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兵就要当红军,工农配合杀敌人,买办豪绅和地主,坚决打他不留情……"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耄耋之年的老红军王道金仍然记得这首激昂的歌曲。1930年,15岁的王道金在老家江西兴国县参军,临行前,母亲把一双布鞋亲手穿到他脚上,然后递给他一双鞋,干叮万嘱:"当红军要行千里路,穿上母亲的鞋,保儿一路平安……"在革命战争的炮火洗礼中,年轻的王道金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五次反围剿战斗,他参加了三次,身经二十余战,两次负伤。  相似文献   

2.
正"你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听起来却令人回肠荡气……你不是一个传奇,梨花深处走来了你……常听常新是你的故事在延续……越走越长是跟随你的足迹……"一遍遍听着《你的故事》这首歌,一次次读着毛丰美的事迹,一个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加清晰。在大梨树村,"干"字无处不在。一个"干"字,生动诠释了毛丰美30多年对农民、对农村赤诚的爱,正是他坚持走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不凡之路,带领村  相似文献   

3.
平型关一战成名。位于山西省灵丘县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馆内循环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平型关可以很好地诠释什么是"新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这里第一次投人抵御外侮的战争中,击败一支从甲午战争起就在中国横行的日本侵略军。  相似文献   

4.
"偷偷签下分田到组合同,南郭村比小岗村早9个月……"1977年,孙炳新22岁,正是愣头青的年纪。出外当了3年厨工后,孙炳新回到老家山西省闻喜县南郭村。村里第三生产队选队长,没人愿意干。选举当天,有人起哄,"让年轻人来,选孙炳新。"纸条收上来,他全票通过。那晚,孙炳新没睡着觉。"啥也没想,就想着不能混"。  相似文献   

5.
正50年弹指一挥间,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守护着全村老小的健康,刘应声的巡诊之路,从青年一直走到了老年,并仍在继续50年,对刘应声来说,仿如昨日。20岁背起药篼踏出问诊第一步,70岁依旧坚守在山村卫生室。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50年过去了,刘应声依旧身背药箱,独自穿行在崇山峻岭间,行走在巡诊的路上。他的巡诊之路,从青年一直走到了老年,默默兑现着他说过的话,"我活着就要替老百姓治病,直到我干不动为止。"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践行"三严三实"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这"三干三改"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决心和恒心,也体现  相似文献   

7.
正在学习毛丰美先进事迹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让大梨树村从穷山沟变成"中国最美乡村"?我想,那座高高矗立的"干"字碑回答了这个问题。学习毛丰美,就要从他的"干"字精神中感悟他的成事之道。从"苦干"中感悟他的信念之坚。毛丰美说过,"要实现美好蓝图,没有巧道可走,只有干,只有流大汗,只有脱皮掉肉"。村民们心疼他,劝他歇一歇,他却说:"我  相似文献   

8.
正刘龙平在"两规"期间检举了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梁庆雄。他说,自从到高新区任书记后,梁庆雄一直跟他对着干,"他还告过我的状"。法庭上大部分时间里,广东省肇庆市委原常委刘龙平神情沮丧,面对检方对其涉嫌受贿罪与玩忽职守罪的指控,他并未提出异议。但在庭审争议环节中,他情绪激动,甚至爆粗口,声称与他搭班子的成员想把责任推给他。最后,他几次痛哭起来,称要向党和人民谢罪……  相似文献   

9.
刘颖 《党建》2021,(10)
"我干了一辈子清洁工人,你们一定要把这个班接下去,努力把首都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要革新,放下扫帚,放下铁锨、粪桶,实现清运机械化……"这是时传祥临终前对子女的嘱咐. 时传祥1915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时,他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上了掏粪工,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时传祥扬眉吐气、重获新生.他把掏粪当成一项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任劳任怨.1952年,他加入北京市崇文区(今东城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元旦前,一些地方又迎来了接待高峰。据媒体日前报道,在以温泉著称的内蒙古某县城,一位分管外宣工作的副县长一天接待了十多批客人,有参观考察的,有检查验收的,大多数来客都要体验一下当地的温泉,他一天陪泡了八次,整个人都快泡虚脱了。最后一次他都没有换衣服,直接在温泉池子里等客人,"来的都是上级领导,不陪不行"。不只是"一天泡八次澡",还有"一天吃四次早餐"、"一个办公室一年买十几台打印机"……这些事情看似离谱,却不能只当成冷笑话看。工作作风转变何以如此艰难?一方面,在于监督缺失,部分官员在惯性中行事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带领地方摆脱贫困,必须牢固树立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要靠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得民心。这是一条真理。他提出要讲四句话:第一句话,"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第二句话,"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不能又当官,又想发财。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第三句话,"寸心不昧,万法皆明"。第四句话,"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当干  相似文献   

