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丁晓宁 《世纪桥》2012,(4):26-28
他是著名的抗日将领,他是无产阶级忠诚的革命战士,他是白山黑水的丰碑。他驰骋疆场、视死如归,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就是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周保中将军。  相似文献   

2.
七彩风铃     
《党建文汇》2001,(2):42-42
那个男孩患了小儿麻痹症,落后的医学无法救他。他成了瘸子。因此,他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在痛苦中度过的。在这个世界上,他是一名需要照顾的人,说白了,他就是“残疾人”。在别人或怜悯、或嘲笑、或漠然的眼光中,他的内心充满了自卑。他被自己的缺陷深深地击中了。他的名字叫罗斯福,美国人。  相似文献   

3.
作为革命者,他忠于党。忠于民,丹心一片;作为学者。他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有大师之风;作为长者。他宽厚待人、德高望重,有大儒之风。他谦和率真,与妻子相濡以沫;他话不多。但简洁明了。人情练达中包含哲理,发人深省;接触过他的人提起他。涌出的多是景仰、赞叹、敬佩之类的词语……  相似文献   

4.
他应该有三个身份:书法家、收藏家、作家。著名书法家周俊杰先生说:“他压根儿就是一介文人,从文学里走出来的书家。” 他是赵世信先生。 苏轼、林散之是他喜爱的书家,那自由、随意又透出法度的风格流露在他的笔墨之间。近来,赵先生又喜欢上何绍基的字,他书法作品中的飘然清逸、稚拙灵妙就是最好的证明。作品“碧树数丛堪作障,青山一半不知名”,写得端严神凝,却又掩不住骨子里的风雅。他的风格与书法中的雄强派不同,他们是“大江东去”的狂野不羁,而他却是风轻云淡、从容信步;他们走平坦坦、直通通的大马路,而他偏爱曲径通幽、芳香四溢的花间小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患者,他常常忘记了下班;为了患者,他常常忘记了苦累;为了患者,他常年乐于奉献。”提起他,患者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他,就是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尚留选。自2005年6月上任以来,他时时处处关心患者、关爱患者,一切工作围绕患者利益出发,扎扎实实为患者办实事、办好事,使二院逐渐成为老百姓最信赖的医院。  相似文献   

6.
许人俊 《湘潮》2013,(9):52-56
1958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矛头直指担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萧克。他遭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共事多年的老战友贺龙、王震,十分同情他,经常看望、安慰他,他深感宽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决不会消极。王震还希望他能到农垦部工作。  相似文献   

7.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3,(6):55-55
六十多年前,他是住在茅草屋、瘦得皮包骨仍一心向学的少年;五十年前,他是清华大学的理工翘楚,获校长颁发优秀毕业生奖章;十年前。他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位居政治局常委;现在,他已然是一位作家,写随笔、写散文,还写小说。他就是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纪委原书记吴官正。  相似文献   

8.
“从小到大.许多方面我都非常失败,简直一塌糊涂。”他说。 “小”是指他念书的时候。他上小学时多门功课常常不及格,而到了中学,物理成绩甚至为零分。他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就连体育也不好。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他在参加唯一的一次重要比赛中一败涂地。在学校,没有人不认为他糟糕透顶。他孤独、落寞,在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身影。在别人眼里,他这个人仿佛根本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等待花开     
刘老师: 您好!我真的无法再忍下去了,虽然相处仅仅几个月,可是对他的厌恶只能说与日俱增,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您怎么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纵容他?他的行为、他的做法我们大家有目共睹,您对他的做法与态度令我们大家很不满,并且他还拿您的原谅当作借口,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对此我们大家都有意见。我们有一种想法,就是不想让他继续留在这个美好的集体中,因为他不配。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共生育过10个子女,为革命先后献出了7个。作为一位父亲,他的内心是沉痛的,所以他对幸存下来的孩子的爱更为热烈、深沉,因此,“爱”是贯穿在他的教子思想中的红线。尽管他操持国计民生,日理万机,但是,他仍然时时牵挂着子女,大到他们的理想、前途、事业、婚姻,小到他们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范运昌 《党史文苑》2008,(12):44-47
他是八一起义的见证人、复旦学运的先锋、“左联”的不屈斗士、皖南事变的经历者。百年来,他几经沉浮,三次遭灾,“半是战士半书生,一行政治一行诗”是他的人生写照。他在世105岁,党龄82年,是中国官员中最长寿者,也是中共党员中党龄最长者,他的一生多姿多彩,堪称传奇。他的名字叫夏征农。  相似文献   

