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智慧"是一种哲学上抽象的提炼与概括,而"中国方案"是中国智慧在不同实践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两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它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开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于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以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为内容的理论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方案"的提出有其内在逻辑,它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不仅有其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还有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更有其哲学逻辑。它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交互推进和层层递进的结果。"中国方案"作为中国的发展理念及实践经验与全球各个领域的治理现状相结合的产物,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统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气哲学发展的成果,"中国化"的基本依据在于马克思凡义哲学批判性和革命性本质,马克思主义气势汹汹宁实现中国化必须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厚土壤,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契合点在实践.  相似文献   

4.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学形式与实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和统摄地位.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长远健康发展、最终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等等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过程的核心和统摄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也即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方面成果的哲学提炼和升华.这两大"内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必须始面对的复杂性难题,它也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内在性"学术资源和由此决定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党的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法治中国"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丰富与深化,是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具有法治新意的概念,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指明了具体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制度是决定因素",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政治制度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国家良性治理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历史与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更好地坚定"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7.
路向峰 《唯实》2012,(4):26-29
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学问,离不开对人自身的关怀,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蕴含人文关怀于其中的。"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关怀的中国式表达。在人学视域中审视"为人民服务"思想需要关注三个维度:中国传统道德观中的为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融合与超越;政治宗旨和公民道德规范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切文明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哲学创新的前提条件出发,认为实现哲学创新必须处理好"五对"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与"多"的关系;理论思维发展的固有逻辑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哲学研究的专业化与哲学内涵大众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德明 《求实》2008,1(2):32-34
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理想,蕴含着公平仁义、稳定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和平的大同梦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中的古代哲学和美学的核心"和而不同"与"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以及延续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理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文化资源、哲学智慧和伦理启示,为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统筹兼顾的执政理念和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就其价值和内涵而言,是历史的、具体的、实践的、客观的,也是纯洁的、高尚的;决不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抽象空洞的。它深深根植于浩浩荡荡的历史积淀之中,根植于生机勃勃的社会实践之中,根植于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之中。必须把它放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去解析,放到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去解析,放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与"新"体现在:特别强调继续高举改革的旗帜但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特别强调为人民;特别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形势下,中国给全世界所贡献的一份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方案",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以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负责任态度回应"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不断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所包含的内容是历史的、具体的、客观的。是深深地根植于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之中,根植于生机勃勃的社会实践之中,根植于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之中。因此,必须把它放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去领悟,放到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去解析,放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去体会。中国梦圆之时,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谋篇布局,相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四个全面"紧密相连、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四个全面"生动具体地反映了党和人民接续为这个总任务奋斗的决心和智慧,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战略布局,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路径,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行动指针。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深入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符  相似文献   

16.
谢红 《党史天地》2007,(7):52-54,56
毛泽东是一代哲学巨匠,他和全党全国人民一道,用智慧和心血开拓了一条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同志关于质和量的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内容之一。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于我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哲学需要历史与逻辑的互动,这种要求具体表现为问题与理论的互生。问题的反思和研究是哲学研究走出理论困境、回归现实生活的唯一出路。反思问题既是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也是马克思哲学当代出场的路径。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实践,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答"中国问题",展开对哲学研究主题、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批判,在多学科交往过程中,推进哲学基础理论创新,自觉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该文中对“哲学是智慧学”的观点进行了商榷。该文认为,“哲学是智慧学”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其理由有:1.丢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学说,回到古希腊哲学关于哲学的诠释那里,不是前进,而是倒退;2.把哲学说成是智慧学抹煞了哲学同具体的实践和认识以及它同具体科学的区别;3.把哲学说成是智慧学抹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它哲学的本质区别及它作为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的哲学地位;4.哲学能使人聪明同哲学是智慧学是不容混淆的两回事。  相似文献   

19.
由湖北省哲学学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哲学年会研讨会于2014年12月27日在湖北麻城召开,来自湖北省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会。与会代表们围绕着"中国实践与哲学创新"的年会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哲学为中国实践导航哲学是时代思想的精华,体现为一种思考的力量,对于现实有着透彻清醒的认知。在全球化格局中,哲学为中国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批判旧哲学对"市民社会"所做的形而上学的肯定,指出生产的社会化必将推动人类扬弃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和对立状态进入感觉共享的"人类社会"。马克思的"人类社会"思想非常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追求,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其引领下,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突破了崇"德"不崇"力"的思维局限,在"王道"的基础上探索"富强"之路,创造性地提出"合作共赢"的新型现代化理念,确立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以构建信息时代的"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实践智慧反哺马克思的"人类社会"思想,为人类文明创新再次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