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彬 《唯实》2007,(2):72-74,43
法治作为一个复杂的命题,具有多元的发展维度和理论侧重,通过对法治知识谱系的考察,可以发现,主体价值是法治的本体基础,主体行为是法治的事实依据,主体共识是法治的实践旨向,法治未因人本而发端,却以人本为依归,具有深刻的人本向度。  相似文献   

2.
法治作为一个复杂的命题,具有多元的发展维度和理论侧重,通过对法治知识谱系的考察,可以发现,主体价值是法治的本体基础,主体行为是法治的事实依据,主体共识是法治的实践旨向,法治未因人本而发端,却以人本为依归,具有深刻的人本向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法是调整与规范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程序的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总和,是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表现形式。行政程序法是我国正在酝酿的一部法律。法治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必须了解并接受其法理基础与法律价值。西方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有: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法国的行政法治原则。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没有孕育自然公正原则的基础。对权力的规范和限制是法治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行政程序法的法律价值在于:建立行政秩序、追求行政公正、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4.
前言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实现,笔者认为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是前提和基础,因此,本选题对和谐社会村民法律意识的探微,努力构建与和喈社会相适应的村民法律意识,对于推动法治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现代性紧密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基于法律具有客观性、自主性、确定性等理念。但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产生的后现代法学以其反传统、非基础的理论和方法冲击着现代法学的基础。后现代法学用怀疑、批判、否定的眼光看待现代法治,并对其理论和实践等问题进行再审视、再反思。后现代法学多元的法学思维方式为我们看待问题提供了新范式,它有助于唤起民众参与法律活动的积极性。不过,后现代法学不会取代现代法学的主导地位,它对于我们的价值更多的是以未来的眼光审视现代法治,以此促进现代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针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俄国如何进行法治建设展开了理论与实践探索,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涵进行了理论阐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构想:法治完备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严格守法、执法、司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加强法律监督和权力制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制度安排。认真研究列宁关于法治国家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轨迹对于同属东方专制文化传统的中国实现依法治国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法治成为当今中国理论界特别是法学界的重要研究范畴。陆洲所撰写的《论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范式及其中国意义》(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正是在借鉴西方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在我国如何确立法治范式、推进法治发展做出的深入探索,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5)
从理论上讲,社会冲突的根源在于利益的争夺,蕴含着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而法治的秩序价值和利益调控功能,使得通过法治手段治理社会冲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实践证明,社会冲突的法治治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并在人类社会被广泛运用,同时相较于其他治理手段来说,社会冲突法治治理是最具权威的、有效的手段,这也是社会冲突法治治理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包含着对法治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的认识。江泽民继承、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在工具价值层面,拓展了运用法治的空间,深化了法治的作用;在目标价值层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将法治的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直接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要实现法治的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直接的统一,在我国现阶段,需要解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求得这些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论述,表明党对宪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对新时代宪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贡献重大,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宪法建设的部署提供了充分的法理基础与现实依据。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战略思维,宪法运行的政治引领以及宪法功能的制度构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展示出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法治中国建设的视角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宪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发展,有助于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与话语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更有助于深化宪法实践、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1.
姚明军 《学习论坛》2004,20(1):23-24
民主治国理论是法治的理论基础。民主治国理论包括以下内涵 :民主制度 ;权力控制观 ;法治优越观。探索民主治国理论 ,对于促进法治理论根基的巩固 ,加深人们对法治的科学认识 ,从而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大国法治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立法速度不断加快,司法改革不断推进,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法学教育不断发展,公民法治意识不断提高,这些都表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正在当代中国轰轰烈烈地推进,标志着当代中国正在大步迈向法治社会。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离完备的法治状态还相去甚远。导致这一状况的因素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的薄弱,法治理论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现实显然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大国法治对中国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提升法治意识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法治意识即法治观念,是人们关于法治的心理、看法、思想、理论等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民法是权利法,权利是民法的核心,民事权利原理是核心的核心.依照天然原理有机排列权利也是法治的基本要求,法治是权利的天然秩序复现.本文通过对"人格权先于身份权"民事权利原理的观察,提出恢复"人格权先于身份权"天然秩序来之不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高时川 《唯实》2000,(7):42-46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包含着对法治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的认识。江泽民继承,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在工具价值层面,拓展了运用法治的空间,深化了法治的作用;在目标价值层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将法治的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直接统一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依法治国问题进行的长期不懈的探索密不可分。其中,毛泽东奠定了法治的制度基础,邓小平重构了法治的地位和方针,江泽民确立了法治的概念和原则,胡锦涛赋予了法治的人本价值和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历史渊源的梳理和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上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而且有裨益于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欧陆政治文明形成的历史长河中,民法传统以及附之于上的民法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法精神培育了政治文明所需要的土壤并且为其提供了运行的外部环境,由此推动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形成和进步。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核心是政治的法治化,而我国法治建设的中心是民法制度和民法文化的建设,尤以民法精神的建设更为艰巨,应着力培育民法精神,使民法文化成为最广泛的社会文化,形成中国政治文明的基本土壤。正在制定的中国民法典正是承担这一使命并成为传播和弘扬民法精神的制度载体。  相似文献   

18.
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包涵着丰富而深邃的价值意蕴。从宏观层面的形式结构上看,董必武法治思想是由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等维度构成的价值要素系统;就其微观层面的实际效用而言,它又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具体功能目标。对于董必武法治思想价值意蕴的分析,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董必武法治思想内涵和作用的全面把握,而且对董必武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性的”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特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原本是两个互不搭界的概念,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把两者结合起来,共同的历史经历、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彰显了两者的一致性。要实现两者的一致性,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理论指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时代,社会风险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带来机遇和挑战,法治思维能力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被赋予重要社会价值功能,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思维培育具有时代意义。高校应该结合风险社会理论和法学理论,从自律性、法治价值观、法治教育课程以及建立理性规则秩序等路径,加强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