12.
汪玉明 《世纪桥》2012,(24):15-19
朱德是我党我军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功勋卓著,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其中,他身上所表现出的传统美德与高尚情操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发扬。纵观朱德一生,他虽然身居高位、功勋卓著,但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他虽然手中有巨大的权力,掌握着丰富的资源,但他从未有过非分之想,而是始终坚持不搞特殊、廉洁自律;他虽然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礼遇,得到人民大众的衷心爱戴,但他从不讲排场、搞奢侈,而是始终做到生活朴素、俭以养德。朱德是传统美德与高尚情操的模范践行者,这种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尊重,更值得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他胸埋弹头,却仍旧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立下赫赫战功。他明明就是郭建光的原型之一,却拒绝别人将二者对号入座。他打起仗来雷厉风行、脾气暴躁,甚至会嚷嚷要把谁拉出去枪毙;不过,嚷嚷归嚷嚷,他对战士却关心备至。行军时他帮战士扛枪、宿营时他帮战士打草鞋、挑脚泡,俨然一位慈爱的家长,就连级别比他低上好多级的小战士,也敢抢他的旱烟斗……  相似文献   

14.
13年来,他穿梭于田间地头,将一个穷山沟变成了公路畅通、瓜果漫山、户户增收的“幸福村”。13年来,他顽强地和癌症、延水梗塞等病魔抗争,一度被认为只有“半条命”。但病痛没有将他击倒,挫折没有让他屈服,他反而愈挫愈勇、倾情付出。  相似文献   

15.
《新湘评论》2013,(23):28-30
巍巍韶峰山,清清韶河水,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从韶山走出乡关,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毛泽东同志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为党和人民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格风范,永远受到人民群众赞誉;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什邡市看守所里,他沮丧地蹲在监舍中,没有了昔日的侃侃而谈。对阳光的渴望,恐怕是他此时最大的愿望。从他晦涩的面容、红肿无神的双眼可以看出,他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灵魂备受煎熬,他对死亡存在着巨大的恐惧。“我知道我可能被判死刑。”他绝望地对我们说。他,就是原什邡市回澜镇中心村年仅29岁的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的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是国民党元老,他却在革命危急时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7次坐牢,却对革命忠贞不渝;他戴着手铐随红军长征,却对押解他的战士关怀备至。他就是晚年被尊称为“廖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最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二百多卷,洋洋四千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在他看来,《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史。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他反感这种修史原则,但作为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他对这部史书的情感却是极其浓厚的。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强调活读《二十四史》,从历史的后院走到现实的前院,借史喻今,借史明理。他在阅、批这部史书的同时,还不断地把从中获得的大量史料连同自己的读书心得绘声绘色地、寓以哲理地运用到他在不同场合的谈话、演讲、报告以及不同时期的著述中,这些自然比他对这部史书的批注内容还要丰富。  相似文献   

19.
侯印奎是蓟县检察院的一名退休干部,人们因为喜爱他,都亲切地称他老侯。今年70岁的他,有着13年的军旅生涯和24载的检察工作经历。2003年退休后,他依然一心向党、不甘清闲,主动加入了社区的志愿者服务队,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他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志愿者、  相似文献   

20.
王晓河 《前线》2013,(3):82-82
华罗庚是伟大的数学家。他之所以能华盖群芳、独领风骚,固然有个人勤奋努力的因素,也有别人的慧眼识才——对他的破格培养、使用和提拔。1931年,他为熊庆来所识,被破格聘请到清华算学系工作;1933年,清华大学理学院将他从图书室助理员调任为助教;1934年,学校再次把他从助教破格提拔为教员;1938年,他越过了讲师、副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