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锋 《法制博览》2009,(18):71-71
在《西游记》中,有一些故事很耐人寻味,比如凤仙郡大旱事件。据书中说,凤仙郡的郡侯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公务员,在他的领导下,凤仙郡的人民安居乐业。可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旱,让凤仙郡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相似文献   

2.
最初吸引我的是书的副标题“华尔街的12个经典故事”.对于金融,实际操作我一点儿都不懂,可是我看过《华尔街》《华尔街2》《华尔街之狼》这些电影,隔靴搔痒半懂不懂一些金融的运作.然后我又看到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推荐这本书.比尔·盖茨甚至说,这是他读过的最好的商业书.我就想:理由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冯佐哲是中国社科院的一名退休学者,他1960年开始研究和。于1998年出版《和珅评传》一书。之后,有关这位和大人的书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书市.冯先生发现,很多书都抄袭了他的作品或研究成果.他自此开始与这些抄袭者的较量。  相似文献   

4.
周传雄 《法制博览》2010,(17):24-26
溥仪,中国末代皇帝。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很多与他相关的人都出了回忆录,如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淑贤写的《我的丈夫溥仪》、他的侄子毓儋写的《真实的皇帝溥仪:来自宫内的证言》……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暗角     
去年的《文史精华年选》编了篇《“草原英雄小姐妹”背后的故事》,书出版后,有不少朋友打来电话或是发来邮件说:“这故事骗了我们几十年,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啊!”说过之后,不胜感叹。那是一个非常的年代,真正救了“小姐妹”的人因为是“右派分子”而在宣传时被换成了别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媒体在大肆塑造“救人英雄”的同时,却要另一个真正的“救人者”承受人生的磨难。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一本叫《走出高墙——一个大学生囚徒的故事》的书在深圳各大书城被疯狂抢购,随后新浪网,搜狐网,《深圳商报》等十几家媒体都纷纷连载。然后.中央电视台根据该书作者故事还拍摄了一个30分钟的专题片。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近日记者采访了该书作者……  相似文献   

7.
1972年,红极一时的王洪文回到上海市委康平路办公室,就急着要找市委写作组的负责人朱永嘉。王洪文说,在北京的时候,毛主席要他读《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因为是古文,很深奥,他读不懂,所以要朱永嘉给他讲讲。  相似文献   

8.
刘继兴 《法制博览》2010,(15):31-31
薛仁贵是唐朝名将,绛州(今山西河津市)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左威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因终生喜穿白袍,故有“白袍将军”之称。他为了保卫大唐社稷,戎马一生,出生入死,创造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一貌退万敌”、“良策息干戈”、“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等赫赫功勋。其撰写的《周易新本古意》,是世界最早以辩证法论证兵法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台湾作家马森的散文集《旅者心情》中有一篇文章叫《佣人们》,记叙了他在墨西哥时,聘用的几个女佣形形色色、生动有趣的故事。其中,他说到一个农民出身的女佣宝拉,应该是他们最满意的了——“工作很勤奋,态度又诚恳……早上一早就起来,我们起床的时候,客厅、厨房、浴室都已经打扫过,  相似文献   

10.
张金良 《法制博览》2009,(17):42-43
文牙超过宋太祖 赵光义兴趣广泛,是个喜欢风雅的皇帝。 他最大的乐趣是读书,而且是什么书都看,颇有些博览群书的意思。但他读书并不是死读书或看热闹,经常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读《阴符经》时,就说:“这书专讲诡诈奇巧,不是正道。”  相似文献   

