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4)
民族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出于其对民族关系建设、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保护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而目前为止并未有统一性的定义和完善的价值体系,对其服务领域的探究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尝试在突出时代性的前提下,将民族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分为民族关系、民族地区、城市三个大方面,并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民族社会工作的具体服务领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三阶特征",而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还处于"第一阶"水平,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需求性空间;民族地区民政工作的局限性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现实性空间;民族地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必要性空间.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具有的特殊性,那就是必将面临"本土化"与"再本土化"的交织、主流文化与次属文化的冲突、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这几对矛盾.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8)
实习基地建设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建设社会工作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民族院校社会工作教育的实际,提出了加强民族院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是统筹规划;二是创新机制,深化实习基地与高校的联系;三是建设双师型老师队伍,强化督导;四是拓展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关系到社会和谐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社会工作被看作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发展,创新民族工作方法的尝试。采用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探讨了民族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策略,以期有助于民族工作机制的创新,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岩  韩阳阳 《学理论》2012,(29):62-63
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期,社会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职业正日益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而我国社会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均匀的。少数民族地区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就更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与帮助。认清民族社会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影响因素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促进社会工作这门朝阳职业在民族地区顺利开展,促进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安宅独一无二地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去探求边疆建设的思路,他认为应该用社会工作这种"软中有硬"的功夫来建设边疆,边疆社会工作的使命在于培植有益于边疆发展的力量,社会工作者要具备适应边疆环境的能力。具体开展边疆社会工作时要坚持"研究、服务、训练"三者结合的工作原则,并且还要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基于李安宅思想进而思考当下,当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应开展"增能发展型"社会福利服务,注重培育适应多样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社工,民族地区社会工作者还要怀有"人本"的助人情怀实施服务。同时,还应该秉持"研究、服务、训练"三者结合的理念来促使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6)
西部民族地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独特的人文色彩,十分有利于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但是,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正处于裂变和提升的交替过程中,不断地面临着各种困难,受到相关文化体制的约束。因此,我们必须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郭少华  靳豆豆 《学理论》2011,(13):264-265
社会工作是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特别要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凸显了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强化了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内容,提出了完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9.
陈玉婷  孟传慧 《学理论》2014,(7):95-96,103
社会工作作为促进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重要介入手段,对该介入手段所发生的影响效用的评析成为优化社会工作实践的必要准备。选择具有社会工作纲领性质的任务视角评析失地农民城市融入影响效用,对"征地补偿"、"就业"、"社会保障"、"精神文化生活"和"不理性的观念和想法"五方面的社会工作任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形态,表现为一定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氛围,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个层次。实践表明,校园文化具有导向、激励、约束、凝聚、辐射和塑造等功能,对于优良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形成,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从而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有效途径包括构筑全员共建的大学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着重培育"校魂",同时还应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曹海英  刘春霞 《学理论》2012,(13):229-230,245
实践课程体系是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从构建依据、内容结构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对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贵华 《学理论》2010,(8):168-170
社会工作的实践性质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教学。论文首先论证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认为社会工作专业起源于助人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是实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专业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然后从课堂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工作自恢复重建以来,主要遵循嵌入性发展逻辑推进,并依托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进行实践。社会工作因坚持国家与社会关系、新公共管理主义等主导性理论视角,在实践中存在着行政吸纳专业、服务专属性弱、偏移专业使命等现象。为重申社会工作的人本性和社会性内核,并为社会工作找寻新的本土理论支撑,尝试依托第三次分配理论,从核心属性、运行机制、价值追求、功能发挥、实践目标等维度建构第三次分配与社会工作的深层契合框架,为社会工作本土理论建构和有效性实践提供了可能性,并从公益慈善氛围营造、均衡性社会分配机制建构、推动高质量社会治理效能以及参与共同富裕等方面创新社会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5)
养老是当前社会工作重要的工作领域,如何将养老事业与社会工作有机结合是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应当关注的问题。在社会工作介入养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理论指导缺乏、服务层次较浅、城乡差距明显的问题。要想解决当前养老社会工作的问题,需要养老理论与实务融合发展、养老浅层与深层融合发展、城乡养老事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以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存在精准扶贫团队专业能力欠缺、民族地区贫困群众主体性不足、贫困对象缺乏精确认定等问题。与其相比社会工作在资源链接、助人方法、助人理念等方面有自身专业优势。在精准扶贫的具体介入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采用多元化的介入策略,将项目运作与培育社会组织相结合;将扶贫、扶智、扶志三者相结合;将外展服务与社会服务整合相结合,共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对民族地区扶贫的介入中应注意文化敏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在情境中"是社会工作的核心观点。不同的社会工作理论对于"人在情境中"这一概念的诠释不同,选取了社会工作广泛使用的生态系统理论和增权理论,分别从人的层面、环境层次、人与环境关系层面将两个理论做对应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在制度变迁中 ,如果非正式约束与正式约束相容能使正式约束得到更有效的实施。要建设适合企业家成长的非正式约束环境 ,就必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传统习惯与价值观念中某些不合理部分对企业家成长会产生消极影响 ,政府应以制度供给引导与企业家成长相关的非正式约束变迁方向 ,以期改善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云南作为多民族边疆省区,"倾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在共同发展道路上掉队"。而云南7个人口较少民族在社会主义发展中不断凸显出滞后性,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对促进各民族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为政治经济的一致、文化社会的协调、民族内外关系的和谐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保障机制。从政策实践上来研究民族,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2)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代表着历史和精神的传承。而文化自信则是文化主体对于该民族文化所具有的肯定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的视角和历史担当对文化自信予以更深层次的深化和创新,从文化立场、使命、主体内容等层面更深层次地诠释新时代文化自信,并将其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并依托于新时代,成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理论。而想要对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予以理解,就需要分析其中的思想内核,并探讨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人文山水资源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有效手段,但是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民族地区受到了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及影响,使应有的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固有滋味。民族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延续,更重要的是能利用文化资源使民族地区走上富裕的道路。那么协调利用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经济,对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根据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来论述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旅游经济的开发中,从而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双链式的发展。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挖掘该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使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得到化解,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民族旅游地域,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