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琼 《思想工作》2005,(6):27-27
2005年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诞生100周年,为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在许多科学家看来,在100年时间里,相对论推动科学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100年时间里,全世界也有许多科学家并不完全迷信相对论,他们不断地努力,试图在认识上超越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内蒙古就有一个这样的人,他叫齐新。在20年时间里,他对相对论及其研究对象———客观世界本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于2002年完成了20多万字的科普专著《智胜爱因斯坦》,这是一本试图超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探索之作。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自称是爱因斯…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视域里,量子力学同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非决定论和决定论。在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只要经验地测定了已定时刻表明系统中每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的数值,便可以准确地给出任何孤立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与玻尔围绕量子力学的理论自洽性、完备性及其诠释之争堪称现代科学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论辩。论争的主题首先是波函数的几率诠释和测不准关系(不确定性原理),后来发展成"EPR佯谬"及贝尔不等式。加深互补哲学的理论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为辽宁科技工作者实现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于相对论我知之甚少,只记得一则小幽默。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向爱因斯坦请教“什么是相对论”,智慧老人称,你和亲爱之人相处,觉得时间短、和我在一起,就觉得时间长,这就是相对论。21世纪的今天相对论早已成了一种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可当初它的建树却引起过轩然大波,被定为弄端邪说近二十年。  相似文献   

5.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6.
<正>"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此皆得益于读书之功。范曾会通儒释道三教,故能泼墨挥毫,皆成天趣。他讲,"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会有一种灵魂深处神圣之自尊,他们会认为古往今来,一无成就(至少在他们创说处绝对如此想,譬如创说解析几何的笛卡尔、创说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起跑线正在  相似文献   

7.
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100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闻讯后,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够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事隔28年,即1958年,在中国,马寅初也有极其相似的遭遇。这是因为,马寅初在一本总共80页、定价仅为两毛七分钱的《新人口论》的书中,指出:我国人口增长率过高,将来人多地少,吃饭要有问题,应当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加以控制。这无疑是切合国情的科学预见,不幸却遭到了不下200多人在  相似文献   

8.
自兴道 《思想战线》2004,30(4):103-107
“对称”和“简单”是 5 0 0 0多年前中国《易经》八卦的根本和灵魂 ,也是现代科学相对论的立论基础。 2 0世纪初 ,爱因斯坦把简单性提到了自然哲学基本原理的高度 ,他对相对论与《易经》关于“对称”和“简单”的理解所达到的一致性 ,令人感到极大的震惊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是人类共同栖息的家园。关心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人类社会的真正和谐。任何为探索自然、呵护自然所做的努力,都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纪念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100周年之际,本刊特刊登两篇人物通讯:《想超越爱因斯坦的探索者》、《住“山洞”的老人和他的绿色梦》,文中记述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探索自然规律、身体力行呵护自然的事迹,以期和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0.
孟祥才 《春秋》2010,(2):17-18
1967年4月间,以戚本禹批判刘少奇的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清宫秘史)》为标志,掀起了“文革”中的所谓大批判高潮。此后,全国的大报和各地造反派办的多如牛毛的小报。发表了连篇累牍的批判刘少奇的文章。我当时作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历史所“文革”小组成员,自然也积极投入这场批判运动中。  相似文献   

11.
肖淇 《今日上海》2009,(8):34-35
可以预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的远不止是一场汇聚世界各国文化、展示全球创造精华的盛会,其效应更将影响上海未来的发展。近日,上海借“世博东风”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创意之都”的称号。“创意之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它强调消费引导经济、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狭义相对论的创立同经验事实的关系问题,对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在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向题,产生了很大分歧。有一种看法认为,爱因斯坦并不是从旧理论和新实验间出现的矛盾,而是从哲学观点和逻辑思维出发,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这是一个关系到狭义相对论起源的哲学认识论问题。诚然,爱因斯坦在建立狭义相对论的过程中,哲学思维确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麦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出版的那本名叫《交锋》的书,对1996年由宋强等五位青年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作了无情的批判、征讨和贬损。《交锋》的作者断言,《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规定:“只要是爱国者,就一定要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说‘不’,倘若你说了‘是’,那就有‘洋奴’之嫌。”于是得出了《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字里行间,全是对美国人的不信任”的论断。《交锋》的作者马立诚、凌志军是缺乏逻辑常识呢,还是不愿遵守逻辑规则呢?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文化运动。爱国运动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为标志,而文化运动则早于此_它以195年9月清年》(第二年改名《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这一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化运动与爱国运动互为因果c陈独秀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平国民性质行为的改善。”以我之爱国主义》衡青年》二卷2号)这正是《新青年》创办的目的所在。也正是为了这一场启…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科学研究的一个故事多年前,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听取了一个俄罗斯与德国联合研究的项目报告。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制一个以暗能量为主要研究目标的空间天文卫星。报告结束后,普京提出两个问题:暗能量有用吗?暗能量危险吗?当时一个科学家是这么回答的:“我不知道。100年前如果你问爱因斯坦相对论是有用还是危险,爱因斯坦也一定回答不知道。但是今天我们知道相对论既有用也危险。”核能、诊断和治疗癌症的加速器、GPS等都离不开相对论的应用,同样,核武器也是相对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场”论     
一个战场变成一块空场,一个垃圾场变成一个大商场,不仅可以办到,而且想快速办到也不能,无非把“领导精神”传达得狠一点,把“上级指示”下达得“死”一点。 要治理官场,净化文场,则要难得多,有时甚而需要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哪怕你使用的是“铁扫帚”,刮的是“革命旋风”。 因为两种“场”不同义。 前一种场,是有形空间,或曰仅仅是一种客观方位,人想怎样消理它、改变它都随人的便。 后一种场,很像物理学上的“电场”、“磁场”、“粒子场”,是一种无形空间,即“感应空间、“作用空间”、“效应空间”。外物一走近它、走…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现在提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不是违背一分为二的观点?我认为这并不违背。“文化大革命”必须彻底否定。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受打击、迫害和株连的人达一亿之多,国民经济损失达五千亿元之巨,败坏了党风、民风,摧残了教育、科学,是一场地地道道的大破坏和大浩劫,  相似文献   

18.
一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 ,这场急风暴雨几乎“涤荡”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所有角落 ,历来被人视为神圣的科学领域同样也未能幸免于难。可以说 ,“文革”也是一场反对科学 ,并对之进行“革命”的运动。但要全面地考查“文革”中的科学 ,将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 ,且在短期内 ,仍缺少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但是 ,透过刊物这种科学交流的媒介 ,也可以部分地反映出科学工作和科学界的状况。在“文革”中(甚至在更长的时段) ,科学被明显地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了 ,而这一点正是本文所更加关心的。就反映“文革”期间这种对科学的政治化和…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在念大学的时候,问他的导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怎样才能够在科学领域里,在人生道路上留下闪光的足迹?”导师经思考后领着爱因斯坦来到一处建筑工地,而且径直踏上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惹得建筑工人大声呵斥,爱因斯坦不解地问:“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老师  相似文献   

20.
“法津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口号虽然是舶来品, 但它与我国古代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精神上是一致的,曾经在反对封建特权,推进资产阶级民主制中起过相当作用。但也许正因为这样,在“文革”之初,对口号本身及其倡导者进行了“革命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