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被世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曾经说过,管理不是技术,不是工具,管理是哲学。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管理方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依靠人格的魅力、灵感与创新,结合实际提炼出自己的管理思想,最终决定管理的效果。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精、准、细、严。如何提高精细化管理实效,让"精细化理念"成为每一位职工的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追求,达到管理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有学者发表署名文章,质疑中国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文中认为: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无疑是"有古而无今"的中断(消失)的文明,而古印度、古希腊文明则是没有发生过中断(消失)的文明。因此,不能说中国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但实际上,古印度、古希腊文明发生过中断(消失)是史学界几乎没有争议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堇虫习堇     
<正>堇虫习堇,久而不觉其苦,克服的原因只在一个"习"字。年轻时,谁都是内心的英雄,谁都给自己设计了"非凡"的人生,疾恶如仇,正直善良,嘲笑平庸,豪情万丈,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不习惯一切不完美,拒绝顶盔贯甲而冲锋陷阵,终于碰得头破血流,如堂吉诃德一样被嘲笑。久之,学了乖,习惯了这个,习惯了那个,渐渐"成熟了",庸常了。堇虫是怎样过的?它的悲哀在于从未离开堇叶,去尝试别的味道。它们遵循基因神秘的指引,一出生  相似文献   

4.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个最枯燥的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我读的书可谓多而杂,经、史、子、集都涉猎过一点,但极肤浅,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洪公传》、《三侠五义》、《小五义》、  相似文献   

5.
正常常听一些自叹命运不济的过来人感叹说,可惜当初没有好好读书。其实话说穿了,他自小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习惯是由一个人行为的累积而成定型,它决定人的性格,进而成为决定人生的重要因素。如果抽象地讲,就是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拿破仑曾经说过,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世上许多杰出的人士,他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即使遇到挫折,也能重新爬起来,生活比以前更好。询问他们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冲突集中表现为利益冲突。但是,一些地区的社会矛盾事件中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苗头,不少参与群体事件的群众,本身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因曾遭受过不公平对待,长期积累不满情绪而借机宣泄,这引起专家、党政干部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想接着说:"什么是阅读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什么是现代学人的阅读新习惯?一言以蔽之,就是‘读书、阅网、观景’三结合。"世上的读物有三种:一是纸本书,指简册和帛书之后出现的纸印本书籍报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二是电子书,指以磁带、光盘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中国人要振作起来"。"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可见,精神状态很重要,它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  相似文献   

9.
正白居易是著名诗人,也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担任过杭州刺史。有这样的小故事,大意是:一天,他习惯地拿起书桌上在天竺山捡到的两块石头把玩起来。忽觉自己很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提笔写下了一首满含自责的诗句。此时,朋友刘禹锡拜吟诵后很诧异,认为"不值得。"而白居易却说,  相似文献   

10.
说平淡     
一平淡的日子,如溪水流过。平淡,就是工作、生活没有起伏跌宕,情感上无大喜、大忧,也在于没有幻想和过高的期望。还在于对外界的变故见而不怪,对眼前的委屈处而不惊。否则,每天都是新的太阳,新的境遇,情感怎会如一池春水?  相似文献   

11.
正"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抓落实是实现目标蓝图的根本保障,没有落实,一切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广大党员干部要扛起时代责任,精准抓好落实。瞄准标靶,精确落实。"大水漫灌"不如"精准滴灌",找准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有的单位习惯于就"落实"而落实,上级要求一项不落,"规  相似文献   

12.
正周敦颐在《周子通书·过》中有言:"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检视问题是知不足、找差距、明短板的"放大镜",是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手术刀"。如何用好这一"预警器""体检单",决定主题教育的成效。现实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检视问题不实不准、不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高级将领中的一员,陈漫远与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相比,似乎没有那么耀眼夺目。实际上,在漫长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岁月中,陈漫远担任过多方面的重要职务。从人民军队中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岗位,到党务和政府工作岗位,都留下过他的身影。历览陈漫远在人民军队中的履历,称他为"无衔上将"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13,(5):66-66
<正>好的制度,引导国民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国家文明。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起来了。"中国式过马路"考验国人的规则意识,更考验国人的文明程度。你是怎样过马路的?  相似文献   

15.
正岁月无静好,风雨人生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改变原先的生活习惯。"疫"中的日子令人难忘,也使我们有了更多思考和感悟。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当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我们相互间连见一面都成了奢望时,才发现平日里那些一直被忽略的幸福是多么珍贵。疫情的肆虐,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悲苦,也体会到了人情的温暖。焦虑的日子过着过着,就变成了思考的季节。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生最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运气"这个东西,在中国公共议题中较少被关注,现在却越来越重要。12月7日,因教授哲学公开课"公正"而为中国人熟知的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到广州就谈到了"运气"。他说那些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往往会有个习惯,总忘记自己其实是运气好。正因为他们靠运气,才更应该回馈给社会。桑德尔所说的这些人,包括中国的"官二代""、富二代"。为什么运气好就应该回馈给社会呢?很多政治哲学家们已经说过,总结一下就是:运气属于一种"先赋地位",和一个人的努力没有什么关系;而问题在于,运气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参与社会资源分配的机会——这就有一个"公正"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是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既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无既定的方案可找。它必须在探索中发展,变化、前进。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是我们前进的指南,而不是行动的教条。恩格斯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恩全集37卷443页)马、恩等革命导师都没有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不同的具体阶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只是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4,(1)
<正>反"四风",关键要看行动。然而,一些地方在反"四风"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值得警惕。一说联系群众,就带上记者,弄一袋大米、两瓶油,到贫困户家里寒暄一番;一说反奢靡浪费,就在公开场合只喝白开水、吃白馒头,私下在各种隐秘会所大吃大喝;一说转变作风,马上高调表态,之后便没有了下文……这种表面热闹的作风秀,实质上还是形式主义,不过换了一件"马甲"。改不掉说一套、做一套的习惯,究其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态度,把反"四风"当成一场运动来应付。有敷衍上级之心,无服务群众之意,热衷"重说"问题,却怠于解决问题。其实,是作秀,还是真联系群众,群众一眼就看出来了。点点卯就走人、搞个样  相似文献   

19.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  相似文献   

20.
奥朗德没当过内阁部长,没有致命弱点,没有结过婚,但恰恰是这样一个"三无人员",将萨科齐赶下了总统宝座。1954年8月,奥朗德出生于法国鲁昂。1968年,奥朗德全家迁往巴黎,入住最富裕的纳伊市。15年后,一个名叫萨科齐的年轻人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