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他把对党的忠诚熔铸于一言一行;他把敬业精神化作一步一印;他把率民致富落实于一传一帮;他把帮困解难送至一家一户。多年来,他心系国防,情注武装,真心为民,激情演绎了一名基层专武干部对强军梦想的执着追求、对专武事业的责任担当、对人民群众的真挚热爱。他获得的荣誉称号数不胜数:辽宁省政府、辽宁省军区的  相似文献   

2.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8年冬来到延安,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他政治、艺术生命的新起点。在延安一年半的时光中,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他的创作获得大丰收,这是他40年短暂人生历程中最光彩的一页。追求光明奔延安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  相似文献   

3.
非常张五常     
火或者熄火张五常在内地的走红,多少跟他的狂傲有关。他的走红多半因为他有"卖点",让内地经济学界的后生们"耳目一新"。在青年学子看来,他的表情、手势,他乱蓬蓬的银色鬈发以及清瘦的古铜色面庞,几乎成为一种经典。以致他幽默的一笑,他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舞台上,他是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一代伟人,而在家人眼里,他又是一位感情丰富的平凡的人,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兄长。他离去已经7年多了,每年他的生日,一如他的生前,全家人总要聚在一起燃烛纪念;每年他的祭日,则在庭院里撒满他最喜欢的桂花花瓣,花雨纷纷,花香四溢。在家人们心中,他永远活着。  相似文献   

5.
笑脸     
他爱对领导点头微笑,领导批评他,他也微笑;领导讨厌他,他也微笑。领导就开始喜欢他了。凭着笑脸他入党、转正成为领导手下爱将。一天,领导见他没笑脸了  相似文献   

6.
在河曲干部群众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信赖、为民解忧的知心人;在上级领导的心目中,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好干部。他用一颗热心、一份公心、一片忠心,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九年如一日,在平凡的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中共河曲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侯忻嵘同志。  相似文献   

7.
《学习月刊》2011,(16):153
群众眼里,他是一位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的好党员。领导眼里,他是一位顾全大局、认真负责的好同志。同事眼里,他是一位严于律己、真诚待人的好伙伴。他就是黄石市财政局注册会计师行业党总支书记方晓。心系百姓解民忧扶贫工作是全市惠民生、解民情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2002年-2006年,方晓作为全市扶贫工作队员,先后在阳新县太子镇筠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33-33
有这样一位共产党人,有这样一位领导干部,他深深地热爱人民,人民也由衷地热爱他;他在世时,人们反复传诵他;他辞世后,人们依然发自内心地追思他、怀念他:他工作过的地方的老百姓自发捐款为他修墓、树碑、雕像、建陵园、办展览;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学生经常到他的墓前瞻仰凭吊,感叹落泪、留连忘返:少先队员们常常到这里过队日;新党员、新团员选择这里举行入党、入团仪式;每逢春节、清明,  相似文献   

9.
正吴忠市天翔汽车销售客运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丁保林有一条自己的工作"守则",只要是70岁以上的老人、病残者,都可以免费乘坐他的车,至今他已免费接送老弱病残人员200多人次,他还拾金不昧60多次。因为他的车上悬挂着"共产党员"标识牌,他还是争创安全星、文明星、卫生星、诚信星、守法星的"星级驾驶员",他的出租车顶灯上粘贴着一颗红色五角星,这颗红星展示着他的的哥生涯。  相似文献   

10.
高炬 《党的建设》2010,(2):32-33
他是一位生态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甘肃省领军人才,主持完成重要项目近百项;他是一位领导干部,管理有方,廉洁奉公,在他的带领下,所属团队屡获殊荣。他被誉为——  相似文献   

11.
于大光 《新长征》2014,(10):36-39
在我省西北部的长岭县有这样一位基层干部,他叫王立国,曾在4个乡镇任职:流水镇镇长及党委书记、利发盛镇镇长及党委书记、太平山镇党委书记及人大主席,现任太平川镇党委书记及人大主席、太平川工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他为官一地,造福一镇;履职一任,富民一方。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勤政为民,干净干事,赢得了百姓的口碑;他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党委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他被评为第五届吉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相似文献   

