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越理论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交往理论及世界历史理论为逻辑与理论前提,通过对人类历史演进的具体研究,特别是晚年对俄国社会前途的思考,形成了跨越理论。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无论是对于理解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中丰富的辩证思想,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职于兰德公司、美国国务院和乔治·梅森大学,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该校高级国际研究院院长。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1992年,在前文基础上,福山出版了《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历史终结论”。2003年3月17日,应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福山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9·11’后的世界:历史依旧终结?”(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11:Is History Still Over?)的学术讲演。在讲演中,福山教授结合“9·11”事件后新的国际政治形势,阐发了他对“历史终结论”的一些思考。本文即根据此次讲演的录音整理而成,供学界参考,以期引起讨论。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些是我们不能同意的,为尊重作者著作权起见,本文未加删节,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提出的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简称"跨越论"),成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长盛不衰的热点。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歪曲的、教条式的理解,才能科学阐释"跨越论"的理论内涵,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学者、世界体系论的主要代表伊曼组尔·沃勒斯坦在2002年至2003年中,针对酝酿中的伊拉克战争,以他的世界体系论和长时段历史理论为视角,发表了一系列评论,下面将其中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20年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时国际学术界"晚年马克思"研究热的理论反映,基于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视,我国学术界对"跨越"设想开展了20年的研究,取得了丰项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跨越"设想的提出动因、历史地位等重要问题上,学术界仍然是见仁见智.因此,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有关研究,以减少分歧、达成共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列宁帝国主义论是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对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主脉络和新特征。特别是近40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的纵深发展,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研究也不断深化,总体上呈现出辩护、批判和创新三种取向,国内学者侧重于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核心论断及其当代意义的阐发,西方学者则比较倾向于综合列宁和其他理论家的帝国主义理论来进一步提出新论点和新视角。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化列宁帝国主义论研究,既要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相关文本加以深入解读来建构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要关注列宁和同时代不同理论家之间有关帝国主义论述的思想比较来揭示其理论来源和创新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新帝国论"是美国人从自身的角度对世界所作的观照,洋溢着对美国实力的高度自信和对美国利益的诉求.面对新的威胁,他们主张美国必须采取"新帝国主义"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安全,实现美国霸权下的世界稳定."新帝国论"在美国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既与美国的历史沿革和"天赋使命"、"上帝选民"的意识源流相关,又与二战后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现实的变动相连.这种理论以"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为理论基石,对美国的大战略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派和布什政府新帝国大战略的实验场,它暴露了新帝国论的苍白.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和难解的死结,"新帝国论"的实践最终将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8.
"世界革命论"是共产国际建立和存在的理论基础,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则是推进世界革命的组织栽体.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论"与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组织之间在很长的时间里处于不同步性变奏的不和谐状态,其一致性却是极为短暂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和对待私有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必要根据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对此进行新的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发展问题,是长期困扰人类的历史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时代课题.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蕴含着落后国家如何解决发展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论原则,为我们今天探讨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重要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1989年东欧剧变后,福山曾提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制度将一统天下。时至今日,"历史终结论"已经成为历史笑料,西方国家要以"民主、法治、市场"等西式发展模式一统江湖的梦想正在走向"终结",其在经济、政治发展模式方面的话语优势迅速消退。面对"民主、法治、市场"三支箭失灵带来的"后西方世界"之乱,应如何应对?"后西方世界"将走向何方?只要世界"后西方化""去西方化"的进程未完结,世界乱局就不会了结。这一漫长过程需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即法释[2006]1号,简称<解释>)已经于2006年1月23日起施行,①该<解释>在出台之初,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置疑与批评,本文从<解释>的渊源承接分析入手,以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为基本立场,从实然和应然两个角度出发,对该<解释>进行评析,述一管之见,就正于刑法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史的发展表明,任何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都以特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世界观的变迁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詹姆斯&#183;罗斯诺总结出“分合论”的世界观,并依此为前提进一步分析了当代世界政治中的权威迁移现象,提出了“在国内一国外边疆上的治理”的思想。其理论体系尽管存在一些缺陷,但突破了传统理论藩篱,为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诠释和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约翰&#183;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美国学者,1970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并在美国空军服役5年。1980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1982年为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博士后,1982年至今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现为该校哈里森杰出教授(the R.Wendell Harriso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2001年10月,米尔斯海默发表新著《大国政治的悲剧》,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继1979年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之后对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最重要的贡献”,米尔斯海默本人也因而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中美冲突”论则是其重要理论推论。2002年11月,约翰&#183;米尔斯海默在芝加哥大学接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代表团的访谈。他首先概述了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然后回答了客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交往理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凸显出其不可缺少的分量.世界交往的产生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决定的,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新的交往形式,并促使生产力呈现新的特点;世界交往是促使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和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之一,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动力;世界交往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务件;世界交往是以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新时代。“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两制共存也不可避免。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探索,大体存在替代论、利用论、趋同论几种理论范式。关于两制共存的交往策略,大体存在和而不同的理性方案、统一战线的应急方案、生死博弈的激进方案、同而不和的同化方案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洞察两制长期共存的历史大势,从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高度求解两制共存的世纪难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制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马克思主义“两个决不会”的原则精神,打开了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背景下两制和平共处的历史空间,重建了“西强东弱”格局下两制和谐共生的国际生态,重塑了“东升西降”阶段两制良性竞争的世界图景,为建构“后西方时代”两制交往新范式提供了前瞻性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正站在全人类高度思考两制未来的“建构性方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两制关系”理论上的元哲学创造,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史观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17.
霍耐特在福山宣布"历史的终结"多年之后重提社会主义,并肯定社会主义的进步价值,在当前西方世界引发热议。他的复兴社会主义理论规划以社会自由概念为逻辑起点,采用历史实验主义和民主的生活形式等方案来克服他眼中早期社会主义的内在缺陷——经济决定论、工人阶级主体论以及历史进步论,重构早期社会主义的原初理念和基本框架。但是,霍耐特对社会主义内在缺陷的归纳和理解都存在着偏差,其重构规划不仅倒退到马克思所批判的"真正的社会主义"那里,而且其提出的历史实验主义和民主的生活形式等方案都存在着难以现实化的弊病,导致其社会主义规划丧失了实践导向,反而成为他所批判的抽象的规范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王子琪 《法制博览》2013,(5):272+236
刑罚目的是刑法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学者们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目前主要存在几种论点:报应刑论;预防刑论;折衷论。笔者欲在分析惩罚犯罪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惩罚犯罪应该是刑罚的目的,并且提出了对双面预防论存在的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那么,列宁主义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与列宁主义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怎样的联系?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宗良教授、项佐涛副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0.
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的曲折与反复。有人说社会主义不行了,弗朗西斯&#183;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说。历史到此果真“终结”了吗?事态的发展很快给出了回答:(1)在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西方内部并不平静。面对西方社会经济生活的种种弊端和急剧变化的世界,人们在寻求革固鼎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