尽可能成功有效地保障国家利益,就必须提高外交竞争力水平。所谓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利益是指从国家构成要素的侧面看,首先是要确保国家的安全。即保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和国民的安全,这是国家至高无上的目标。在保障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国民安全的前提下,国家就要追求国民的生活安定和提高国民的生活福祉,以及进一步在国际体制中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建立和维持自己国家所追求的国际秩序。因此各国的外交政策就是为了极大地扩大本国的国…  相似文献   

10.
刘建华 《当代亚太》2012,(4):130-156,160
考察美国立国以来的外交政策演变轨迹的视角大体上有两种:一是阶段性演化视角,认为美国外交政策运行呈现出一种阶段性变化的演化轨迹;二是周期视角(或曰钟摆视角),认为美国外交政策演变遵循一定的钟摆定律,在两种情绪或范式之间不断转换。在研究美国外交政策历史时,学界大都运用前一种视角而忽视后一种视角。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学界开始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周期性规律进行研究,形成了以法兰克·克林伯格为代表的"内向—外向"情绪交替理论、迈克尔·罗斯金的"干涉主义—非干涉主义"范式转换理论以及杰克·霍尔姆斯的"情绪/利益"理论。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既有学理价值,又存在难以克服的不足。研究该理论对于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规律、认清当前美国外交政策所处的周期阶段及其对华政策的影响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E.S.L.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