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中国6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意识形态的内容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多个理论成果,并各具时代特点。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及其任务的认识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成熟认识构成了这一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后,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探索和回答标志着我党的意识形态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时代课题突显了时代的历史方位、突出矛盾和时代痼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正是在不断定位每个时代的历史方位,解决时代突出矛盾,破解时代痼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围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课题,不断探索和解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形成了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问题主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根据各国实际实现民族形式才能成为强大的理论武器。《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世界和中国的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实践呼唤创新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历史条件,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理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30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使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实现了认识上和实践上的伟大觉醒,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一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深化和发展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建问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并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但由于始终未能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党的建设也因此走上了一条不正确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195 6年 9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党代会总结了 7年来党的历史经验 ,提出了执政党应成为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并初步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观点。毛泽东指出 ,党的任务就是“团结全党 ,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形成了一系列新认识和新成果,树立了一系列新态度,中国社会主义从困境、危机中挣脱出来。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新论断、使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出现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辟新天地;在“建设什么样的党”上找到新视角、在“怎样建设党”上探求新规律、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赋予新使命;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上顺应了新期待、怎样发展上总结新经验、树立科学发展上力求新作为。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并创立了新中国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开创了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并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一届中央领导核心,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观点与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社会主义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为这些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也都进行过艰辛的探索,但总的来讲,都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根本原因也在于此.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获得新的发展,就必须在这两大基本问题上实现重大突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这两大基本问题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掀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探索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解决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历史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创新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拨乱反正中起步,在改革实践中发展,在总结经验中深化。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成果在于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对待资本主义;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对待社会主义。进一步搞清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集中全党的智慧,全面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经验,在领导全党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实践中,围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开创了执政党先进性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创立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面临的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一个重大课题。江泽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性。体现时代性,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始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头;把握规律性,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当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突出掌握三大规律;富于创造性,就要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着力解决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个基本问题紧密相联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水平的提高,正是通过对这三个基本问题思考的深化和理论的发展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蕴含着把握规律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如何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行动,实现它对当代中国的真理价值,集中表现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同质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最重要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深入人心。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这段经典的表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系统论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文仅就主题、中心、宗旨谈点学习体会。“一个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其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总体上体现出这样一个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基本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主题、主体和主线。而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和创造性地回答两大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由此形成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构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深刻反映了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新的思想理论,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文选》内容丰富,领域广泛,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具有一般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江泽民文选》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活的灵魂,再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丰富和发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主题;科学构建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新的伟大工程;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和任务;把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外交策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江泽民文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对当今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践特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实质最为突出的外在显现,也是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的最为根本的内在依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大基本问题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清晰而又深刻地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性。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重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更加完整,思想更加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表述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变化,使之更为贴切、更为科学;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揭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的深刻内涵;首次明确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发展的根本原因,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的关键地位;首次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充分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是一个根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即无产阶级政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也是党的先进性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辩证统一关系的两个方面。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 ,着重回答了这一根本问题中有关社会主义的方面 ;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重点回答了这一根本问题中有关无产阶级政党的方面 ,回答了新世纪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