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镇化水平的高低,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的高低,而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则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生活质量的优劣。因此,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这一对矛盾统一体,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要分析城镇化与城镇生态环境的概念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城镇化与城镇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型城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概念。近年来,贵州省的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这给城市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加强城镇建设管理,需要以城镇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从地方立法的视角看,贵州省要在借鉴、总结国内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城镇规划、城镇管理机制、城镇环境保护、城镇文化建设保护等有关城镇建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使城镇建设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峨眉山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面临诸多制约,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必须协调推进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构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多极支撑城镇体系,切实减轻传统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城镇化水平的高低 ,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而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则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生活质量的优劣。因此 ,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 ,正确把握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这一矛盾统一体 ,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强调和重视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往往被忽视,由此造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盲点,这就造成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更加严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在了解农村环境污染来源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从而找到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市农村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为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应注重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积极推广生态治污经验,着力修复农村环境;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三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四是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这其中有发展理念错位的原因,但制度性成因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法律支撑.我国立法政策长期忽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农村地区缺乏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政府受限于人力财力难以监测、预防农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而农民在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事务上往往没有权利参与.我国要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制定专门立法,赋权农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并尝试建立跨区域的环境管理机构,建立辅助性的非政府环境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大战略、大课题,对于扩内需、稳增长、促转调、惠民生,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制约因素,指出应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城镇质量内涵提升、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走出一条四化互动、城乡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中国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建设。从"晋江经验"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晋江市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城镇化价值理念,以人民利益最大化做为城镇化的出发点与归结点,统筹城乡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城镇基础建设、社会建设和市域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朝着国际化、创新型、高品质的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融合。当前,各地城镇化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城镇化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引擎”。在转型过程中,生态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观念更新、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等多重压力和挑战。如果推进方法失当,生态城镇建设就有可能成为资源消耗最多、环境压力最大的生态“黑洞”。这就需要我们深刻把握生态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借鉴国内外生态城镇建设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生态城镇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至2013年底,福建省城镇人口达到229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从福建省的城镇化规模、城镇集聚和辐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人居环境、城镇体系现状分析出发,重点探讨福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提出以生态示范区为契机,为我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相应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有发展动力机制遇到严峻挑战,必须寻找新的动力源泉,其出路在于加快推进城镇化。但目前的城镇化存在"虚高成分",唯GDP论、城乡二元体制及城镇发展模式等因素制约了城镇化的顺利推进。下一步必须加快体制改革,进一步清除阻碍中国城镇化的制度障碍和不合理的政策安排。具体包括:协调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将城镇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培育和发展辐射全国性的重点城市群体系;彻底改革排斥农民进城落户的城乡二元体制;积极推进土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转变城镇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发展在集聚人口方面的效应最大化等。  相似文献   

13.
目前,通州加快城市化进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条件: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区位机遇促进加速。但通州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城市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城镇规划建设不协调、城乡社会保障不完善、思想观念障碍较大。要积极探索通州城镇化新模式:夯实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加速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探索有效模式,构筑推进平台:园区推动型模式、大项目促进模式、城市扩张型;政策助推,突破难点,循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必然趋势,它缩小了城乡差距,带动了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过程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影响。进而在考察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所亟待解决的诸多法律问题,从而探究切合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安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带来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等农村空心化问题,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城镇化的推进也使得城镇用地日益紧张,造成资源错配。本文运用推拉模型,从农村内部的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城镇吸引力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农村空心化的几种不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一是在靠近城镇的区位优势明显的农村地区,由于非农就业带来的人口候鸟式迁移,农村宅基地季节性闲置的"假空心化";二是偏远地区由于农村非农就业带来的真正的空心化;三是因为缺乏农村发展规划导致的农村的无序拓展,建新不拆旧、村庄外拓导致的村内空心化;四是快速城镇化的推时导致城市占领农村,在未解决好农民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情况下,盲目"农民上楼"带来的农村空心化;五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带来的土地溢价,使近郊农民提高了土地增值预期,即使实现非农就业及长期定居城镇,仍然不放弃农村宅基地的空心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空心化的治理需要结合每种具体的形成原因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  相似文献   

17.
宁波 《理论前沿》2008,(9):41-42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力争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要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机制、政策体系;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从"物态"城镇化向"生态"城镇化转型,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生态"型城镇化是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溶入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人口、环境、资源、产业、文化、社会和谐等之间的关系,谋求城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空间"来规划城镇格局,"三个发展"来优化产业结构,同时要加强社会公正、人文城镇等社会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产城融合城镇化视野中的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市场的城镇化和均衡的城镇化。一方面,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城镇建设又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把湖北长江流域建设成为引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关键是要促进产城融合。湖北长江经济带走产城融合城镇化之路,要以实现要素集聚集约、产城互动、人城互融为发展目标,以独特的主导产业推进长江经济流域产城互融的城镇化进程,以科学的城镇规划推进长江经济流域产城互融的城镇化进程,以强大的制度保障推进长江经济流域产城互融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协调推进。近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对促进各类城市群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推进我省小城镇建设对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