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1年,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他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回答说:“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相似文献   

2.
由王道平、周宏雁、姜铁军撰写的《震撼世界的大决战》(以下简称《大决战》)一书,于1990年4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军事历史专著。该书全面地记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进程和胜利,比较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战略指导与国民党军队及蒋介石的战略指导之间的优劣得失,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三大战役中的光辉实践,概括了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理论的要点。全书30余万字,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叙述平实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集历史记速与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好书。通读全书,可以看出它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军事思想论纲姜思毅谱写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史诗中国革命战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道路之曲折,形式之多样,歼敌数量之多,在中外战争史上是少有的。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谱写了以弱胜强的伟大革命战争史诗。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据统计,从公元前35...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研究综述:新材料和新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朝鲜战争的研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史学界经久不衰的课题。美国历史学家罗斯玛丽·福特曾对80年代西方学者研究朝鲜战争的学术成果做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中国的军事史研究者齐德学、徐焰和曲爱国则对中国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论述。本文的重点在于介绍80年代末以来在朝鲜战争史研究中出现的新材料和新看法。限于篇幅,上述文章已经评介过的研究成果,本文不再涉及。  相似文献   

5.
1992年抗日战争史研究继续向深广方面发展.史实研究、理论探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年度,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振民、赵保真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纲》,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抗日战争实录》,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玉书著《三五九旅光辉战斗历程》,长征出版社出版了陆海川编辑的新四军第九旅老战士回忆录《兵苏鲁皖》.在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由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军事史略》和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对抗日战争史也有进一步的阐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目前,党史、军史界对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起止时间划分分歧较大,一是把三大战役的开始和结束,作为战略决战的起止时间;二是从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开始。至三大战役结束;三是从1947年6月底鲁西南战役开始,至渡江战役结束;四是从广义上讲,解放战争全阶段全属决战。那么,哪一种说法正确呢?要认识战略决战,不仅是以军事斗争为主线的决战,而且也贯穿着政治上的决战。通过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精锐主力,而且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7.
西南运输总处(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是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军事当局为了加强战时军事物资运输而设立的军运机构,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和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应有一席之地。本文从抗日国际军事运输的视角,对西南运输总处在抗战时期的作用和历史地位进行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1948年七、八月间,毛泽东以战略家的远大目光纵览全局,敏锐地察觉到历史已将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精心筹划新的方略。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军事和政治上的准备,人们期待已久的战略大决战终于拉开了大幕。这场大决战,是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环紧扣一环地组成的。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旅),  相似文献   

9.
关于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公认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参战部队有东北、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大战役是全国性的战略决战。但是,在之后的解放战争胜利发展中,也存在地区性的战略决战。  相似文献   

10.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日两国进行了一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战后,中日两国都重视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概述与评价日本对中日战争史的研究状况,以期推动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一、日本中日战争史的研究状况战后日本对中日战争史的研究比较重视,形成了有较高水平的研究从伍,出版了一大批研究著作,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从50年代至今大约出版了近100部中日战争史方面的专著。回忆录、资料集有数百种之多,论文达千篇以上。从数  相似文献   

11.
震撼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解放军之所以能在这场大决战中取胜,除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等诸种因素外,还与毛泽东在此之前对全国解放战争进程的长期思考是分不开的。本文拟就毛泽东战略构想的演进与大决战的关系作一探讨,并从中总结出有益的历史经验。一、毛泽东关于北线作战的长期思考,为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全国解放战争中,蒋介石的战略重点始终在南线,其在东北、晋察冀和晋绥解放区的兵力较弱。战争头两年,蒋介石用于进攻解放区的兵力分别为218、249个旅,其中北线分别为64、99个旅…  相似文献   

12.
唐若雨  华丽 《党史天地》2006,(1):34-36,46
毛新宇是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和邵华的儿子。1992年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央党校历史系读硕士,1995年毕业。2000年 9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3年来,他系统地学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特别是解放战争史,学习了毛主席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大量著作和军事文电,学习中外军事通史和军事理论。2004年续读博士后。将把重点研究毛主席的军事战略和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最近又着重研究台湾问题。现任军事科学院副师职研究员。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阶段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日战争史的起点应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曲折而长达十四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出现过三次抗日救亡高潮,可分为两个时期,七个阶段,其间1938年11月至1940年,中日战争的军事特点是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的过渡,还不是完全的相持阶段;抗日战争一开始不存在和分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与解放区敌后战场;解放区我军的对日局部攻势作战,是亚太地区各国反法西斯力量对日战略反攻的组成部分,具有战略反攻的性质;中国战场本身没有形成一个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阶段。  相似文献   

14.
孔令波 《世纪桥》2004,(2):42-45
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一个重要战场。东北抗日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研究战争规律要着眼其特点,研究战争史也要着眼其特点,只有弄清某一历史阶段战争的特点,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战争史的真实面貌。东北抗日战争同全国抗日战争相比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一、东北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东北抗日…  相似文献   

15.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军事史的角度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专著,填补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该书实事求是地阐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及指导意义,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建军、战争和作战、国防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苑》2010,(9):F0003-F0003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在红军反“围剿”战争史、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一次同内革命战争史小都具有蘑要地位,红军采取“求心退却、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任苏区人民的支援下,以少胜多,活捉前敌总指挥、中将师长张辉瓒,不仪保卫了中央苏区,而日.使中央苏区得到巩固与扩人,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远声 《学习导报》2011,(7):41-43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毛泽东叙述中国共产党战争史时指出:“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相似文献   

18.
远声 《新湘评论》2011,(7):41-43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毛泽东叙述中国共产党战争史时指出:“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相似文献   

19.
王恩收 《党史纵横》2011,(10):20-21,45
荷马李,美国人,1876年生。他其貌不扬,身高不足1.5米,还是个驼背。少年时,荷马李就醉心于军事,曾申请到西点军校学习,但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标准而被拒之门外。他又要求入伍,也被拒绝。后来,他进入斯坦福大学读书,研究军事史和政治,并开始对中国革命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20.
石海 《湘潮》2011,(7):27-30
湖南共产党人在人民解放战争这部伟大的战争史诗中演绎传奇,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谋略、作战才能和革命意志,用自己的忠诚和热血点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的壮丽礼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