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政务产业第三方的构成:法规体系,信息体系,学术体系,专家体系,监督体系,人才体系,服务体系电子政务产业链解析需求链中政府需求的主要环节是:需求,规划,建模,工程,应用,评价;供应链主体对象是:产品供应商,系统服务商,综合供应商,行业政策指导机构,行业认证机构,专业机构。通过对电子政务产业需求链和供应链分析,对供需信息对称性,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的定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相似文献   

2.
闫海  徐岑 《长白学刊》2013,(1):87-90
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食品安全认证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化规制方式。食品安全认证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对经营者的资质及其产品质量予以客观评价,为消费者的理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但是,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影响食品安全认证功能的发挥。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改革应当增强认证机构的独立性,实现认证标准的统一和国际化,健全认证监管的体制与手段,完善认证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3.
代表微语     
<正>积极培育科技服务类民营企业发展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一要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咨询服务业,如战略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信息咨询等专业化咨询业务,提升我省民营科技咨询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二要支持发展民营检验检测服务业,拓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相似文献   

4.
所谓社会责任认证(SA8000),是指生产商所提供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的要求。它是全球第一个有关企业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它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公司,它与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及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一样,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独立审核之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0,(3)
<正>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被公认为是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竞争产业和持续竞争力的来源,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突出强调人的创造力,它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推动,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上,人才是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知识窗     
质量体系认证,亦称质量体系注册,是指由公正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机构,依据正式发布的质量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体系实施评定,并颁发体系认证证书和发布注册名录,向公众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有能力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提供产品,可以相信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能够说到做到。  相似文献   

7.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湖南工程机械产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明芳 《湖湘论坛》2010,23(6):80-84
湖南工程机械产业从1989年起步,现在已成为湖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名片产业"和"名牌产业"。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走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当然,湖南工程机械产业自主创新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以集成创新成果为主,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国外;二是产学研合作不充分,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共享不足;三是产业配套体系落后,阻碍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四是国际性的创新型人才紧缺,难以满足产业国际化的需求。进一步推进湖南工程机械产业自主创新,一要突破产业核心技术与共性技术,打造知名自主品牌;二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三要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四要注重创新配套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五要积极稳妥推进国际化战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8.
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最主流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应用场景的普及以及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应对其加强监管。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呈现支付宝与财付通"双寡头"的竞争格局。对第三方支付除应从金融角度实施行业监管外,更应注重反垄断的市场规制。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应鼓励消费者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刘成贺 《人民论坛》2011,(8):114-115
我国的金融电子认证法律体系尚不完善,金融电子认证机构、证书持有人、证书信赖人的权利义务需要进一步明确,对金融电子认证机构在责任限制和保险责任机制方面的规定还有所欠缺;金融电子认证监管体制在监管主体、监管手段、业务监管和风险监管方面需要完善,以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刘明 《中国发展》2013,13(4):29-36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一个子产业,智能电网产业出口竞争力评价是新能源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依据1998年至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智能电网产业海关进出口数据,就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出口竞争力展开分析研究.虽然TC指数分析显示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出口竞争力水平处于劣势,而发达国家的该产业出口竞争力水平较高,但通过在第三方市场研究发现,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出口额在美国、欧盟及日本市场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市场占比均逐年加大,表明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出口竞争力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1.
作为历史上的第四种重要的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专业认证是美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和督导机制。而其中拥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专门的权威认证机构及其科学系统的认证标准、严谨规范的认证程序和严格合理的认证人员选拔管理制度,是美国社会工作专业认证得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保障。我国为期三年的第一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评估即将结束,虽然美国具体的专业认证制度未必完全适合中国,但是美国经验表明,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认证机构及其权威性问题、认证标准及其与教育质量的相关性问题以及认证过程及其风险控制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评估发展的三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戴越 《求索》2013,(11):34-37
利用我国2001-2012年工业部门3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波特假说的三个层面的含义进行了实证检验,考察环境规制对行业生产率的动态效应及其影响。研究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并不总是对企业有害的,从长期来讲会推动创新进而提高行业生产率,特别当采用总体样本进行回归时这种表现更加明显;环境规制更多的是抑制环境污染较严重行业,高污染行业并没有通过环境规制机会来识别和消除低效率;外部竞争是产业利用环境规制来提高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要素是地区竞争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要求人力资源同步发展,产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能力和在精细化的差异化的产业环节中的竞争优势。四川各地区要达到"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最根本的是实现由人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电子政务系统整合及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关键因素在于"缺乏一个在对业务战略和流程进行充分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架构";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A2和英国电子政务的e—GIF两种成功的架构模式;并提出了我国应"明确一个权威的官方机构主导建设"、"构建我们自己的顶层设计架构"、"建立详细且可操作的表层业务准入及评价体系"及"通过成功的实施体现应用支撑平台的核心价值"来规划我国的政府行业信息化整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试论第三方警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方警务作为当代社会总体的一部分,它不但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而且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第三方警务,应当从第三方警务的管辖和规制、第三方警务的要素、证据评价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卡方检验在单因素拟合度检验和多因素独立性检验中的应用。在单因素卡方拟合度检验中,介绍了如何用卡方检验观测数据之间差异性和检验样本分布与理论分布模型的拟合度;在多因素卡方独立性检验中,讨论了用卡方进行一般列联表独立性检验和四格表独立性检验;并说明卡方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共享经济创造性地拆分了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下在线短租行业获得蓬勃发展的机遇;但由于该领域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短租行业在合规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澳大利亚学者洛林·梅热罗尔提出的"第三方警务"理论,提倡调动社会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契合在线短租的治安管理需求。在立法规范行业市场准入的前提下开展在线短租行业管理,提出引入"第三方警务"理念,出台在线短租各级政府部门联合监管的规定,组建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同时发挥"互联网+"管理思路,将在线短租平台和房东纳为"第三方警务"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管理质量评估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苑  叶萍 《前沿》2011,(24):127-129
总体而言,我国社会组织管理质量评估属于"内部评估",其不足表现在评估主体、评估手段、评估程序及标准等方面。"第三方评估"已在公共服务领域有积极尝试,且国外已有成熟的模式供借鉴,对于改变这种状况具有标本意义。研究建议,社会组织管理质量评价应积极实践"第三方评估"模式,从意识转变、法律保障、信息公开入手作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海安县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全县10个区镇基层党建群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并把其作为全县基层党建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第三方满意度测评"既检验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也实现了以满意度测评倒逼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20.
柴鹏 《求索》2012,(3):40-42
企业间网络分工是介于市场和企业层级组织之间的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与企业和市场相比,具有自身的效率优势。本文主要分析企业间网络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对传统上的寡头垄断竞争优势及其内部组织结构的重要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企业间网络分工使得寡头市场从对抗性竞争转向合作性竞争,企业组织结构也从U型、M型转向"专业化+网络化"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