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文化     
, 《创造》2012,(10):14-14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并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的颁奖词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风度     
<正>莫言,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委会赞誉他的作品:"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尔列夫·加希亚·马尔克斯"。这是世界文坛对莫言取得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一百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莫言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数《红高粱家族》。尤其是莫言对风度的诠释和他本人展现给世人的风度。  相似文献   

3.
吴艳 《求索》2012,(12):126-128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莫言成为近百年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圆了中国近一个世纪来的诺贝尔文学梦。在三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莫言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立场,他将强大的想象力推进到寻常百姓生活之中,以充满真挚情感的笔墨,展现了现当代中国乡村生活风貌。莫言把自己的文学创作与国家命运、人性良知、文明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这一意义上说,读懂莫言就是读懂中国乡村百姓的生存方式与人性伦理。莫言文学创作为当代中国文学书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图,他将指引中国当代文学走上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正>并不是说,莫言之后,我们就要扬眉吐气了,而是说有了莫言,我们也就可以反思一下西方这把量尺其实也不过如此近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位中国籍、同时又是汉语写作的作家获得此殊荣,乃为极其值得庆贺的事情。换句话说,中国籍作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不仅仅是对莫言的承认,更是对百年来弱国心态与大国幻觉纠缠不清的国人心结的纾解。在这里,莫言获奖,固然是他个人创作成绩的显示,同时,又是对中国文化大国的承认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莫言获奖证明中国的文  相似文献   

5.
张光芒 《群众》2013,(2):64-65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一件文化盛事。 红高梁、大馒头、猫腔戏、黄土地,这些莫言笔下极具地方特色的场景构成了一个个鲁中文化符号,向读者们传递着莫言家乡——高密的人文情怀。高密,一座处于鲁中、鲁东连接点上的小城不仅仅是莫言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更是他几十年来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一直苦心构筑的文学故乡。笔者也是山东人,虽说一个在鲁中,一个是鲁南,但都属于鲁中南这一大片,算是“同乡”。  相似文献   

6.
范玉刚 《人民论坛》2012,(30):74-76
莫言获奖与中国今日的国际地位有关。但若以此证明中国文学的崛起,则仍难以摆脱东方主义的窠臼,仍没有摆脱"被看"的心理,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于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辞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作为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的消息让国人无比振奋和自豪。应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梦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莫言获奖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信心,这毕竟是对作  相似文献   

7.
袁浩 《人大论坛》2012,(11):52-52
10月11日晚7点,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了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相似文献   

8.
大师的悲悯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华裔旅日作家毛丹青撰文,追忆了一个小故事,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精英     
莫言瑞典文学院日前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  相似文献   

10.
刘庆邦 《北京观察》2012,(11):66-68
正得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刻,我正和一行作家朋友在山东烟台栖霞市参加一个宴会。与会的作家有陈建功、赵本夫、柳建伟、石钟山、肖克凡、孙惠芬、衣向东、张陵等。我们都知道,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在当天19时揭晓。在此之前,网上盛传莫言获奖的可能性很大,我们对此事都很关注,也衷心期望莫言能够获奖。宴会开始,当地领导致祝酒辞时,我们有些心不在焉,最关心的是莫言获奖能否成为现实。宴会厅里没有电视,我们只能通过手机上网获取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发布的消息。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2012,(20):6-7
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相似文献   

12.
与巨人比肩     
苏利·普吕多姆、豪森、泰戈尔、罗曼·罗兰……这一长串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中,2012年又多了一个人,一个中国人:莫言。  相似文献   

13.
《北京观察》2012,(12):6-6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中国作家莫言出席,并从瑞典国王手上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证书及金质奖章。10月11日晚揭晓的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他也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  相似文献   

1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于中国文学的意义,国内外已有不少人讨论了,我这里不想再重复。我想特别指出的是,莫言的获奖所产生的重大意义远远不止于文学,更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12,(10):59-60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作家。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致信中国作家协会,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表示祝贺。李长春在贺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进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6.
莫言诺奖     
王志生 《当代思潮》2012,(11):22-22
获悉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恰逢是在我儿子的婚礼上。我对我的朋友们说:今天,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大家一听忙问:什么大事?我答:一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二是我儿子娶媳妇。  相似文献   

17.
套在中国文学上符咒般的焦虑彻底放下了。那只悬在楼上的靴子终于掉下来了,因为该得的奖项终于得到了莫言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引起了非常多样而有趣的反应。在没获奖之前,许多人觉得中国本土作家不可能得奖,因为作家不够普世不够风骨,总之不够标准。但瑞典文学院没理会这些微博上的议论,比我们胆子大一些。在发奖之前笔者曾多次说,如果华人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是内地无可争议地最接近这一奖项的,但  相似文献   

18.
群众·声音     
《群众》2012,(11):1-1
1 莫言感言——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在获奖后第一时间接受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小说是文学作品,但更是文化思想的结晶。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从乡土链、地方性知识、"种的绵延"这三个方面对莫言小说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大学生中对莫言小说的不同评价。莫言小说在形式上追求新奇,而内容上却始终表现出扎根乡土文化的情结,贯穿着乡间知识的渗透,发散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莫言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民间文化有切身的了解。他以百姓的思想去创作小说,以巧妙的方式构思着文学,对近世以来的中国有多角度的揭示。因此,莫言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潘金香 《传承》2014,(5):140-141
莫言是迄今中国大陆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于中国文学界和教育界尤其是语文教育界而言,具有典型性意义。透析莫言的创作观,探析其对于语文教育的方法论意义,是学术知识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语文教育界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