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元 《瞭望》2003,(39)
一位富商在西安摆了一桌“豪门宴”,12个人一顿吃了36.6万元。简单换算一下,如果一个家庭一个月的伙食费是1000元的话,那么这顿饭就足够这个家庭吃上30年。 与此“同时”:黄河北岸的河南省原阳县祝楼乡北胡庄村安建立  相似文献   

2.
张传发 《民主》2011,(3):54-54
“没有农民工,处处不方便。城市确实离不开他们。”最近这几天.不停地有南京市民向本报倾诉春节里的烦恼:想吃点新鲜蔬菜,菜场关着门;想到楼下吃盆酸菜鱼,餐馆关着门;想去剪剪头发清爽地过年,理发店关着门;想去印盒名片,就连复印店也关着门!“农民工一回乡过年,城市就进入‘服务真空期’。”昨日,市民徐先生托本报记者向“省两会”捎话:“请代表、委员们想想办法,让民工兄弟也能真正在城里安家。”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我一个同事从日本回来,跟我说日本人有意识地对他们的孩子进行“磨难教育”,有一种方式类似我们小时候吃“忆苦饭”。 孩子们面对当年大人吃过的糠菜难以下咽甚至嚎啕大哭,校方同家长均毫不动摇,孩子们终于吃下了这顿忆苦饭。除吃忆苦饭以外,他们还常常把孩子放到孤岛上,让孩子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寒冷、饥渴。这位同事没有告诉我这些孩子体验到这些以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的另一位同事却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他的女儿经历过一次吃苦体验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是去年的五一节,他带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去一个偏远山…  相似文献   

4.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5.
李侃 《瞭望》1988,(14)
小时候盼过年,老时候怕过年。小时候的“盼”除了过年可以穿新衣、放爆竹和吃年饭之外,也有盼望自己快快长大,象大人似地做事有关,所以小时候的“盼”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老时候的“怕”,除了感到余日无多,想在有生之年尽量多做一点事情之  相似文献   

6.
正春节,作为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它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和乡愁眷恋是无可替代的。小时候对于过年的理解十分简单,压岁钱、新衣帽、吃美食便是年节最大的乐趣所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时可以吃上"年夜饭",每天都是"穿新衣",很多人感觉到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甚至有人认为过不过年没有什么区别。怀着对过年的企盼和乡愁的眷恋,我利用春节回乡之机,开始了一次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儿之  相似文献   

7.
晏建怀 《各界》2014,(7):2-3
宋代张齐贤出身寒微,家中贫困,人却生得牛高马大,会吃、能吃、怕没吃,常常叹息平生从没吃过一顿饱饭.那时,他唯一一次肚子饱过,是村里大户人家因还愿而设食施斋,他先吃了一顿不要掏银子的,然后见到人家屋外还悬挂着一块牛皮,便乘人不备,偷偷取下,一锅煮了,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8.
年集──过年的记忆之一陈大斌淮北农家非常看重过年。乡谚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庄稼人风雨寒暑苦了一年,勒紧了裤带省吃俭用,省下几张票子一把铜板,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舍得拿出来算计着花。有钱人家杀猪宰羊.自不用说,一般人家只要不是大灾之年穷得断了炊,...  相似文献   

9.
施平 《瞭望》1999,(16)
企业苦于各种各样名目的检查,已积有年矣。一位厂长曾苦笑着对我说:“什么检查,变着方儿吃企业罢了。”这几年,中央三令五申,不许乱搞评比检查,情况略为好了一些,但厂长经理们一谈,依旧是愁容满面,苦不堪言———花几个钱请检查大员们吃一顿倒还是小意思,难办的...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4,(48)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饮食文明在世界上也是久负盛誉的。这只要看中国餐厅遍布世界各地,许多外国人以吃上一顿中国饭菜为人生一大乐事,就可以理解了。 饮食文明既有物质文明的一面,也有精神文明的一面,它之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一环,是很有理道的。“民以食为天”,食之于人的生存、繁衍、健康、幸福,实在关系太  相似文献   

11.
重新学过年     
重新学过年穰风留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今年春节之前,许多报刊上关于“怎样过年”的栏目和文章突然增多。“我说过年”,“我家怎样过年”等等,比比皆是。从中一方面可以看出,人们仍像以往那样重视这个传统节日;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怎样过年似乎成了一个问题,人们正在...  相似文献   

