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刊曾以《机遇敲打街边仔的门》、《街边仔变“资本家”?》等文追踪报道广州个体户的发展走势,今天——一份统计资料摆在我面前-一去年广州市歇业的个体户、私营企业达1351吕户。与1990年相比,歇业的个体户增加15.67环,私营企业增加84.2%。停业数字更惊人:仅荔湾、海珠两区,全年办理停业的个体户共达18032户次,平均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都说广州的个体户只对赚钱感兴趣,对政治不“感冒”,而“街边仔”自己讲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也都一副当然“姓钱”的神态。殊不知与他们直接相关的政治和政策问题,却没有谁比他们更敏感。龙年初春,“街边仔”们就在沸沸扬扬地反复讨论着几条重要的信息: ——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修改宪法的个别条款,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发展; ——国家工商行政局局长说我国私营企业发展方兴未艾,要积极鼓励引导和加强立法管理; ——省工商行政部门决定进一步放宽私营企业政策,允许私人办独  相似文献   

3.
不论你承认与否,目前广州市人数在十万以上的个体户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做街边仔发财!”曾惹得多少人眼红心跳!于是乎出现了种种侵犯个体户合法权益的行径,电影《雅玛哈鱼档》里那个街道主任,可算是其中一个典型人物。然则,“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街边仔”们之所以成为某些部门和个人侵犯的对象,却又确确实实是因为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都有油水可揩!此话从何说起?“无尾飞砣”话“走鬼”一斤梨子或苹果,在它们的原产地北方不过卖一二角钱;车轮滚滚大举南下,到了广州货运站出口时总得要七八角;古人苏东坡虽然早就声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荔枝这玩艺据说吃了“湿热”,而且高峰期转瞬即逝,于是乎雪梨苹果几乎成了当今岭南人一年四季的口福。又于是许多街边  相似文献   

4.
出国前,颇熟悉这样一种说法:“自费留学者,不过是80年代的卖猪仔。”与他们前辈所不同的是:几十年前的老华侨是被抓劳工,被迫卖猪仔。今天漂洋过海的新一代。却是自己花钱卖猪仔。 我到新西兰的第5天,便进入“工场”。出国前在计算机上左算右算2000新币该足够半年生活费之需。尽管每天来回两小时走路上学,买的是“大减价”食物,第一个月下来,支出竟在500元以上,如此下去,在我的签证远未到期之前,我的生活费便早已耗光殆尽,更不说  相似文献   

5.
苏小妮 《法制博览》2011,(14):48-48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今天买菜的账还没记,在这物价接连走高的时光里,账目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仔排已经卖到20元一斤,一斤半仔排烧一盘,花了我30元,女儿连说不够吃,平均到每人头上只有半斤,在我借口让她喊肥少吃点的声音中,这盘排骨吃了两顿,  相似文献   

6.
父亲·槐树     
父母家的老房子位于繁华闹市街边的一幢老楼里,楼头与马路相连处的人行辅路上栽有一排生长了30年的槐树。父母家的老房子就处在整幢楼把头的一层,与路口的第一棵槐树距离最近。这棵槐树与其它同一时间种下去的槐树没有太大的差别,盆口粗细,  相似文献   

7.
在广州江南大酒店,有一位技能卓绝的调酒师,不仅调配着酒杯里的浪漫,而且把自己的生活调配出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请看这杯——酒名:七彩人生副名:邓国雄的成功历程配料:农民,卖菜仔,职中学员,吧仔,酒吧主管饰物:Ⅰ.1991年度马天尼世界青年调酒师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第一名:Ⅱ.作为唯一的一位中国代表到苏格兰参加世界马天尼青年调酒师格兰披治大赛排名28;Ⅲ.1992年中国十大调酒技能师之  相似文献   

8.
《法制博览》2009,(21):45-45
袁某初人军机时,一日乘车经过宣武门,有一卖菜老者歇担街边,车夫不慎将其菜筐挂翻,老翁抓住车夫索赔。喧嚷间,袁某启帘问:菜价多少?老翁开价一贯!袁某身上向不带钱,便命仆从回府急取,老翁却要立马兑现,闹得袁某下不了台。  相似文献   

9.
开放改革之初,广州市首家个体经营的“嘉美发廊”点燃了开业志庆的鞭炮,“发廊”这一新鲜名字令许多追逐潮流的青年男女蜂拥而至。“发廊仔”、“烧鹅仔”加上“拉肠仔(做肠粉者)”。成了当时最时髦的择业路子,也成了最早受惠于开放改革政策的广州个体户的代名词。其吸引力,还造成了不少国营、集体企业员工因此而打破铁饭碗的机遇。至1985年底,广州市已拥有个体发廊964家。其后,由于一部反映广州发廊妹在京创业的电影《珍珍发型屋》公映,这一行当更使全国瞩目。事实上,精明的广州  相似文献   

10.
累人的礼节 在非洲布基纳法索国的最主要的土语--摩西语当中,我们这群皮肤颜色比较淡的外国人都被叫做NASALA,其实这就相当于台湾人从前叫外国人都一律称呼"阿斗仔"的意思一样.每当我在路上行走或骑自行车时,途中遇到的小朋友只要老远见到我,一定会冲上前来,对着我喊:"阿斗仔,你好!",即便是距离遥远,来不及冲到我面前来,也会隔着遥远的距离挥手对着我如此大声叫喊,所以出门一趟,就得要沿路不停地挥手说"你好、你好"地一个个回应过去,说实在地,这样子一路喊下来还真的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1.
“西线无战事,南方无文化。”几年前,一位来自北方的朋友与我们在街边大排档对饮,借着酒意有点自负地说。“何以见得?”身为广州人,我们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君不见:北京城里的历代遗痕,长安道上的秋风渭水,金陵渡头的秦淮夜月——在那地方就连泥土也能挤出一点文化来!当我们的祖先逐鹿中原时,你们这里还是一片化外蛮邦!不过我承认,做生意你们是这个,但谈到文化,你们却只能是这个。”他左手  相似文献   

