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天地》2007,(8):33-34
毛泽东说项英的到来,是双喜临门 项英说: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苏区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准备第二次“围剿”。毛泽东也早有筹划。1931年1月5日,毛泽东、朱德在小布召集总司令部负责人会议。总结第一次反“围剿”经验,讨论下步反“围剿”准备,拟将红一方面军部署在宜黄、乐安、南丰、广昌、宁都、石城、瑞金一带分兵以发动群众,摧毁地区武装“土围子”,打土豪、分田地、加强赤卫队,扩大红军,筹集资财,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建宁,地处武夷山中段南麓,是闽江水系源头。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在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胜利。战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和建宁人民创建了建宁苏区。建宁以全国中央苏区县之一和8000多建宁儿女参加了红军的光荣历史,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3.
1934年1月,中华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王震作为湘赣苏区代表团党支部书记出席了大会。他这次来瑞金,还有向中央汇报湘赣苏区军事工作,讨论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方针问题的任务。此时,王震的心情是相当沉重的。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中共临时中央和李德继续推行军事冒险主义,强令红军“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积极防御路线,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完全抛弃了毛泽东在实践中给红军制定的一整套战略思想和军事原则,结果使红军很快陷入被动地位。湘赣苏区的情况也是十分令人…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党中央进驻遵义后,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党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等同志指挥红军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会议最后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右”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并取得了胜利。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时,王明“左”倾错误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但传统说法是,毛虽然人不在,但其思想在。第四次反“围剿”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由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红军中的影响。笔者认为:一个如此大的战役,仅仅是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影响,而没有朱德、周恩来等英明的指挥员,没有周密的作战计划,以及战时的机动果断措施,要想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1974年江西永丰龙冈筹办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陈列馆,需要征集红军缴获敌十八师电台和红军创建无线电通讯的史料。笔者因此前往北京,在中组部招待所敬访了正在休养的中央军委通信兵部第一副部长刘寅,请他追忆当年在龙冈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朱德总司令在领导红军创办无线电事业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7.
从一九三○年底开始到一九三四年,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曾经进行了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五次“围剿”。除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通过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导下遭受严重失败外,其余四次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是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取得胜利的;第四次反“围剿”开始的前夕,毛泽东同志被“左”倾冒险主义者排挤离开了红军领导岗位,这次战争是在周恩来、朱德同志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06,(4):60-6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同时决定以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为三人小组,全权指挥军事。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在军委领导岗位上项英在中央苏区工作的4年中,曾3次担任中央军委的领导职务,对红军的建设,苏区武装斗争的开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31年1月至11月,项英先后担任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这期间,红军第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项英除积极参与领导红军反“围剿”作战外,还和朱德、毛泽东一起办了一件对我军政治建设起了重大作用的大事——建立军委总政治部。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在各革命根据地活动的红军,相继组建了军、军团和方面军。为了加强红军的政治工作,以适应革命形势的…  相似文献   

10.
1929年3月至5月间,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来到了我的家乡福建省永定县,游击队组织了起来。我参加了游击队,配合红军去白区打民团。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随部队参加了长征。  相似文献   

11.
仇恨反动派的红军战士将敌人的发报机砸了个粉碎,只留下一部收报机红军的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是在反“围剿”中创建起来的。1930年10月,蒋介石陆续调集10万余人的兵力,准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企图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消灭红一方面军的主力。12月6日,国民党军队开始向中央根据地中心地区进攻。根据国民党军队部署在西起江西万安、泰和,东至福建建宁相距800里地带的态势,毛泽东、朱德确定实行“中间突破”的战术,先打敌主力谭道源师或张辉瓒师,分敌为远距离的两群,以便各个击破。29日,张…  相似文献   

12.
正何涤宙,原名何兆昌,浙江临海人。何涤宙17岁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曾参加东征,后回校任第四期区队长。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军开展了对苏区红军的"围剿"。何在江西第四次"围剿"战事中任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工兵营营长。换言之,他是"剿共"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名"土木专家"。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虽然毛泽东被中共"左"倾领导所排斥,但战事在朱德和周恩来等人领导之下,在一些战场上仍  相似文献   

13.
张荣久 《党史博采》2002,(11):40-41
军用地图对于一位军事指挥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中央根据地时毛泽东指挥红军反蒋介石“围剿”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军用地图,为此他非常苦恼。 1931年9月,他和朱德等人利用游击战术击败了蒋的第三次“围剿”。一天,毛泽东站在山坡上,望着远方发呆,仍在为没有军用地图而焦虑。 这时,朱德大步朝他走来,递给他一封信:“这是上海地下党转给你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一开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就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为了保存力量,发展根据地,则不断实行反"围剿".因此,"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1930年底,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苏区.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展现了毛泽东驾驭战争的非凡韬略与高超的指挥能力,同时也初步建立起了他的军事权威.  相似文献   

15.
三、保卫与巩固发展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曲折斗争。 (一)配合红一方面军的三次反“围剿”战争。 1930年12月至1931年夏秋,国民党蒋介石先后调动10万、20万、30万大军,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江西、福建等省苏区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在这一时间中,中共闽粤赣边特委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和革命群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反“围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是诱敌深入作战方针的胜利,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为保卫苏区合力歼敌的结果。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全过程中,从毛泽东“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提出、周密部署到正确实施,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毛泽东“诱敌深入”军事思想在红军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31年5月31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建宁城,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又一次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满怀豪情地讴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工农红军,嘲笑“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国民党军。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赋词《渔家傲》,  相似文献   

18.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3-13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一、刘总长受命组建中央教导师1934年夏,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紧张激烈.党中央错误领导者推行王明“左”倾路线.排斥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领导,全面推行单纯防御的错误方针,造成反“围剿”战斗屡屡失利.苏区日益缩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以来,国共两党两军围绕根据地的斗争就开始了。起初是国民党军对红军进行一省或数省的“进剿”、“会剿”,进而发展到国民党政府统一指挥下的全局性行动——“围剿”。我各根据地军民英勇顽强坚持开展反“围剿”斗争,其中毛泽东、朱德亲自指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成为中外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