12.
<正>3月10日,农六师一○五团四连职工牟学林,和连队职工一起在清扫连队周围残存的积雪,2010年纯收入14万元的他,干起活来似乎特别卖力。"老牟,今年马上要开春啦,打算咋干呀?"职工施绪忠问道,"还咋干,当老实人干老实事,继续当咱连队的诚信职工呗!"牟学林2010年被评为一○五团十大"诚信职工",获得团里3000元的"诚信奖励金"。他守信用、讲诚信在整个连队被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举国关注的全国"两会"上,"民生工程要尊重民意"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其中,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的发言最具代表性。他说:"政策怎样制定,规划怎样编制,在哪里选点,怎样建设,所有重要事项,都要听取农民意见。多数群众不愿干的,坚决不干;应该干但群众暂时想不通的,决不硬干;坚决防止替’农民做主、‘代’农民决策,坚决反对违背农民意愿搞强迫命令。"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以来,在几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媒体融合的生动"实践课"……习近平总书记延续他十八大以来的一贯风格,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的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不仅谆谆教诲,亦躬身实践,为广大领导干部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公开课"。理论课,提要求立标准对于领导干部的要求,习近平在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有一段非常精炼的概括:要教育引导干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袖,毛泽东高度重视公文在指导革命、推动建设中的作用。他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公文。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1964年,他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严厉指出:"有的人,自己不写东西,要秘书代劳……如果一切都由秘书去办,那么,部长、局长就可取消,让秘书干。须知,这也是劳动,不亲自动手怎么行呢!"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种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近一段时间,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辽沈大地,这就是毛丰美。他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加巧干,打造出"中国最美乡村",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创新意识和优良作风。"干"是一种担当精神。1980年,32岁的毛丰美当上了生产队大队长,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鸡鸣上山干、头顶烈日干、披星戴月干",历经十余载,组织近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以来,毛小兵、万庆良、陈川平等贪官先后落马。他们既曾任职于"重要岗位",又都是"60后",有"年纪轻"的优势。9月17日,曾经的"政坛新星",1961年出生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主席潘逸阳坠落了。34岁成为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40岁跨入省部级官员门槛,51岁入选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潘逸阳的履历颇夺人眼球。落马前,他身在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的重要岗位,已是苏荣口中"年轻的老常委",其仕途一度充满了想象空间。就在潘逸阳落马前4个月,王岐山首度表示,"要重点查处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  相似文献   

18.
万钢六种     
少年万钢1969年,万钢还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作为"黑五类"的子女,他从繁华的大上海踏上漫漫"插队"之旅。插队6年半,万钢几乎干过所有的农活:锄地、扶犁、赶马车、出纳员、会计……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12,(13):40-41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白天,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干农活;晚上,盘腿坐在黄土窑洞炕头与老百姓拉家常……"这小伙子就是我们村的村官。"一位村民指着存水井旁的张红东说,"这位村官真好!他自从来到我们村,就时常奔波在公路上,也时常出没在田间地头,给我们村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20.
狂人邹恒甫     
曾晖 《廉政瞭望》2014,(4):58-60
邹恒甫因坚持举报北大梦桃源餐厅淫乱,"火"了一把,但他一直就是这样特立独行。把长他33岁的茅于轼称作"学弟";把长他32岁的吴敬琏称作"小师弟";林毅夫长他10岁,一度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却因进入世行年份晚,而被他叫成了"晚辈"。他还多次与南科大创始人朱清时接触,直言老朱不懂教育,"只有我来,才能一呼百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