12.
燎原 《南风窗》2013,(14):56-58
穿过花样执法的幻象,进入城管和小贩的街头"默契"和冲突,才能看到更真实的城市,以及武汉城管。6月22日下午,武汉的天气闷热难耐。余光武驾着一辆载满西瓜的小货车,来到洪山区虎泉街。在街边,他撩开篷布,拿出电子秤,开始叫卖着:西瓜又香又甜,一块三1斤。不一会,洪山城管的人就驱车赶来了,车子在老余的车边停下来。此前,和《南风窗》记者相互递烟、说说笑笑的老余,突然有些紧张:他把秤赶紧藏到篷布下,脸色凝重,同时做出马上要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9)
正让我们先置身一个小小的情境。在大理古城的一条街道上,一个身形佝偻的老太太和两个年轻男子发生了矛盾,其中一个男子一直在凶狠地呵斥她。我在一旁听,知道了原因。两个男子虽然没穿制服,但他们应该是景区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老人在摆卖一种很小的玩具,一共只有四五个,放在地上,占地不到一本书大小。被呵斥后,老人低头不发一言,拿起小玩具躲到街边商店的墙根下,但仍然被继续呵斥。我特意走过去,蹲下来买了两个小玩具,5元钱一个。我只  相似文献   

14.
8月的北京阳光炙热,走在中午的马路上更是有如火烤,许多街边的店铺都因此相对门庭冷清。而位于珠市口西大街的北京沐宝春工艺品经营部,却因为这里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葫芦而吸引着人们,也因为他的主人查泰山向奥运会赠送的特别礼物,而使得这里依然客人不断。  相似文献   

15.
邓国红 《工会博览》2008,(14):51-51
父母家的老房子位于繁华闹市街边的一幢老楼里,楼头与马路相连处的人行辅路上栽有一排生长了30年的槐树。父母家的老房子就处在整幢楼把头的一层,与路口的第一棵槐树距离最近。这棵槐树与其它同一时间种下去的槐树没有太大的差别,盆口粗细,从主干处分出了三个枝权,枝权上又长出了四、五支小的枝桠。每每路过,  相似文献   

16.
燎原 《南风窗》2013,(4):51-53
生于1980年的李就基,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很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在他身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如今,他是深圳市龙岗区某街道办的特聘人员,一名官场"屌丝"。一夜颠簸后,李就基从深圳回到了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镇上,街边一棵树下,他弟弟正蹲在地上抽着烟,等他。见他下车,弟弟把烟扔了,跨上摩托车,一溜烟,哥俩朝着那敏村福林坡方向疾行而去。那里是他们的家乡。乡村公路上,和迎面而来的一辆辆摩托车交会时,有人停下来和他打招呼,"回来啦?"或开玩笑说,  相似文献   

17.
汪志 《工会博览》2023,(20):54-55
<正>民以食为天。外出观光旅游除了欣赏美丽的景色之外,另一个主题就是品尝各地的风味美食。古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各种地方风味美食众多,在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山丹、张掖、酒泉、玉门、敦煌等地,有一种叫作“炒拔拉”的街头小吃,麻辣可口,肥而不腻,热热乎乎,特色鲜美,制作简易,吃后令人大饱口福。行走在街边,支起的简陋的布棚子下,放着一只炉子,炉子上放置的不是锅,而是一个硕大的铁鏊子,周围有棱,中间微凹,鏊子四周,  相似文献   

18.
包亚茹 《工会博览》2008,(18):29-31
8月的北京阳光炙热,走在中午的马路上更是有如火烤,许多街边的店铺都因此相对门庭冷清。而位于珠市口西大街的“北京沐宝春工艺品经营部”,却因为这里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葫芦而吸引着人们,也因为他的主人查泰山向奥运会赠送的特别礼物,而使得这里依然客人不断。  相似文献   

19.
熊猫瘫     
《南风窗》2016,(21)
正四川省成都市,今年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出生的23只大熊猫幼仔,9月30日被工作人员全部抱出来集体亮相。图为工作人员摆放熊猫宝宝。  相似文献   

20.
红绸飞舞,鼓声震天,今年9月10日,第三届国际秧歌(民间舞蹈)节在沈阳揭幕,北海道的大鼓,夏威夷的草裙,爱尔兰的长笛,俄罗斯的舞靴……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舞蹈高手,云集辽沈一较高低。就在正式大赛开始的那一天,不少沈阳人惊喜地发现,还有三个来自南国广东的红衣女郎,潇洒自如、谈笑风生地闯进了沈阳市的“南京路”。闪现在马路的交通护栏上,活跃在街边的报纸、广告栏中。“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订《南风窗》,到南国游,到澳门游!”——千言万语,深情厚谊,尽在红衣女郎的回头一笑中。这充满青春活力、南国魅力的彩色海报,一时问真是风采迷人。《南风窗》!《南风窗》!梦里萦回的老读者来了,新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