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辆自行车、一顶草帽、一个水壶、一支手电筒、一件雨衣……这是最近梧州市选派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入乡驻村的情景。笔者认为,下派干部助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三事"干部很重要,只有"能见事、善谋事、会干事",才能真正为民干成事。能见事是干成事的前提。所谓"见事"就是在纷繁复杂的事项中能把握大势,看准问题,抓住本质,对环境有敏捷的感受力,对问题有敏锐的发现力。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要实现民情在一线掌  相似文献   

2.
<正>谋事要实,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修身"转向"践行"的重要节点。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谋事要实的要求,这不仅反映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客观成效,也是做人要实、创业要实的现实基础。一、谋事要实,前提在于把握谋事的"方法论"谋事要实核心是谋事,关键是务实。谋事不同于做事,做事强调执行与落实的过程,而谋事强调谋划的能力和水平。谋事要实,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是贯彻"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指示精神的科学实践,是海南反复探索发展道路形成的智慧结晶。聚焦"高水平旅游业"打造,我们要向体制机制创新要动力,向全面深化改革谋发展,向全面扩大开放要空间,通过高水平打造"旅游特区",争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1,(11):30-30
一、科学谋事。在切实可行上下功夫 谋事是干事、成事的基础和前提.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关键点。政协谋事,关键是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于长远.科学地谋事,谋科学发展之事。  相似文献   

5.
姬建民 《前进》2011,(9):56
最近,听一位领导同志说,一个干部要无愧于党的嘱托与人民的期望,就应审时度势地转换职务身份,在谋事上"升三级"思考问题,在干事上"降三级"抓好落实。仔细想来,此言振聋发聩。谋事上"升三级",实质上说的是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学忙撰文指出,统战工作要在聚人心、树形象、创佳绩、争一流上下功夫。争一流,体现的是工作中的一种状态、一种追求、一种品质。每个统战干部都要把这种追求变为具体行动。在能力素质上争一流,始终把学习作为做好工作的首要任务,争做统战工作的行家里手;否则,就没有资格、没有能力、没有条件和党外人士交朋友,更不可能与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精神状态上争一流,始终把振奋精神作为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工作为先,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真正把心思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坚持追求一流发展目标.高起点定位,严要求落实,全神贯注地工作;坚持充满激情、走在前列,保持一股闯劲、一股韧劲,凡事力求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在工作作风上争一流,  相似文献   

7.
正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面积33平方公里,总人口998人。支村两委与从石家庄来这里义务扶贫的"名誉村长"王新法一道,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善作善成民为本,追梦小康挖穷根,走出了一条激活信心、吸纳动能、渗透内核、兑现初衷的村民自治之路,经济快速发展,民风村貌焕然一新。激活:提振村民自治信心"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崇德向善的基因,激活这些基因,就能激活智慧和力量,提振  相似文献   

8.
胡刚 《群众》2019,(11)
<正>刚刚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力支持创建更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发挥高校作为创新源头和主阵地作用"。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是驱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系统。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中医药一流学科建设的"国家队",以学习领会贯彻习  相似文献   

9.
<正>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要"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海南将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作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而邮轮旅游发展对于打造世界一流旅游  相似文献   

10.
<正>谋事是做事的开始,也是干事成事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谋事要实",不仅是领导干部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更是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实"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品格。"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群众既是工作落实的末端,也是问题、矛盾发生的原点。各级领导干部谋划工作大计,寻求改革发展,就必须要俯身亲民,懂得广大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聆听群众心声,汲取群众意见,最大限度求共识,使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决策、工作的措施都更好地体现群众诉求、实现百姓利益。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7)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直接接触群众,一言一行都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必须自觉遵循总书记的教诲,以实际行动争当"三严三实"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2.
<正>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工作路线,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地方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民意机关,根植于民,服务于民,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务必要把践行群众路线当作"生命工程"和"头号工程",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坚  相似文献   

13.
一言 《今日浙江》2006,(17):46-46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好和谐社会,这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稳定也是政绩,无事就是本事。善于谋事,科学干事,确保一方和谐发展,是领导干部本事的重要体现。善于谋事是本事的前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谋事在前,办事在后,谋事是办事的前提,也是成功的决窍。谋事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领导者的整体素质,善谋事者才是高明的领导者。善谋事者要善于把握“三性”:预见性、创造性、民主性。预见性。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事要有超前的意识,把握工作发展的总趋势,对…  相似文献   

14.
张载认为人性区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纯粹至善的,气质之性是恶的来源。人性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复归至善的天地之性。而要回归天地之性,既要"继善成性",又要"变化气质"。"继善成性"就是要保存、继承天地之性;"变化气质"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集义"、"养气"是人性修养的基本工夫,通过"集义",养得"浩然之气",就能与天为一,成性成圣。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以来,泰州市姜堰区政协本着求真务实创新的原则,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力求科学有效履职。定位求高政协工作如何在全局中找准位置,变"被动"为"主动",把"务虚"变"务实",化"无形"为"有形",根本的一点是站位要高。一是眼界要高。一方面要正确看待新时期、新形势下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党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政协工作服从于党委决策部署,服务于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把政协工作融入全局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坚持站到高处,立足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5,(5)
<正>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新的历史时期,"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品质追求,是永葆党员干部政治品质的实践途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深学、细照、笃行。一、"三严三实"需要优秀的政治品格作支撑《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  相似文献   

17.
<正>前些时在相关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脱贫攻坚要做到"两个坚决克服",一是要坚决克服脱贫攻坚在江苏不是重点任务的错误认识,二是要坚决克服浮躁、厌战、松懈情绪。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攻坚战,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政治责任,始终保持攻坚状态,一鼓作气、善作善成,确保高质量完成我省脱贫攻坚任  相似文献   

18.
《前进》2015,(8)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组织部门作为专司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学习践行"三严三实",强化严实取向、树立严实标尺、坚守严实规矩,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以专题教育深化问题整改,以最讲认真推动工作落实,着力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  相似文献   

19.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才队伍的水平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水平,并且影响着现在和未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核心是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实现民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特大城市空间拥挤的实质是城市高度极化所导致的空间紧张,表现为交通拥堵、住宅和绿地等生活空间分配不合理、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紧张等。该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作为一种突出的"城市病",空间拥挤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改善城市规划和发展公共交通等技术层面努力,更要从战略的层面改革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构建科学的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特大城市的空间优化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