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14):21-22
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些年有的领导干部犯错误,恰恰都与乱用权有关。  相似文献   

2.
《前线》1998,(11)
公与私的考验是当前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面临的主要考验。能不能经得起这个考验,尖锐地摆在我们共产党人的面前。公与私的考验首先表现在如何对待权力。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你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权力姓“公”而不是姓“私”,因此必须用它来为人民...  相似文献   

3.
聂仕雄 《理论导报》2011,(10):36-36
说到“领导”,人们习惯性会将其与权力联想到一块,好像权力就是领导的全部。其实不然,领导的本质是责任,而责任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一种使命。权力、责任和风险是相伴而生、不可分割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分权力,就有十分责任、百分风险,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风险就越高。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24):45-45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所以,领导干部对权力要心存敬畏。敬畏不是陡糯,不是束缚,而是一种自律,一份清醒。只有对权办亡晴敬畏,对群众心怀敬畏,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行使权力要尽职尽责。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以事业为本、落实为责、创业为荣,  相似文献   

5.
勤政与善政     
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思考、探讨和研究执政为谁、用权为谁的重大课题,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领导者都掌握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权力。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导者一定要摆正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让手中的权力在为人民服务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令人焦虑的是,现实生活中,浪费权力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有些人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享受着人民给予的俸禄,却不愿为人…  相似文献   

6.
“权力”与“交易”王润生“权力”与“交易”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权力”属于政治范畴,一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即国家权力机关Z一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对于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和义务。而且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和义务相应则越重。...  相似文献   

7.
李忠 《前线》2004,(11)
十 届 全 国 人 大 二 次 会 议 审 议 通 过 的 宪 法 修 正 案将 原 宪 法 第 十 三 条 “国 家 保 护 公 民 的 合 法 的 收 入 、储蓄 、 房 屋 和 其 他 合 法 财 产 的 所 有 权 ”、“国 家 依 照 法 律规 定 保 护 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的 继 承 权 ”修 改 为 “公 民 的合 法 的 私 有 财 产 不 受 侵 犯 ”、“国 家 依 照 法 律 规 定 保 护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权 和 继 承 权 ”、“国 家 为 了 公 共 利 益 的需 要 ,可 以 依 照 法 律 规 定 对 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实 行 征 收或 者 征用 ,并 给 予 补 偿 。”这 一 修…  相似文献   

8.
是否腐败的主要分界在于如何运用公职权力,为公还是为私,为私就是权力变质的腐败现象。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可能有权力变质,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要预防和消除这种腐败现象,必须对公职权力的运用管得严。对公职权力管得严,即使在封建社会,也可以出现如盛唐时期“贞观之治”那样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3,(18):59
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  相似文献   

10.
当好人民公仆是我们党对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各级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把为人民服务视作共产党人的天职,并强调了党的干部要“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这就要求干部必须行使好手中的权力,时刻铭记权力是人民所赋,权力也要为民所用。用好权力既要有“制度的笼子”来监督,又需要党的各级干部的高度自律。“制度的笼子”是对干部权力的外在制约,高度自律则需要干部从内心端正自己的权力动机。  相似文献   

11.
张晋卢 《先锋队》2014,(4):15-15
正作风就要用权为公。古人云: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在公与私之间,关键要厘清权力的空间和界线。因为权力不是与生俱来,也不能终身享用;不是私人定制,更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在用权之时切莫忘本,切莫敷衍,切莫以个人能够得到多少好处来左右用权的公正度。“三公”经费,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组织授权,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作为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2.
人民是我们的国家主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有了权力就应当正确行驶并努力为国家和人民谋取利益,若滥用权力为个人谋利,必将损害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权力也就演化成腐败的工具了。权力的两重性昭示着掌权者要善待权力、慎用权力,否则,无原则的不受约束地行使权力将走向腐败。本文仅就滥用权力消费现象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权力,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责任,但更多的时候更是一种服务。因而在对待权力问题上,一定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并力求做到“两要”与“两不要”。即: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要以权谋事,不要以权谋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对权力的责任意识,也才能更进一步用好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而利用权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人民办实事、办大事的同时,更要规范自己掌管的权力,并做到不滥用。因此,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这是对每一个共产党人最起码的要求,这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要立志做大…  相似文献   

14.
一个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过程。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行使权力的内涵也不同。但是不管在哪个时期,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时引用的一句古训。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共产党人情感的最高体现就是对老百姓的赤子深情。当年,毛泽东听到灾区人民受苦受难…  相似文献   

15.
正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  相似文献   

16.
对岗位的敬畏,实质是对权力的敬畏。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人民造福也可给自己招来祸害。一个为官者,如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果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恪尽职守,尽心为人民服务,尽责为祖国效力,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好官,人民拥戴的官;如果用私欲驾驭权力,把权力当作满足私欲的工具,或只享用权力带来的好处,不思权力的责任,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搞权钱、权色交易,就可能招致牢狱之灾,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17.
据《清稗类钞》记载,曾任福建将乐县县令的清人李皭对家人立下规矩:只要我在官位上,那么俸金以外都是赃,你们千万不可以有丝毫的巧取而影响我的名声。在贪贿成风的封建官场,能自觉做到以俸为界,不越雷池,实属难能可贵。即便对于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仍有着深刻的警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围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进一步重申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作为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权力来自人民,必须而且只能用来服务人民。而如果没  相似文献   

18.
前沿观点     
《廉政瞭望》2010,(24):11-11
A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协调机制之策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要:(1)确权、限权。公权与私权、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界定原则不同。私权具有开放性,即对百姓、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而言,法律无禁止即自由;而公权具有有限性,不能随意扩张,法律没有授权的就是禁止的,即使是好事也不能随便做,不然会失去公正性和公信力。(2)定规、定责。  相似文献   

19.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慎待则利国利民,放纵则害人伤身。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慎待权力,确保手中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做“权力迷”。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时刻牢记权力就是责任,职务就是职责,当官必须奉献,任职必须勤勉。要时时清醒认识到:掌权要为人民服务,用权必为人民尽责,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国家的发展和富强服务,为群众的安宁、团…  相似文献   

20.
侯树辰 《河北党风》2003,(10):20-20
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一个十分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民,则群众喜、事业兴、个人荣;错误行使权力,以权谋私,则群众怨、事业损、声名败。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