12.
正一年多来,毛丰美,一个响亮的名字在辽宁乃至全国广泛传颂。毛丰美虽然已经走了,可是他的影响、他的昭示、他的激励却日益扩大并放射着光芒。无论是一个伟人、哲人,还是一名工人、农民,当他把一份赤诚、一份挚爱献给了人民,他的精神就会永恒。一个人的精神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追求毛丰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官",却有着远大的追求,他要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乡亲们"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13.
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投机善变,蝇营狗苟。他曾参与中共上海发起组,是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之一。然而不过一年的时间,他就脱离中共,并反共反马克思主义,成为蒋介石的亲信。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丧失人格、气节,叛国投敌,参与另立伪政府。他,叫周佛海。  相似文献   

14.
康琴 《廉政瞭望》2021,(6):29-30
2019年年底,廉政瞭望记者曾来到张晋铭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采访。在他生前的办公室里,留下了43本笔记本,和厚厚的一叠奖状。把他视作师友的同事红了眼眶,把他视作亲人的村民悲痛不已。我们通过人们的讲述,慢慢拼凑出他的形象:铁面无私的纪检“张二黑”、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小张”、“工作狂”丈夫……当年9月22日,在他因病去世的头一天,他还惦记想去看望他帮扶的群众。9月26日,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数百名干部群众自发为他送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在他无比牵挂的赵家沟,继任者延续推进着他的工作。桃红柳绿的赵家沟,欣欣向荣的赵家沟,不再见张晋铭的身影,但他的名字,从未被人们忘记。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不学习,浑身没力气"一天不学习,浑身没力气!"郝建辉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口头上。他的搭档、第二炮兵某装检团团长任家伟说:"郝政委真是个学习型的人。他在学习上的那种执著、那种刻苦,全团无人能比。团机关每天熄灯最晚的是他,读书最多的是他,资料积累最全的还是他。他通过刻苦学习不仅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而且讲起话来很有吸引力,大伙一听就来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他有惊人的记忆力。我亲眼目睹过:他把田汉或洪深的剧作,一个演员、一个演员,一个走位、一个走位,一句台词、一句台词,照1938年他在武汉时所看过的,重行演练,再现于我们延安机关观众的舞台。他手中没有剧本,全凭记忆,真是寄人——令我叫绝! 他就是周恩来副主席贴身警卫吴志坚同志。他是江西中央苏区的一个山  相似文献   

17.
正周有录教授是一位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几十年的医学专家。他的履历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书写着他无悔人生的执著追求;记载着他不懈进取的足迹;闪烁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精神的光辉。1954年,他从新疆军区卫生学校军医一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留校工作。1960年,他出席了全国文教卫生工作群英会,受到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维护人民健康,从病魔的手中挽救了一个个宝贵生命。  相似文献   

18.
甲:竹板这么一打,真呀么真热闹,听我把先进人物给你们表一表,他助人为乐,吃苦耐劳,他是兵团的道德模范、爱心师表。众:他是谁呀?甲:他是八团的韩志伟,人人知晓。乙:韩志伟!  相似文献   

19.
北京宽阔的复兴门外大街一幢临街的高层公寓中,住着一位须发银白的老人,他就是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 姚先生年过八旬,依旧笔耕不辍。他的宽敞会客室墙上,悬挂着陶行知、叶圣陶、茅盾诸先生的遗墨。他居住的正是电视片《神州一条街》的部长公寓。由于毛泽东、邓小平对他的关怀,他才从武汉来京,住在这里已经10多年。尽管他与毛泽东、邓小平从未谋面。  相似文献   

20.
谢谢你来了     
吴奎 《实践》2021,(2):59-59
我叫李保祥,今年50岁,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住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新发村。2018年7月的一天,村里来了一位满洲里市派来的扶贫干部,他叫陈晓辉。提起他,我还真有些惭愧。一开始,我看他每天夹个小包走东家、串西家,以为他来了也解决不了我家的实际困难,有点不爱搭理他。但小陈时常上门走动,礼貌、耐心、详细地了解我家的情况,给我留了个人联系电话,让我有困难就找他这个帮扶人。日久天长,我逐渐对小陈同志有了几分好感,越来越愿意跟他唠嗑了,有时候还主动去找他求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