12.
冀汸 《瞭望》1989,(19)
一、人和鱼的矛盾? 还是人和人的矛盾 鱼和熊掌都是美味佳肴,所不同者,一为普及,一为提高。11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且不说有几人吃过熊掌,连想到、梦见要吃的,恐伯也没几个,虽然都知道这东西为“我所欲也”。不过,吃熊掌的人也同时吃鱼则是不成问题的;有权“兼得”者,决不会拒绝“兼得”。如此这般,就必须多捕鱼了。多捕不解决问题,自会继之以滥捕。人和鱼的关系,早就因此变得十分紧张。读小说《海市奇观》(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吃的质量重在营养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跃 《瞭望》1999,(Z1)
随着城市与农村人民收人的增加,人们的饮食是越来越好了。先前到过年,全家包一顿白面饺子,割几斤肉,是欢天喜地的事,按这标准,现在许多人家天天过年也不算难,鸡鸭鱼肉已经是家常菜肴了。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人们的饮食质量就普遍提高了呢2我国的营养学家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的忠告:“在经济发展收入增长迅速的情况下,如不能合理地选择食物;不能及时指导人们的食物消费行为,则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膳食质量的相应提高,甚至可能导致膳食质量下降.为疾病带来隐患o”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营养学家从1988年起便与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4.
柳枢 《党政论坛》2014,(22):53-53
来丹麦旅游,在哥本哈根一下飞机,接我的朋友就说要请我吃一顿丹麦大餐。但在酒店住下后,朋友却把我带到了酒店的健身房,然后说:“今天你想吃什么就完全靠自己了。”我不理解,我吃什么和健身房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光濂 《各界》2013,(2):9-11
吃 江青,这位自称“旗手”和“战士”的人,在当时中国人生活艰难的年代,是怎样生活的?我们从当时报刊公开发表的,关于她吃穿玩乐的文章,就知晓了。  相似文献   

16.
(一) 一九七○年,在我们祖国掀起的政治台风,也刮进了哈尔滨市一家很不起眼的集体所有制小厂。这里只有几间陈旧的民房。七、八十个工人看上去心情都很沉闷,他们忍痛告别了工厂曾经出现过的火红的昨天,不得不重操旧业,灌瓷瓶,搞翻砂,过着“吃了这顿没下顿,到了月初开不出工资”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人民都准备着欢天喜地迎接春节的时候,说自己怕过年烦过年,肯定会招人骂的:全社会都在营造欢乐气氛,你干嘛扫大家的兴?实在对不起了,笔者真是情难自禁。两个月前,笔者就开始张罗今年除夕的年夜饭,可与多个酒楼饭店联系一圈后,竟最终也没订上餐。其中一家接电话的小姐还很惊讶地问:您怎么这么晚才来订呀?这个结果,既出乎笔者意料,也令笔者陷入无限的紧张中。按事先约定,今年春节父亲和兄弟一家都从外地来京过年,订不上餐,这大大小小七八口子人的年夜饭就只能由笔者承担。这真是一件让人费力不落好的事。不知像笔者这样对春节又怕又烦的人有多少,但每年过完年总能听同事或朋友抱怨“过年太累”却是事实。前不久,在“水木清华”BBS上甚至有人号召“博士后和有识之士们起来抵制春节”。  相似文献   

18.
聊“天”     
平白 《瞭望》1999,(31)
咱中国人以吃饭为最大的事,所以“吃”跟“天”比,叫“民以食为天”。过去,人们见了面,头一句是问“吃”:“您吃了吗?”第二句话会说到“天”:“今儿天真不错。”说完之后,如果投机可意,又有点闲功夫,就聊天。──聊天大概是从“吃”和“天”开聊的。在中国文化中,对“天”的解释很复杂。《说文》:“天,颠也。”“颠”就是头顶,这是“天”的最原始的意思。甲骨文和金文的“天”字都是画一个人,突出他的顶部。从古代某些文献中可偶见“天”的本意,如《周易》:“其人天且料”.“鼻*(音。i)是古代割鼻的酷刑;“天”呢,…  相似文献   

19.
生存与尊严     
亦正 《学理论》2008,(9):13-13
常听到一句感叹某一类人的话:“为了生存,没有办法才那样。”也就是说:为了所谓的生存,宁可失去尊严。比如:跑官要官者(他们绝不是生活窘迫之人),往往很清楚自己在没上去之前的低三下四,没有尊严。但他们会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安慰自己,如些错解,于是成为恶性循环,跑要成功者会让下面的人也同样失去尊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治理公款吃喝风的力度不断加大,少数人开始“探索”公款吃喝的新形式。 一是外面不吃家里吃。把客领回家,既心安又显亲近。往酒家打个电话,酒菜立马送上门来。每到中午、晚上,居民区、家属楼诸多送菜小姐川流不息,有的更聘请烹任手艺好的人作家庭厨师。每次用餐后,再将费用拿到单位报销。 二是上面不吃基层吃。频频以各种理由到基层开会、检查、评比,如现场会、调研会、经验交流会、观摩会,还有各种校庆、店庆、厂庆、剪彩等,“会翁”之意不在“会”,在乎美酒佳肴也。 三是饭店不吃食堂吃。许多内部食堂“猫腻”多,不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