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王成 《前进》2017,(6):45-47
<正>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业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一场变革。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晋中成为全省首家入选地级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晋中文化旅游步入了转型升级快车道。一、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是推动晋中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首先,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宇 《前沿》2011,(9):118-120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业开发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以特色的文化以及造就和哺育民族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季康 《今日民族》2008,(12):45-47
在全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层次的成熟,旅游资源的商业化运作,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更加注重文化挖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民族文化的展示成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核。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力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兴、保护、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重庆武隆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景点到世界自然遗产大品牌,从局部开发到全域发展,并于2017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地区之一,武隆旅游的发展又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一、武隆发展全域旅游的理论支撑2016年,李金早在《全域旅游大有可为》中,诠释了全域旅游的概念认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7,(6)
全域旅游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向,它充分显示了发展"旅游+"的新业态。它不仅符合和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且能密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还将成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给传统旅游业带来很大挑战性,将涉及全域旅游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乡村生产发展产业、乡村集体土地权属、集体所有制与共享机制关系、基础设施投融资等相关法律问题。探索解决这些法律问题,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焦点和重点,也是构建发展全域旅游有关机制的法治建设内容和重要保障环节。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旅游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民族地区有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贵州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它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贵州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素质,推动了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地区发展。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湘西民族地区是苗族、土家族等民族世代居住地,有着神奇的历史文化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厚重的民俗文化,因此,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外的旅游业出现了新变化,文化旅游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而湘西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创新湘西民族区域文化旅游模式,做大做强湘西文化旅游,让文化旅游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加快当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社会课题。所以,研究如何开辟湘西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旅游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推动我国旅游业步入一个新时代,即"全域旅游"时代。全域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文化产业、公共设施等领域的全面优化和升级,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海南民族风情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处理好各种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让文化元素打"组合拳",突出民族风情小镇的文化个性,使民族风情小镇更具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旅游资源,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皖政办[2019]1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推动我省旅游业提质升温、转型升级,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政策措施通知如下:一、省政府统筹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市、县财政依据当地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旅游发展资金,支  相似文献   

11.
正甬党发[2017]64号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重要意义全域旅游是新时代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共贵州省委常委、曾任贵阳市委书记的李再勇同志指出:"贵阳市要善于学习取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等,在全域旅游蓬勃兴起的背景下,探索文化引领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策略,有助于推动贵阳旅游转型升级,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并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王律  杜龙 《新东方》2014,(6):31-35
海南黎族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保亭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只有在自然环境当中注入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才能走可续持发展的道路。把海南黎苗文化纳入海南旅游开发的框架中,让旅游与黎苗文化深度融合,探索地域旅游业发展模式,是保亭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媒介在贵州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播和旅游形象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有效推动其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民族地区从客观现实出发,应使用本地传统媒体进行对内文化传播,用网络新媒体和海内外著名传统媒体进行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应积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为这些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旅游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群众需要、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进入了大众旅游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旅游的需求空前旺盛,全域旅游、全民旅游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新路径。我们要深刻把握全域旅游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一场重大变革、一个综合载体、一项美丽工程的重大意义,抢抓全域旅游发展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旅游业发展也步入了全域旅游新时代。要深入  相似文献   

16.
<正>宁政发[2017]4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  相似文献   

17.
杨丹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60-164
旅游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九寨沟县的旅游城镇化建设对于四川藏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九寨沟县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现为县域经济极化效应、产业发展推进效应、生态环境优化效应、城镇人口聚集效应四个方面,但以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应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加快幸福社区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来不断完善旅游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对发展全域旅游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全域旅游的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和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一项国策。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提出,要把全域旅游作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目前,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郑岩 《前沿》2008,(8):99-101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而开发的新兴旅游形式,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辽宁省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色突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辽宁省民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其开发的有效途径:以灌注文化为核心,突出辽南乡土特色;以整合营销为重点,打造强势旅游品牌;以智力支持为保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最终实现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与社会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协同学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多样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引人入胜的自然生态,发展魅力独具的旅游业可谓得天独厚。本文尝试将西部民族地区设定为整体的系统单元,运用哈肯协同学理论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作理论上的架构。论文指出:区域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序参量,宏、微观政策环境是其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的控制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