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多种粮食的市场价格均低于目前国家规定的粮食保护价,我认为这会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因为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意味着农民种粮是赔本的,所以国家应按照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粮食。  相似文献   

2.
正"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去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以期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粮,钦州在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中,依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走出一了条抓好"米袋子"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提高粮食比较效益调动粮农积极性枝江县委宣传部王玉凡最近撰文指出:通过对目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启示,即除了加速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体系之外,国家还必须尽快制定和实施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保护政策,其主要措施有五:一是建立价...  相似文献   

4.
<正>丽政办发〔2015〕5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0万亩、总产量50万吨,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5.93万亩,新增旱粮生产3.65万亩目标任务,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我市2015年粮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种粮效益差,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下降.土地大规模流转后,出现“去粮化”甚至“去农化”现象,致使土地肥力下降、农田基本设施荒废、土壤耕层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将对粮食生产能力造成较大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流通领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政策措施考虑得更周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是安天下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近10年来,中央1号文件都紧扣农业和粮食主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罕见的"九连增",2012年达到11791亿斤。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综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19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推  相似文献   

8.
实行粮食合同定购与供应平价化肥、柴油、发放预购定金挂钩,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政策,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确保这一政策的真正贯彻落实,不仅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取信于民。今年春耕生产以来,各地对贯彻执行这一政策抓得较紧,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有些地方在贯彻落实"三挂钩"政策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引起农民的不满。为维护政策的严肃性,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粮食生  相似文献   

9.
《协商论坛》2013,(4):30
河南作为粮食大省、人口大省,要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须立足省情,抓住粮食深加工这个牛鼻子,着力通过扶持发展粮食深加工科技产业,以提高粮食附加值为突破口,大幅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效益,进而收到推动形成"三农"优势产业、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民向三产转移等一举多得的成效。这是因为:其一,中原经济区要大建设,必须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支撑。就"三农"而言,加快发展粮食深加工科  相似文献   

10.
张瑜 《政协天地》2008,(7):71-71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出现弃耕抛荒现象,这是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是,农资价格涨幅大,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与上年同期相比,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价格平均涨幅30%左右,其中碳酸铵、过磷酸钙、尿素、钾肥等化肥价格涨幅达40%.农民种粮效益逐年下降,2006年种植水稻亩收益227元,2007年下降到6元,预计2008年仅4元,甚至亏本。因粮食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保护农民务农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我总结了一下各地反映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研究解决。一是农业特别是粮食比较效益偏低。这不仅挫伤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而且也影响地方政府重捉抓粮的积极性。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时完善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努力“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13,(7):9-11
赣府字[2013]24号2013年4月3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2012年,我省粮食生产克服了年初持续低温阴雨、病虫害多发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在粮食"八连丰"的高起点上,实现了历史罕见的"九连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总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持粮食生产发展的好势头,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和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兴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省政府决定,对在2012年发展粮食生产中作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  相似文献   

13.
政策信息     
《政策》2003,(7):60-61
今年粮食主产区将继续坚持收购保护价制度 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近日下发了《关于2003年粮食收购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年粮食主产区要继续坚持保护价收购制度,要按照有利于保护具有种粮优势的地区和以种粮为主业的农民的利益,稳定农民收入;有  相似文献   

14.
国发〔2 0 0 1〕 2 8号 (二○○一年七月三十一日 )   1998年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 ,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促进了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发展 ,推动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经过 3年多的改革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粮食收购渠道逐步拓宽 ,销售市场完全放开 ,除收购市场在粮价过低时实行保护价收购外 ,粮食购销价格基本由市场调节 ,粮食产区和销区之间购销协作关系逐步发展和稳定 ,已经成为粮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来对粮食生产的紧抓不放,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在内的粮食生产形势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目前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粮食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解决。一、要调整粮食品种结构,解决农民种粮效益低的问题目前农民种粮效益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临沧地区为例,1997年全区粮食平均单产162公斤,按当年市场价,亩均收入340.2元。农民种粮效益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粮食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两杂…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19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结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今年的粮食价格和粮食形势伟泽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务院决定从今年新粮上市起,提高国家粮食定购价格。从今年6月1日起,适当提高粮食销售价格。粮食价格提高后,对市场物价的影响程度如何,以及粮食形势如何,本文...  相似文献   

18.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奔小康统帅农村工作,是党中央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我们各级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农民增收任务落到实处?我认为,必须正确处理好八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抓粮与抓钱的关系。近年来,由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降低,有的地方为了抓增收,以减少粮食面积为代价,把精力全放到抓多种经营上:有的地  相似文献   

19.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将《重庆市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试点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财政资金补贴方式的重大改革,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进程、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试点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豫政〔2 0 0 4〕1 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第5 0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直补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四年四月四日河南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