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精神病杀人的行为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病凶杀行为特征,分析精神病杀人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至2006年72例进行司法鉴定的凶杀案件资料分项列表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神病杀人的行为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作案行为特征以地点、动机、罪错认识、行为隐蔽性、潜逃、自我保护与责任能力评定结果显著相关;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与々家鉴定结论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对凶杀案件行为特征的综合分析,町作为责任能力评定的客观参考依据;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应用为责任能力评定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研究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影响因素。方法用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的精神病人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对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2001年鉴定的159例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案件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该量表的绝大多数条目在不同责任能力组差异均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对作案行为的罪错性认识、作案现实动机、自我控制能力损害、自知力损害、作案时间选择性、现实检验能力损害、生活自理能力损害、工作或学习能力损害等是影响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对作案行为的罪错性认识、作案现实动机、自知力损害等因素更为明显。结论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可为精神病人责任能力评定提供相对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潘睿 《法制与社会》2014,(4):280-281
在我国精神医学中,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含义并不相同,从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内容来看,我国刑法中精神病是指广义的精神疾病,而在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工作中存在是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一致,掌握尺度不同的问题,最终造成评定结果不一致,因此必须对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标准作深入理解与探讨。本文综观法律关于精神病的刑事责任实践与立法,对我国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在当今司法实践中精神病鉴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此提出意见,为完善精神病人刑事责任,建立统一的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以及鉴定意见采信状况。方法 使用自编调查表,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全国范围内发生于2012年~2020年的涉及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案件被告人为研究对象,对搜集到的1 098例案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98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以男性、青年、低文化程度、无业为主。暴力犯罪占71.04%,其中的69.48%是对人的暴力。人际间暴力案件中双方关系多为陌生关系,占50.18%。在所有案件中,作案有现实动机的比例为53.64%,作案后有61.29%的被告人选择逃跑或离开现场。所有案件中均给出了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意见,其中不宜评定的有143(13.02%)例,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有845(76.96%)例,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有110(10.02%)例。在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案件中,有800(94.67%)例被告人未从轻处罚;评定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案件中,有13(11.82%)例未从轻处罚;不宜评定的案件中,有139(97.20%)例未从轻处罚。93.93%的鉴定意见被法官采信。结论 2012年~2020年我国裁判文书网中涉及毒品所致...  相似文献   

5.
Huang FY  Cai WX  Zhang QT  Tang T  Wu JS  Wang JJ 《法医学杂志》2006,22(4):288-290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在精神分裂症违法者犯罪案件中的运用。方法多中心收集被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分裂症犯罪嫌疑人,完成量表评定,同时将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进行三级划分。结果小部分组、部分组、大部分组量表评定总分的平均分依次升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1.16±4.17、25.87±5.43、29.35±4.60;量表共18个条目均与评定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从0.154至0.590不等;因子分析得到6个因子,能解释68.485%变异。结论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内部构建合理,在精神分裂症违法者犯罪案件中,其评定总分能有效反映三级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267-271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公布的《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SF/Z JD0104002-2016)》对该类案件的司法鉴定进行了规范。本文从证据与证明角度,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涉及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司法鉴定所应遵循的推定原则和证明标准等,并对指南中相关规定的得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在器质性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司法鉴定中的运用。方法多中心收集73例被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器质性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完成量表评定,同时将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进行三级划分。结果小部分组、部分组、大部分组量表评定总分的平均分依次升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2.00±2.24、27.46±5.46、31.94±4.93;量表共15个条目与评定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从0.233至0.661不等;因子分析得到7个因子,能解释76.306%变异,判别分析结果表明68.5%的样本能被正确划分。结论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内部构建合理,在器质性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司法鉴定中,其评定总分能有效反映三级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现状及鉴定人对此类案件的观点。方法自编《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评定调查表》,选择上海市法医精神病鉴定机构的鉴定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信访方式收集调查表。结果大部分鉴定人知晓《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简称《指南》)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做出了“不宜评定”的特别规定。《指南》颁布前后,所有的鉴定人均未做出过无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指南》颁布后,部分鉴定人仍做出完全或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对作案与症状无关、明知吸毒可致精神错乱却放纵吸毒的案例,鉴定人分歧较小。对作案与症状相关、辨控能力丧失的案例,鉴定人分歧较明显。为消除此类案件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分歧,完善立法认同率最高。结论目前在此类案件鉴定实践中,大部分鉴定人并未严格按照《指南》规定执行,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仍存在明显分歧。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人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更科学、客观地评定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方法。方法对239例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案件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评定有重要影响的判别因子。结果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判别因子稍有差异,但与责任能力三者之间高度相关;精神科诊断、作案现实动机、作案对象选择性、作案后逃避责任、生活自理能力损害、现实检验能力损害为辨认能力的判别因子;精神科诊断、作案现实动机、作案前先兆、作案对象选择性、作案后逃避责任、工作学习能力的损害、自知力损害、现实检验能力损害、自我控制能力损害为控制能力的判别因子;建立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判别方程经组内、组外考核有较高的正确率。结论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判定的多元方程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有助于提高鉴定结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Diminishe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Rating Scale,DCRRS)在精神发育迟滞违法者司法鉴定中的运用。方法多中心收集121例被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发育迟滞违法者资料,完成量表评定,同时将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小部分、部分、大部分三级划分。结果小部分组、部分组、大部分组量表评定总分的平均分依次升高,分别为22.12±4.69、25.50±5.48、27.59±5.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量表中17个条目的评定分与总分相关,相关系数0.289~0.665;因子分析得到6个因子,能解释69.392%变异。结论DCRRS内部构建合理,在精神发育迟滞者司法鉴定中,其评定总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三级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