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治理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情境、不同层次的实践中具有不同的解释。尽管中西方对治理概念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但事实上,各种治理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治理意味着政府功能和角色的重新界定,意味着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协调和良性互动。中国语境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国家(政府)主导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治良性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于"治理"概念的内涵,学界最早将其理解为预防与整修,随后被理解为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整顿、整治,再后来发展为国家与社会的协调运行,到如今进一步被理解为政府、市场、社会的协调有序整合、配置与运作。学界对于"治理"认识的发展演变,除受国内外整体学术环境影响外,最为根本的是受国家、尤其是党内对于治理一词的认知与重视程度的影响。对治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摒弃将"治理"当作舶来品的误区;二是要看到中西方治理在政府管理侧重点上的差异;三是要看到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四是要看到国家治理是我国未来20年的重要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随后,习近平同志科学阐释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揭示了其内涵和外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4.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的概念体现了多元协同治理的特征,需要利用法治的优势来节约社会成本、凝聚社会共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走法治道路,以提升法治能力为核心内容,在立法、司法和营造法律氛围等方面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既是十八大提出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也是中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不仅从表述方式上体现了社会管理方面的变革,也从实际操作层面引进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活力的各种举措。  相似文献   

6.
政府职能转变蕴含着理论与过程双重逻辑。一方面,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方式的变革直接关乎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而兼顾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政府职能转变,天然地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突破口。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转变遵循着"国家职能—政府职能—政府职责—职责体系"的过程逻辑。这两种逻辑在改革内容和发展脉络上具有内在关联,并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场域中。基于此,下一步改革应当聚焦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把握三项原则:一是要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均衡中调整职能边界;二是要将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工具的应用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三是要打破自发形成的职责结构模式,推动职责体系重塑。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是,社会治理的概念及其理论体系还不够清晰,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行动框架。从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来看,社会治理是从"社会管理"转变而来。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建设与公共服务,三者又是有机统一的。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需要从政策视角予以审视,通过社会政策整合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福祉、优化利益分配,才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社会的发展,国家在治理模式、治理主体和治理重心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警务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进程中变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警务内涵、警务形式和警务职能重心等方面亦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与发展,实现了与治理进程的契合。随着国家治理进程的推进,警务现代化需要在警务理念、警务主体与警务方式上做出进一步的变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公共治理涵义、意义及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治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组织组成自组织网络,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共同承担责任的治理形式。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二元模式的变革,将行政民主方式推向深化,并打造了全新的政府形象,使官僚制空间被压缩。公共治理中国化将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深刻变革及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风险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生活,乌尔里希·贝克重新定义了风险的概念,并且开始对风险社会进行反思。风险社会的运行与工业社会下的责任分担逻辑、官僚政治、技术理性格格不入,这些矛盾暴露了现有公共治理结构、策略以及社会认知模式和理性基础的不合时宜,同时,风险社会内部也在培育变革与发展的驱动力。克服风险并谋求治理变革与社会发展,将有赖于重塑风险社会理性基础,通过发展导向下的、系统性的、主动的治理变革,全面改进风险社会下的公共治理结构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建设已经取代政治发展成为政治现代化研究的主要解释路径。然而,当前基于西欧早期国家形成经验的"财政-军事国家"解释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必须发展出新的、更具解释力的概念范型来认识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国家建设进程。"治理型国家"正是这样的概念范型。在"治理型国家"的概念框架下,通过中西比较可以发现,由于西欧国家不独占治理权,通过选举式民主来驯化国家权力不必然带来良好的治理。中国存在悠久的国家治理传统,而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如何解决国家集权与分化治理的矛盾。当代中国的实践表明,"治理型国家"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国家如何有序且有效地推动社会成长,最终形成国家与社会共生共治。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制度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在国家治理方式上发生巨大的变化,其重要的标志是执政党反复强调"国家治理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在现代法治社会,国家治理制度化实际上就是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梳理国家治理的模式与概念,分析我国国家治理制度化的现有条件和基础,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制度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是国家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遵循一定的治理价值取向,对全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规范、支配和控制的活动过程;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宏观上统筹各个领域治理,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过程多向互动、结构稳定平衡、价值多元等特点。国家治理能力既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的绩效,也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国家治理法律法规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方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创新的动力、理念和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中国,乡村民主管理与治理创新已有着越来越强的社会基础.应当按民主、科学和法治的理念,从体制、机制与技术等层面,全面推进乡村民主管理与治理的多元化创新.笔者主张,乡村民主管理与治理创新,应当有宏观体制变革的密切配合,并纳入国家建设战略同步谋划.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5.
进入后税费时代,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关系和过程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乡村社会传统被逐步打破,治理结构的变化与治理体系功能的调整,让处在转型中的乡村社会正在经历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变奏。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的乡村社会变革,不仅改变着乡村社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也在客观上对国家的治理策略和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在充分考虑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而确保乡村社会内部需要与国家治理整合有效对接。乡村社会转型治理,只有将乡村社会利益诉求与国家权力整合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提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目标。正确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准确把握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特点,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目标,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创新社会治理是党治国理念的升华,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创新社会治理要求社会主体多元化,推进政府和社会合作治理,实现社会和政府的良性互动。而当前对于合作治理的持久性研究还不够充分,西方学界提出的制度能力概念为政府和社会合作治理的持久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工具,为社会治理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中国国家治理面临全新挑战,开始踏上艰辛曲折的现代化之路。只有全面考察中国国家治理的历史进程,才能深入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规律,才能更好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未来走向。中国国家治理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萌芽、发展和成熟。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历史积淀的超越,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要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日本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向来为中国学人所重视,这主要是由于日本与中国有着相近的文化传统,国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负着主要作用。日本社区治理采用国家主导模式,且国家发挥了立法、建制、规划、发展社区的"元治理"作用。应立足文化传统,因应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发挥国家的"元治理"功能,并从自治制度、精细管理、科学规划、社区福利等方面借鉴和改进我国社区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相似文献   

20.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指出大数据将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要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进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治理的变革和创新。文章以数谷贵阳"社会和云"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