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正在不断形成,两岸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但两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仍然是考验两岸关系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事实上,虽然马英九上任后台湾当局不再提案“参与联合国”,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22日,马英九当选为台湾新一届领导人。马英九的当选不仅是因为台湾多数民众对陈水扁当政八年贪腐表现的不满与否定,同时也是对马英九执政的高度期待,期待马英九领导的执政团队能够整顿吏治还政治清明,能够抚平台湾社会因蓝绿、统独、省籍、族群的对立而引起的种种纷争与不安。马英九高票当选显示台湾社会中的族群矛盾在减弱,省籍意识在趋缓,尤其是马英九上任以后台湾社会中挑起族群与省籍矛盾的政策因素基本消失了,但不可忽视的是,民进党的族群意识还是比较强,民进党政治人物依然会炒作族群与省籍,从而使族群矛盾出现反复。因此,对国民党二度执政后台湾社会中的省籍与族群矛盾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对于了解马英九执政后台湾政局的发展、政党政治的动向与社会民情民意的走向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两岸经贸新形势与台湾的两岸经贸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经贸关系密切,两岸贸易规模迅速扩张,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持续扩张,投资领域呈多元化。但是台湾持续的产业外移、资金失血也带来一些社会经济问题。2008年3月马英九胜选,国民党重新执政。两会复谈并取得重要成果,将对两岸经贸关系产生较大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两岸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贸易关系更加紧密,产业发展互惠双赢。台湾方面若要借重大陆重新振兴岛内经济,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
四年多前,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及时抓住这一重大历史契机,作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战略决策,并与中国国民党、马英九当局和两岸同胞一起,共同携手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5.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两蒋统治下的威权时代,“台独”作为一种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在台湾岛内没有生存空间,一直受到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厉打压,“台独”人士大都亡命海外,或改头换面在岛内隐蔽活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民进党的成立,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主政后,海外“台独”人士纷纷闯关返台,与岛内“台独”势力合流,活动重心也从海外转向岛内,  相似文献   

6.
在12月初结束的台湾地方选举中国民党狂胜,这是台湾选民对民进党执政5年首度提出的不信任投票。马英九说,国民党没有打败民进党, 是民进党打败了他们自己。此话说得很中肯,在选举期间,民进党不断在弊案漩涡中、在与媒体TVBS的纠缠当中, 并没有专心面对国民党、面对选民;而台湾经济长期低迷,每天都有家庭集体自杀的社会新闻,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办法再用“统独”问题来麻痹老百姓。  相似文献   

7.
台湾“政党合作”问题初探洪明自80年代后期,台湾反对势力突破“党禁”之后,岛内各种政党纷纷成立。但经近十年来分化、组合,发展到今天真正具有实力、能对台湾政局产生举足轻重影响者,只有国民党、民进党和新党三党而已。在这“三党鼎立”之中,执政的国民党在过去...  相似文献   

8.
王公龙 《台湾研究》2008,(5):48-53,64
近年来,随着台湾岛内政局发展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美国的亲台保守势力不断批评美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并提出改善和加强美台关系的思路和政策主张。鉴于台湾岛内已经完成了新一轮政党轮替.新任领导人马英九当选后一再表示重视发展台美关系,进入执政尾声的布什政府也有意在任期结束前提升美台关系.保守派在这一特殊时期大力鼓吹加强美台关系,有可能会对未来的美国对台政策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台湾岛内政局持续动荡与复杂多变的一年。各派政治势力主要围绕陈水扁周遭的弊案、北高市长选举展开激烈的攻防与较量。“反贪倒扁”成为全年朝野政争与社会矛盾的焦点,陈水扁当局数度陷入空前的执政危机。年底北高市长选后,民进党得以稳住阵脚,国民党上升势头则受到阻碍,亲民党与台联党边缘化加剧,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版图进一步强化,两党竞争的政党格局基本确立。一年来,虽然陈水扁当局不断操弄“急独”议题,但在深重的执政危机下,其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被打乱,岛内“台独”气焰受到打击。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是台湾政局发生阶段性重大变化的一年。3月举行的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导致了国民党逃台五十年来首次政权更替,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陈水肩上台后,由于无视“朝小野大”及民进党“双重少数”的政治现实,不肯释放权力,并顽固坚持“台独”、“反核”等立场,导致朝野尖锐对立,政局持续动荡,两岸政治僵局无法突破,经济恶化、股市下跌、社会信心危机严重,陈水扁当局深陷执政危机之中。 纵观全年的政局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月18日“总统”选举以前,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总统"马英九执政上台,岛内批评不绝,觉得小马哥缺乏领袖底气、强人风范。马"总统"政绩不彰,只有从"文化"着手,忽然提出台湾要跟大陆一样,中国文字"书繁识简",先与大陆实现文字的"纸上统一"。  相似文献   

12.
近二三十年来,台湾岛内持续兴起了一场“客家运动”。这场运动由小而大,由弱变强,日渐火炽,对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学术界很早就有人关注这场运动,并从运动、族群、政治、语言等多方面为基点展开论述,甚至还出现专门探讨这场运动的博士论文^①。但在大陆学界,至今尚未见有专文论述。因此,本文试图就这场运动发生的背景、过程与表现、思想政治倾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深入了解台湾的政治和历史、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对台美关系发展产生了直接而重大影响。马英九团队致力于修补被陈水扁破坏的对美关系,重建互信,不仅使台美关系得到明显改善,而且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在美国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由积极主张改善两岸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思路,始于200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五·一七”声明,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但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上述构想迟迟未能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应。马英九主政后,两岸关系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高层次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陈统奎 《南风窗》2010,(10):21-23
<正>两岸之间,今天最缺乏的就是基层民众的互信。4月25日下午,台湾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双英辩论会",执政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在野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台湾公共电视台就两岸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行辩论。马英九强调签的急迫性及重要性,"签了会打通经贸任督二脉,  相似文献   

16.
张顺 《台湾研究》2015,(2):69-77
2013年"白衫军运动"以后,台湾青年世代一反过去政治冷漠的常态,大规模参与"反核四"、"反服贸"、"巢运"等社会运动以及选举活动。本文以政治学的政治参与理论为模型,系统论述台湾青年世代政治参与的以往特点与近几年表现出的新动向,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变迁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并评估其新动向将对台湾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两岸关系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第10届领导人选举于3月18日落幕,民进党推出的陈水扁与吕秀莲战胜其他四组候选人,以39.3%的微弱多数胜选。陈吕配的当选,不仅使在台长期执政的国民党惨遭失败,岛内政治生态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也使世人瞩目的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不确定期。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22日,在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获胜,获得765.87万张选票,得票率为58.45%;民进党籍候选人谢长廷、苏贞昌获得544.52万张选票,得票率为41.55%。国民党自从2000年败选之后,重新掌握台湾政权,台湾社会实现了第二次政党轮替。此次大选也是一个转折,政党势力的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9.
俞新天 《台湾研究》2010,(1):1-6,24
自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岛内局势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两岸关系开始了战略机遇期,进入了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的新阶段。然而,现在对于两岸关系的文化层面研究较少,认识较浅。经济利益当然是两岸关系的基础,但是经济关系必须在非经济的环境中运行,文化理解为它注入润滑剂。政治难题的破解,  相似文献   

20.
南北差异与南北矛盾一直是台湾社会一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对台湾的投票行为与政权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台湾南北问题的形成背景较为复杂,有历史的原因,有资源布局的关系,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更有战后国民党“重北轻南”的政策影响。民进党执政后,不仅未能解决南北矛盾,而且在政治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