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确认识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近代各国宪政史上 ,国家机关的分权和相互制约是普遍性的规律。分权学说的精髓是分权和制衡。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 ,这是一条千古不移的规律。为防止某些国家机关和个人因权力过于集中而滥用权力 ,必须采用分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在我国的宪政实践中 ,在批判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学说的同时 ,往往忽略国家权力分工和制约的必要 ,讳言监督 ,没有很好地解决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的问题。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监督理论与“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实质 ,是根据人民主权原则 ,对国家行政、审判、检…  相似文献   

2.
刘俊 《岭南学刊》2015,(1):79-82,125
权力制约和监督理论具有四种基本范式:"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法律制约权力"。透过这些理论视角观察我国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现状,发现主要存在认知性、操作性、体制性和机制性四大障碍亟待解决。为此,以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提升官德素质,完善分权制衡的权力运行模式,动员公民社会的监督力量,健全法治化的权力制约机制,将是进一步加强对公权力制约监督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权力制约是权力监督和权力制衡的逻辑统一。以分权制度为基础的权力制约权力,在政治发展史上虽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权力滥用、防治权力腐败的作用,但总体来看,以权力为基本元素的权力制约仍有待尽善之处。法律只有将权力、权利和道德三种元素进行历史性的统合,把它们共同汇聚于法律框架的整体结构中,才能发挥它们制约权力的作用和形成制约权力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现状为腐败分子滥用权力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因而致使腐败现象始终呈发展趋势."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前,只有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败.对权力获得的制衡,这是保证权力正常运行的前提;而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衡,则是权力制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权力制衡与制度反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共运史上首先提出对公有制国家的权力进行监督的是马克思。第一个设计公有制国家权力制衡政体形式的是列宁。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急需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根治腐败顽症。  相似文献   

6.
权力与腐败的产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在权力制约的视阈下,预防腐败关键是要对权力进行限制和监督。我国应主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预防制度体系、培育发展公民社会和推行透明政府建设四条途径来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7.
张爱剑 《政策》2012,(12):92-93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这是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近年来,鄂州市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一、科学配置权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领导体制不顺,导致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关系扭曲;监督机制不畅,纪检委依附于党委会,导致监督权与执行权被扭曲;党内权力监督和分权制衡机制不完善,导致权力失去监督。本文提出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必须理顺权力关系以实现党内授权主体对客体行使权力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内权力监督和分权制衡机制;理顺纪检委和党委会的关系;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内监督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倡廉面临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腐败成本趋于降低,腐败者为了谋取利益铤而走险。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加大今后反腐败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分权制衡来降低腐败的预付成本,通过建设法治政府来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向公众提供表达意见的渠道和机制来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倡廉面临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腐败成本趋于降低,腐败者为了谋取利益铤而走险。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加大今后反腐败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分权制衡来降低腐败的预付成本,通过建设法治政府来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向公众提供表达意见的渠道和机制来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1.
许从付  陈琳 《前沿》2004,(8):180-182
在当今社会中 ,权力的所有者和权力的行使者没有达到和谐统一。因而 ,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成为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权力监督和制约遵循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和外在的权力监督和制约与内在的道德约束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要扩大和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 ,不留“监督盲点” ;加强对权力主体的产生的监督和制约 ;加强对权力运行后果的监督和制约 ;将监督机构独立化、权威化  相似文献   

12.
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云虎 《人权》2006,(6):18-20
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确保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为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实现民主政治的  相似文献   

13.
权力与腐败相伴而生,有权力就可能滋生腐败,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就必然走向腐败。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必须重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要以权力制约监督权力,以民主制约监督权力,以法制制约监督权力,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有人们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有了更理性的认识;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总体布局基本形成;通过改革解决了一些体制性的问题;推进了权力的阳光运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既有认知性问题、机制性问题,又有体制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完善权力互相制衡与监督体制、健全权力授予和民主监督机制、合理配置领导班子成员职权、加快权力制约和监督立法、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申林 《长江论坛》2020,(1):39-45
分权制衡理论是西方近代时期出现并发展完善的一种政治理论。西方分权制衡理论的演进大体上呈现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从主张立法机关对其他权力机关的单向制约发展为强调立法机关与其他权力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第二,从忽视不同权力机关之间的力量平衡发展到注重各种权力机关之间力量的相互平衡;第三,从单纯考虑权力机关之间的相互制衡发展到权力制衡与权力协调并重。  相似文献   

16.
谭春英 《前沿》2005,(7):108-110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举。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腐败的源头主要在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规范真空”;权力主体理想信念和道德自律的弱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缺失;是官场“潜规则”的深层制约。因此,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要从思想上构筑拒腐防变的牢固堤防;第二,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第三,要建立健全法治,把反腐斗争纳入法治的轨道;第四,要加强与法治相配套的政治文化建设,铲除腐败滋生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7.
禹子威 《云南人大》2010,(7):18-18,21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深人学习领会和认真贯彻全会提出的这个精神,对于把握反腐倡廉规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监督到位是权力规范运行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权力的正常行使,离不开合理而有效的制衡,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目前,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没有得到全面遏制和根本治理,监督不到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需要创新地完善监督机制,赋予监督更新的内涵,才能进一步保证权利的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法治化法治是消除腐败的真正治本之策,这已经是普遍的社会共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问题,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法治化,这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这将会大大提高权力制约和监督工作的力度,有效防止腐败蔓延。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反腐败方面的一个主要思路,就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的形象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生动写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轨道,用制度监督、规范、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政策执行的不作为。政策执行不作为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存在一些缺陷,公共权力私有化和政策异化。解决这些问题,要实施官员道德法、人民监督法和新闻媒体监督法,这有利于对政策执行者进行有法可依的监督;同时要求政策执行过程的程序化和公开化,加强对权力制约制度的建设,这样就有利于促使政策执行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