11.
袁阔成一辈子说书,短打、袍带、神怪,说了个遍.从北京说到天津、唐山,出关说到东北,又说回到北京.他一辈子求新求变,老说书家没有老说书腔.他父辈、师父都善说短打书,《五女七贞》《三侠五义》“吃”了一辈子.可是袁阔成却动得很少,是敬?是退?反正《水浒》《剑侠图》《金钱镖》《火烧红莲寺》,足能够捞回本钱.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我读过两遍。 上初中时读过第一遍。后来,为了配合看《三国演义》电视剧,我看了第二遍。读第一遍时,书中人物只给我留下了似懂非懂的漫画式印象。书中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忠臣与奸臣。关羽是好人与忠臣的完美典型,而曹操则是坏人和奸贼的集中代表。 黑白分明的幼稚,抵挡不住岁月的磨砺。这次再读《三国》,对这两个人的印象差不多完全颠倒了过来。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1997,(10)
《南风窗》杂志在今年8月号发表了总编辑秦朔致读者的一封信,信中希望读者能帮他当一回“总编辑”,为《南风窗》“找题目”,出谋划策。姚先生是四川成都人,目前在深圳承包着四川一间企业。看到8月号的这封信,他第一时间把电话挂到了本刊编辑部。姚先生说,特区的业余生活虽然丰富,但他却什么爱好都没有,他不打麻将,不唱卡拉0K,更不好保龄球什么的,做生意之余,他唯一爱好的,就是买书和看书,目前,他的个人藏书超过10万册。姚先生说《南风窗》是他每月必读的一本杂志,他最喜欢我们的“独家策划”,建议我们可以做一些有国际影响的题目,比如柬埔寨最新局势等等。他还向我们推荐了一套影响世界未来的书籍,并热心地告诉我们这些书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得到。另外他还希望我们继续做一做中国的贫富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普遍被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姚先生说,如今的生意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加入进”读书一族”的行列,他希望能与本刊多些交流和沟通,互相聊一聊读书心得,互相受益。于是,在放下电话之前,我们约定。以后每月至少通一次电话。还有许多读者和姚先生一样,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的信息和建议。“城市故事热线”代表《南风窗》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大家。金秋十月,又到了征订季节。今年,“城市故事”将继续为我们的热心读者赠送带有《南风窗》特色的纪念品。同时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我们还将在我们的热心读者当中开展“读书”活动,为大家介绍一些好书。只要您将1998年订阅《南风窗》的订单复印件寄来我社“城市故事”,写明回邮地址、姓名和邮编,我们便会将您的名字编入我们电脑里的读者名单中,并在节日为您寄去我们的祝福。如果您无法在当地邮局订到明年的《南风窗》,亦可将订费寄来杂志社直接订购。至今为止,“城市故事”已经拥有过千名热心读者。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鼓励,获益良多。而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有更多的热心读者,与我们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宋徽宗赵估(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主持朝政,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掳。后被押往北边囚禁,死于五国城伶黑龙江依兰)。其治国无能,但艺术才能颇高。书法称“瘦金体”,传世画作有《荚蓉锦鸡》、《池塘晚秋》等,并能诗词。  相似文献   

15.
雨夜读书     
小雨扑打窗棂,滴答作响,宝宝在床上哑吸均匀的酣睡,台灯下,铺开一本带着墨香的书,静静的开始阅读,走进一个五彩斑斓的未知领域,与故事里的主人公共同体味辛苦,品尝浪漫,美好的夜晚阅读时光开启了。有人喜爱电视,饭后仰靠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遥控器,开始指点江山,了解天下军国大事,看尽人生喜怒哀乐;有人喜好电脑,鼠标轻点,键盘哒哒响,购物、聊天、微博,到凌晨还是依依不舍;有人喜爱手机,手指轻划,微信、阅读、游戏,忙得不想抬头;我却偏爱那些厚重的书籍,总是好奇里面讲述了哪些奇闻轶事,藏着什么妖魔鬼怪,是否有美貌的天使。阅读的渴望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钻书堆里面,去淘自己喜欢的书籍,三毛、恋舒、余秋雨,书中那些美丽的句子,美好的故事,每每让人着迷。买回家中,放在案头,伴一灯如豆,夫妻二人相对而坐,万籁俱寂,只偶尔传来翻书的响声,偶尔默契抬头相对莞尔一笑,然后继续低头啃书。他看他的《税法财务管理》,我看我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看到白手成家的章节时,抬头环顾温馨的小家,心头充满幸福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到纽约探亲,想不到能读到许多有兴味的书,如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钱钟书的《人·兽·鬼》;张戎的《鸿——一个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张北海的《美国,六个故事》、《美国,美国》等等,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事情缘起于纽约去春反常的天气。  相似文献   

17.
在民间以及一些演义和戏剧中,关于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很多。杨家将满门忠良,在与辽邦的屡次交战中,老令公杨业(又称杨继业)以及他的四个儿子相继阵亡,三个儿子失踪,幸存下来的杨延昭同母亲、嫂子们仍旧坚持保宋抗辽。而与杨家将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奸臣潘仁美(又称潘美、潘洪),他不但私通辽主,设计陷害宋太宗,还对杨家将大肆残害。  相似文献   

18.
沈伯俊 《法制博览》2009,(17):53-53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所写的“过五关斩六将”,是书中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它说的是关羽挂印封金,辞别曹操之后,保着甘、麋二夫人,往河北(黄河以北)投奔刘备,先后经过五个关隘;因未向曹操讨取通关证,沿途受到阻挠,不得已斩了六员曹将。这所向披靡的战绩,成为关羽赫赫功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张天来 《法制博览》2008,(17):49-49
我的桌上摆着线装书局刚刚出版的“十大才子书”。这套丛书是我国元明清三代文学作品的精萃。十部书中,有一些已流传很久,广为人知,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等;但也有一些是许多人很少知道的,如《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花笺记》、《捉鬼传》、《驻春园》等。  相似文献   

20.
倪方六 《法制博览》2009,(11):62-63
朱棣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生母之谜,忽悠世人六百年,也争论了六百年。 近来笔者翻阅了一下相关史书,质疑朱棣为“妃生”而非“后生”,即系庶出而非嫡出的最有力的文字证明,集中地指向《南京太常寺志》一书。书中所载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