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发展出了集中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态文明的深刻意蕴突出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性发展、阶段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三个维度上,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发展维度及其相互作用。从多重发展维度的视角梳理和审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与实践过程,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转型,能够基本反映出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实践和宏观战略,从而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为此,应当立足于多重发展逻辑的分析,依据区域性发展、阶段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三重发展逻辑"的有机统一来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举措,以稳步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也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从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新篇章,实现了对中华文明的创新与发展、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批判与超越、对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转型与升华,为世界文明向何处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角度看,价值哲学形态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从价值的视域研究人”,“从人的视域研究价值”,以及进而将二者相统一的思维嬗变过程。这种哲学形态的演进客观地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社会和自身关系中曲折行进的实践历程。与当代西方价值哲学形态相比较,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同样主张两种思维模式的统一,所不同的是,它力求在新的哲学基础上实现二者的统一,这种新的哲学基础就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先在性、存在方式的系统普遍性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认为,“中国模式”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的文明形态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主体文明等依据严密的逻辑结构整体生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模式”的文明形态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演进生成的。“中国模式”文明形态的生成遵循一种整体生成论的思维发展逻辑,它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逻辑,因而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新飞跃 ;可持续发展将使“两个文明”的并重与协调发展统一起来 ,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依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8.
产业发展、演进的动因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断进步的产业演进的动态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实体现象形态,也是国民经济的推动力量和物质表现形式。本文阐述了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驱动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逻辑关系,探讨了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基本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中,“中国文明模式”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模式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主体文明等依据严密的逻辑结构整体生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模式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演进生成的.中国文明模式的生成遵循一种整体生成论的思维发展逻辑,它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逻辑,因而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新志 《前进论坛》2010,(12):50-51
<正>生态城市是人类城市建设思想从生态失落向生态觉醒、生态自觉演进的结果,反映了人类价值观、文明观的根本转变,是人类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在生态城市理论提出到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导致到目前为止真正的生态  相似文献   

11.
从大历史观视野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我们提供了自觉认识和把握人类文明形态的叙事理路,表明了对现存世界文明状况的基本态度,体现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融合的演进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呈现的必将是不同文明形态相互借鉴、共同融合的文明图景。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明确新的历史方位,既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和目标的主要依据,也是制定战略规划和方针政策的根本遵循。必须以大历史观贯通新阶段的历史逻辑,从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把握其阶段性特征。必须以通变的哲学思维把握新阶段的发展逻辑,运用质量互变规律把握新阶段与初级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以总体性思维衡量新阶段的实践逻辑,牢牢把握发展主题,既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带有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又与时俱进解决新发展阶段的具体问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杨明  李建珊 《前沿》2010,(23):35-38
关于现代技术的演进,自主性理论认为,现代技术成为了对世界的构建方式,人类并不能控制和确定技术的演进方向;而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哲学思维范式,对技术及其演进方向的把握应该置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在以私有制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博弈形成的合力推动技术演进,从而使技术超越了人类的有效控制。对技术进行约束、克服其异化,根本在于实现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论发展     
谭运宏 《湖湘论坛》2004,17(1):19-21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 ,它不仅内涵非常宽泛 ,而且紧密联系 ,相互贯通 ,构成一个整体 ,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执政党建设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三大规律的全面把握和深刻认识。  一、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性邓小平同志指出 :“发展是硬道理。”那么 ,如何才能推动发展并使之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呢 ?根据我们党的经验 ,从其指导思想上说 ,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 ,即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有创造性。这是因为 ,遵循客观规律 ,不断根据时代变迁和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李俊生  刘佳 《前沿》2009,(1):93-95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资料,还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益彬 《传承》2010,(30):96-97
古都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涵了多门学科的相关内容。它不仅研究古都演变的过程和现象,而且研究其中演变的规律。王明德博士的近作《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中国古都变迁研究》是一部探索古都文明演进轨迹及其发展规律的著作,通过对其进行研究,探寻中国古都发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要把握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规律,应当从纵向上把握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潜在的始点、它从物质文明中分离出来的现实的始点、它自身成型的始点和达到崭新高度的始点。 1 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潜在的始点,必须追溯到人类社会的第一个时代。文明时代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现象。在它之前,曾经经历过人类社会的诞生和此后几百万年的漫长岁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想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按照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人类社会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即蒙味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而蒙味时代则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起源的始点。因为“人是起源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末以来,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量变与质变,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形成由质变形态决定的发展过程的阶段性.本文主要论述面向21世纪的两岸经济关系在演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矛盾特征,阐明从初级阶段迈向中级阶段的内在规律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很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人类文明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的,维科、孔德、马克思等人都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变革进行了整体把握和界定。从文明变革视野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即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新形式,但它还不是共产主义文明本身,只是共产主义文明的“初级版本”。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有力地驳斥了人类文明终结论、打破了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神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形态理论,将推动和引领人类未来的文明变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要求、符合后发工业化发展规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中国经济发展形态的变化为湖北解决制约发展的长期历史难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湖北需要抢抓机遇,谋划新的历史时期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战略思路,力争在新常态条件下加快发展,提升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