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源华 《党政论坛》2014,(16):25-25
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当年邓小平关于处理中外领土争执和国际争端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相信后人会比我们更聪明、更有办法。四句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政策原则,应该全面地来理解。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29)
九段线产生于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的背景下,目的在于能够有效的防御周边国家的侵犯,但由于法律地位的界定模糊,九段线并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无论如何,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解决南海问题,我国必须坚持以九段线为依据,而"岛屿归属线"是对九段线的恰当界定。面对南海争端,我国应努力维护九段线内的南海主权,同时,应当积极主张对"其余海域"的权利,在"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指引下,实现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3.
肖昱 《学理论》2012,(23):19-20
南海因其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具有的战略和经济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南海诸岛以及海域逐步受到周边区域内外诸国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被邻国抢占瓜分,造成南海局势混乱,周边各国因此产生了南海问题,其中尤以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南海争端为重.中国应对南海争端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坚持和平共处原则;明确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4.
谢晓光 《学理论》2008,(6):50-53
东海划界争议问题是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国际政治原因,明确了中日在解决东海划界问题应该遵循的国际政治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思想对我国和平解决东海争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原则的实际应用是两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王政 《学理论》2012,(2):18-19
南海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二战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以各种借口对中国的一些南海岛屿和水域提出主权和领土要求,并强制非法占领了中国南海的一些岛屿,构成了今天所谓的南海问题。从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入手,通过其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的分析,驳斥了他们侵占中国南海的险恶用心和卑劣目的,证明了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任何侵犯和占有。另外也为我国应该如何处理南海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坚持主权属我;二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6.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日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国际争端是国际关系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国家利益的多样性 ,各国在追求和实现国家利益时 ,就必然产生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而这种利益冲突又往往引发国际争端 ,甚至引起国际冲突和国际危机。不同时期、不同国家 ,对不同的国际争端的处理、解决方式是不一样的。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上有关领土的争端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 ,求实创新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条件下 ,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大局出发 ,着眼于消除各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预防矛盾激化引发危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漫长且广阔的海域,存在着重要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益,直接关系到中国和平发展安全利益。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能否得到保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海洋方面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曾凡传 《学理论》2011,(35):32-33
近年来,南海紧张局势不断上升,越南、菲律宾频频侵犯我国南海主权。处在"十字路口"的南海,在中华民族崛起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到我国各个方面。解决南海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因素考虑:加强有关南海的立法工作;以"合作共赢"为指导促进经济合作;推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强化南海的海权建设。  相似文献   

10.
许利平 《党政论坛》2011,(16):37-37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目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一月·环球     
《侨园》2012,(9):4-5
陈光标在《纽约时报》登广告声明钓鱼岛属中国中国企业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8月31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登出半版广告,"郑重向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声明说,"日本右翼分子正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正在破坏西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坚决抗议日本右翼分子最近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所谓购买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的举动";"我呼吁美国政府和各  相似文献   

12.
江新凤 《党政论坛》2008,(22):29-29
共同开发是一种“过渡性”安排 中日划定共同开发区是双方海域划界前的一种过渡性安排。所谓共同开发,是在划界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搁置主权争议,在不影响双方法律主张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在东海划定的这块海区内进行的共同开发。既不是依照中国法律,也不是依照日本法律,而是根据两国政府商定的办法和原则来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3.
王娜 《理论视野》2011,(9):60-62
南海问题在本质上是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由于美国不断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公开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使南海问题超越了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双边争端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具有了中美海权和地区主导权之争的色彩。对待卷入南海争端的周边国家,中国要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继续奉行和平、友好、合作的政策,坚持通过友好协商,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在争端解决前,有关各方应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扩大化的单方面行动,努力寻求相互信任,探讨开展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主权争端中,中国虽拥有充分证据证明对南海诸岛及其毗连水域拥有不容置疑的历史性权利,却因其他相关国家侵犯并实际控制南海岛礁的行为而卷入争议.中菲黄岩岛争端如何解决,牵动世人视线.欲促进这一争端以和平方式收场并捍卫中国合法权益,须了解其复杂性,分析中国在其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进而探讨中国在争端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6)
海权之争在世界历史和大国地缘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权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作为陆海兼备的中国,海权发展却相对缺失,其中美国的不断介入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美国却经常利用与中国有领海争端的周边国家制约中国海权发展。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便时常插手,成为推进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筹码,为钓鱼岛争端的解决增添了不稳定的变数。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谨慎处理海权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代山庆 《学理论》2011,(14):33-34
邓小平和平共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平共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基于对中国国情和世情的正确分析,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伟大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平共处理论。研究邓小平和平共处思想,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争取一个和平国际环境搞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当前东亚能源安全的形势和现状入手,探讨东亚能源安全合作的紧迫性、现实性和未来潜力。当前东亚各国能源合作水平低,缺乏有效的能源安全协调机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但是东亚各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决定它们在能源安全合作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为此,应积极改善政府间关系,增进政治互信;启动多边合作机制协调能源政策;建立地区能源组织,推进能源市场一体化;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8.
李玉娟 《理论探索》2011,(1):141-144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也有发展变化,这主要表现为程序方面的不断完善和实体方面不断拓宽案件受理范围。"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的发展变化也给我国带来一些问题:不断扩大"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的管辖权可能会损害国家经济主权,逐渐放弃"逐案审批权"可能引发投资者滥诉。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我国今后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时,应规定"用尽当地救济原则",设置"重大安全例外"条款以缩小"中心"的管辖范围,注意"中心"与其他争端解决方式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和平崛起始自周边,中国的安全稳定也始自周边。近年来,中国的"周边安全困境"与"周边外交"已成为对外关系的重要基本考量和风险变量因素。新兴大国崛起导致东亚地区秩序调整与国际格局转型,使中国周边领土纠纷和海洋权益争端及地区安全稳定问题日趋凸显,造成中国崛起的周边安全困境。中国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和睦、合作发展的周边关系及周边稳定环境,中国新一届政府从多层次、立体化、跨时空的视角对中国周边局势做出了基本战略判断,把中国的周边外交新理念浓缩为"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周边经济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正在全面升级周边外交,"亲诚惠容"成为今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思想,而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动脉与桥梁。随着中国步入海陆复合型发展道路,海上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新的意义。首先,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跨越时空的和平纽带自汉代建立起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以中国古都长安为起点,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千百年来成为连通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频繁地进行和平的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