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亚细亚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而中国传统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也很明显。本文通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具体分析,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不是特指某一种社会形态(即使是过渡的),而是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特定结构的经济形态。在这个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具体分析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独特的社会发展道路,让我们对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有其内在的逻辑原因和历史机缘,这具体体现为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多样性的揭示。其中,对东方社会独特性的分析,尤其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东方社会,特别是领会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独特历史和独有特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分析和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东方国家走上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一谈分工,人们总是要把它与交换联系起来,这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人们现在谈论的分工",甚至连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也难逃窠臼。马克思对这种分工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分工形式。对于这两种分工形式马克思作出了区分,深入地理解这种区分不但可以重新建立我们对于分工这一生产形式的认识,也可厘清马克思分工思想的发展脉络,使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不再拘限于对于异化思想的补充,也可延伸至对人类自由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大致经历了早、中、晚和恩格斯独立阐发东方社会理论四个发展时期。1853年之前只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东方观;1853年至1873年,马恩对印度和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东方社会所特有的村社制度进行了专题探讨,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1873年至1883年,马恩在科学地扬弃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从而使其东方社会理论基本成型。1883年后,恩格斯又结合马克思逝世以后十多年来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新的思考。通过历史镜像的还原,可以看出马恩东方社会理论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其清晰而严密的内在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意义上讲,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论客观存在着两大基本形态,即理论辩证法和应用辩证法.承认唯物辩证法可以区分为两大基本形态,这意味着肯定了从辩证法中分离出来应用辩证法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将一般辩证法和应用辩证法区分开来,这在实际上早已完成.但是从理论形态层面诠释、阐述和论证这种分离,却存在着诸多困难,致使这种"分离"工作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要成功地实现从唯物辩证法中分离应用辩证法,最主要的应是首先澄清关于应用辩证法定位及其称谓等问题上的某种模糊认识,这里涉及到应用辩证法的定义、研究对象、社会价值及特点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由于分不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很多人误以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回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非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上面贴了一个"社会主义"标签。亚当·斯密区分了市场经济的两条道路即荷兰道路和中国道路,认为前者是通往市场经济"非自然的"道路,后者才是"自然的"道路。阿里吉认为,用马克思的标准衡量,荷兰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则是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基础的从属地位。正如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而是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是因为它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公有制和国有经济。随着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过剩资本由资本形态向货币形态的回归,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走向自我否定,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都是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无法解决这一矛盾。这一矛盾的运动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正是依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9.
吕振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之一。他对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有过多次的思考、论述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因研究的深入,在他的文章及论著中,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评判进行过多次的补订和修改。因此,要中肯的评价其观点及厘清其学术理路的发展,有必要厘清吕振羽对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具体修正情况。  相似文献   

10.
演化经济学普遍认同马克思经济理论是演化的.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主要阐述生产方式从最简单演化为复杂的过程,包括生产力(技术层面)和生产关系(制度层面)的演化过程,以及对上层建筑演化的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演化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取决于生产要素职能的演替.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已经从最简单的劳动生产方式演化为复杂的资本生产方式,正在向着更为复杂的知识生产方式演化.马克思重点阐述了劳动生产方式向资本生产方式演化的过程,而演化经济学重点阐述的是资本生产方式向知识生产方式演化的过程.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劳动生产方式向资本生产方式以及资本生产方式向知识生产方式的双重演化.借助于演化经济学重新阐发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不仅是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