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秀芳 《德国研究》2005,20(2):50-54
德语作为外国语(DaF)在教学上具有悠久的传统,但作为学科,DaF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名称和不同的专业关联出现在德语地区.创立这一学科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语言教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德语语言课程的需求.本文介绍了该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目前在德国高校中的情况,阐述了其基本内容、学科的重要性和重点.最后展望了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谢宁 《德国研究》2010,25(4):70-75
奥地利德语是欧洲德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与德国接近的地缘因素,它与德国德语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但总的来看,奥地利德语仍然属于德语语言的民族性变体,而不是独立于德语的所谓"奥地利语"。它与德国德语、瑞士德语构成德语语言的三大变体形式。奥地利德语和德国德语的差异主要存在于语法和词汇两个方面,这种差异是德语语言在德国和奥地利两国的民族性变体差异,并不能将其视为错误。  相似文献   

3.
陈晓春 《德国研究》2010,25(4):65-69
德语虽然目前是欧盟的工作语言之一,但随着英语的不断普及和欧盟的东扩,有着被弱化的可能。另外,欧盟成员国里学习德语的人数也在大幅度下降,这对德国在欧盟的地位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对此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鉴于德国特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认知,德语对外传播受到历届联邦政府的重视。在联邦德国建立初期,以德语培训和德语海外传播为主要任务的歌德学院成立,由此开始了德国机构化德语传播的新历史。德语对外传播也是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实施的方式和途径。本文以德国对外德语推广为研究对象,从德语对外传播政策、传播机构和传播实践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德国德语对外传播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建欣 《德国研究》2004,19(4):52-54
本文通过对德国以德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网络资源的介绍,呼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调研力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德语语言学教学和研究长期以来信息流通不畅、滞后和资源匮乏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俞宙明 《德国研究》2006,21(3):67-71
本文介绍了1996年以来德语正字法改革在德国推行的过程和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其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层面的原因,并对改革未来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关于德语初学过程中进行德英对比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欣 《德国研究》2002,17(1):75-77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在德语初学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以具体教学实践中语音、单词书写及构词方面的实例 ,指出在德语教学和学习中 ,适当进行德英对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英语词汇在德语中的应用郭鼎生时代在前进,语言在发展。由于现代工业的急剧发展,各国的经济、文化、思想交流更趋频繁,各种语言相互影响增强,英语明显地影响了德语。英语大致以下述三种语育结构形式使用在当代德语中:(一)英语完全代替德语(Nullsubstit...  相似文献   

9.
联邦德国的德语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联邦德国的教学大纲规定 ,德语就像其它的几门学科那样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要学习到高中毕业。德语课在小学里的 1至4年级是按照以下这三个部分进行教学安排的 :1 语言教学2 低年级基础阅读3 正确书写课 (写字课 )在学校里德语是作为普通的教育课来上的。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里学生学习怎样向大家作一个小报告或者叙述一件事情。课堂教学往往是采用游戏的形式。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上课时让他们向班里的同学相互介绍并且互通一些所知的情况。教师首先鼓励学生有信心地单独站起来就某一个题材…  相似文献   

10.
德国哲学与文化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群 《德国研究》2002,17(1):47-52
本文从德语与德国哲学的关系、德国哲学家们的庞大哲学体系及其缺陷、德意志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与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巨大反差、德国人执着认真的精神与其不足等四个方面 ,以漫谈的笔法展现德国思想文化的不同侧面 ,并从笔者个人的观点出发加以议论评说。  相似文献   

11.
作为德国旅游媒介,德语版旅游指南是如何介绍中国、如何建构中国形象的?从中又产生了哪些文化异同问题?这构成了本论文的核心问题.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德语版中国旅游指南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实例出发,通过对物质文明异同、文化异同和制度异同特征这三个层面的分析,界定德语版旅游指南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来炯 《德国研究》2007,22(2):72-77
本文从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考察近年来德语语言中女性歧视现象的消除和改变,捕捉现代德语在这一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并探讨这些变化给人们日常交际带来的结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歌德与羊驼     
羊小穷 《新民周刊》2012,(50):96-96
我学了一年左右的德语了。开始学没多久就越忘越多,到现在什么也不记得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并不像张无忌跟张三丰学功夫,人家是无敌了,我是白学了。偏偏我有一个以装逼为己任的德语系朋友,从前她不时用英语跟我谈话,可惜我英语还行,她除了问几个冷僻的单词难倒我之外没能有什么优势。后来我开始学德语了,她就时常在吃烤肉的时候用德语英...  相似文献   

14.
从德国网络语言看网络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雁 《德国研究》2006,21(3):72-76
网络语言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独特体现。本文试从德国网络的使用情况着手,列举德语网络语言的具体构成符号和特有表达手段,进而以网络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为出发点,分析网络文化现象的主要特征及网络对传统书面语和传统媒体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1,16(4):47-49
2 0 0 1年被欧盟和欧洲理事会一致定为欧洲语言年 ,旨在促进欧洲公民学习掌握多种语言 ,以利欧盟内部机构的顺利运转和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扩大。德语是欧洲最大的母语之一 ,欧盟 1/ 3的公民可以通过德语相互沟通。随着欧盟的东扩 ,德语在欧洲范围内的作用将日益明显 ,其地位之重要亦将为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欧盟语言政策:从边缘化到重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3,18(2):31-37
本文追溯了德国政府对于德语在欧盟机构的地位问题从边缘化到重视的历史演变过程 ,揭示了德国政府对外语言政策方面的价值观转变动因 ,通过翔实的事实印证了德国为提升德语在欧盟机构中的地位所做的工作 ,分析了这些努力带来的效果 ,并阐述了笔者对于欧盟语言机制模式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丽 《德国研究》2002,17(3):58-63
本文探讨了纳粹时期德语的主要特点。通过大量例证 ,揭露了纳粹在词汇和修辞方面对德语的利用 ,并剖析了其欺骗性、煽动性和反动性。同时对纳粹演说以及纳粹统治下的广播、文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批判。并结合大量历史资料 ,挖掘了纳粹分子利用德语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8.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9,24(1):37-44
作为德国旅游媒介,德语版旅游指南是如何介绍中国、如何建构中国形象的?从中又产生了哪些文化异同问题?这构成了本论文的核心问题。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德语版中国旅游指南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实例出发,通过对物质文明异同、文化异同和制度异同特征这三个层面的分析,界定德语版旅游指南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9.
杜卫华 《德国研究》2005,20(1):69-71
对于懂德语的人来说,德语简历的写法跟其它简历有相似之处,也有特别的地方。但是德语简历的行文依赖于作者对于德语句子内在含义和外延含义的把握。恰是这种行文让许多人不知所措,甚至纰漏百出。本文从行文的内容和形式的七个常见的错误出发,分析了错误的类型,并指出了改正或者完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汉德语里,数词是词类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成语为汉德语所共有。数词能而且必须用在成语里。没有成语的语言以及没有数词的成语都是不可想象的。本文从常见的运用于汉德成语中的数词出发去讨论运用于这两种语言成语中的数词的自身结构特点、它们的语法修辞作用以及带有数词的汉德语成语互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