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立足于农村实际,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努力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政治坚定、结构合理、作风务实、充满活力、诚信为民、依法行政的坚强战斗集体,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搞好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按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最基层,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农村的各项工作。切实巩固好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加强农村党的工作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加强这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重在实干,必须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和直接受益者,他们有高度热情,向往富裕、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要顺应群众的要求,进一步激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要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如果农民的意愿不受尊重,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没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就不可能有农村真正的变革与发展。要把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力量源泉,发展农村教育事…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已和人民群众的位置,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今后5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引导农民走向富裕道路的先导力量,“人民群众富不富,关键在于党支部”。然而针对目前农村基层组织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支农惠农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体现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笔者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以下问题: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新观念,带来新气象。1.培育新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中国农民的思想观念是在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大环境下逐步积淀而形成的,这其中不乏积极的、精华的部分,但也有不少消极甚至落后愚昧的成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  相似文献   

9.
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 胡锦涛同志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三农”工作最直接、最核心的领导——农村党支部必须把握好历史机遇,牢牢找准最佳切入点,自觉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重任、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任和统筹发展的重任,自觉带领农民群众完成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它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是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主题。自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牢牢把握这一教育主题,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教育贯穿于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始终。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将新农村建设的理念、目标任务和要求的学习宣传教育,与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个阶段和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动员阶段,市委要求广大党员在学好党章、党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必须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正确处理“五个关系”,真正把先进性要求落实到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党为解决“三农”问题先后作了三次大的路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对“三农”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和创新。建设新农村与解决“三农”问题密切相联,共同由新村貌、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和新组织五“新”构成。用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历史性的战略工程,是中国“三农”问题最好解决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适应形势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 枣阳市地处鄂西北,总人口110万人。基层党组织1965个,党员48372人。去年以来,我们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组织专班调研后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党组织层面看,少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不能适应农村党员从业多样化、流动经常化的发展要求,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教育管理之外;极少数党组织制度不健全,民主政治建设滞后于群众需要;一部分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出现了“支部办公无场地,党员活动无阵地,干部待遇无保障,基层组织无威信”的现象。从党员层面看,少数农村党员宗旨观念不牢,政策观念、法制观念淡薄,带头运用科技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制约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市委决定,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实施以加强“党组织基础建设和党员干部基本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基”工程,在“健全组织、建强队伍、建好阵地、完善制度、落实保障”等“五项基础建设”上下功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在增强宣传、执行政策能力,依法按章办事、民主管理能力,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能力,倡导文明、树立新风能力,带头运用科技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等“五种基本能力”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5.
陈惠冬 《工会论坛》2008,14(2):70-70,94
加强和改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全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始终体现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对最终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城乡关系,推动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经典中溯源,在实践中总结,我们党必须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自己的经常工作,坚持深入细致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充分发动群众三位一体,从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群众工作是有效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保障和谐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的法宝。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现状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民心的向背是检验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尺度,是党能否永葆生机和活力的试金石。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必须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躬身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一、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群众,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能不能充分发…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求是》杂志2007年第3期发表的题为《政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一文中指出: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群众的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广度、深度和进度。这就要求政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意识,时时、处处、事事以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为重。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要求是具体的、现实的。他们既关注我们提出的执法为民、从严治警、司法体制改革等,更关心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权益是否得到保护,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因此,政法工作要依法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着力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切实纠正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等行为,认真解决群众打不起官司、打赢了官司又难以执行等问题,坚决整治好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治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民群众的发展共识和要求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上来,把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创新能力集中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