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电子取证专业是新生事物,是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探索。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融合,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重视核心课程的整合,增强专业教学监督力度,构建适应公安网监业务需求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教育和锻造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是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公安行政执法能力培养过程中,行政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好行政法是提升公安行政执法能力的前提条件,为公安民警执法规范化提供法律支撑。新形势下,结合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公安院校行政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行政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升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效能,切实提高公安院校的警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新形势下增强课堂理论教学内容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公安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是毋庸置疑的。在新的形势下,公安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应从目标定位、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等方面进行积极而有益的探索,进而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素质的公安指挥人才是建设现代警务指挥机制的重要保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的决策参谋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指挥员,履行辅助领导决策、综合信息研判、先期危机处置和科学危机预警等职能,应当具备信息研判能力、先期处置能力、现场把控能力、预案编制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公安类高等院校培养公安指挥后备人才队伍,需要明确公安指挥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公安指挥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加强人才培养的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公安专业案例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安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公安专业教学环节引入案例教学法,应注意寻求公安教育的个性特点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最佳结合。在公安专业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有几个问题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心里测试在公安侦查中发挥了极大地作用。如何加强高等公安教育心理测试的教育教学,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是摆在高等公安教育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视频监控技术运用于高等公安教育心理测试的教育教学无疑加快了心理测试教育教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当前警务保障理论研究成果极其匮乏,《警务保障学》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也是屈指可数。通过调研发现,在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层面均缺乏教材。可通过公安管理学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在借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专业警务保障方向的课程设置与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明确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基于此,可将《警务保障学》教学内容初步确定为绪论、警务保障简史、思想政治保障、法治政策保障、警力资源保障、公安经费保障、情报信息保障、技术装备保障、公安后勤保障、应急警务保障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公安侦查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严重影响其教学目标实现的问题,如:教材建设滞后,知识陈旧,教学形式单一;重讲授,轻实践;培养目标笼统,没有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等。根据现代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公安教育发展的需要,应从学校教学的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动作技能三大基本目标体系出发,对侦查专业教学的计划、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重点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公安院校是以培养能在公安实战部门从事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学校。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教学基本原则,贯彻现代教学理念。公安法律文书教学旨在培养公安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制作公安法律文书的能力。在公安法律文书课的教学实践中,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应用为导向”的现代教学理念,必须坚持学用一致、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突破“灌输型”教育观,树立“学/导型”教育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紧贴公安实战,采用多元实践教学模式,按需施教,精讲多练,培养和巩固学生制作公安法律文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治安管理专业教学是公安高等学校治安管理专业的建设之本,也是发展之基。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途径,是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治安管理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网络安全监察专业是在公安高等院校中开设的特殊专业,该专业涉及到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在设计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体系结构,以小组合作为平台,构建立体化、多元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专业综合素质、知识层次及应用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聚焦现代殡葬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人才培养规格较低、人才培养内容传统、人才培养手段滞后、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教学水平与实践技能水平整体偏低等问题。站在引领我国殡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提出根据现代殡葬行业转型发展要求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开展“德技并修、尽善尽美”的现代殡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活页式与手册式教材,开展“3+1+1”教学方法改革、建设“引领行业、结构合理、双向流动”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群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等改革创新举措,着力实现现代殡葬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发挥学员的知识积淀,培养应用能力突出,实战本领扎实的公安技术人才是公安院校的重要任务。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以培养专业工作技能为目标,结合公安技术人才培养的特点,模拟实践中的真实场景,充分锻炼公安技术实际工作能力,顺应公安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构建具有新模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面向实践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处于起步阶段的网络侦查专业高等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通过教学和科研协同、理论与实践协同、校企协同、教师间的协同、学生间的协同、师生间的协同、师生以及公安相关部门协同等等建立新的多赢教学模式,力争培养出网络侦查专业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使之更契合公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是解决网络侦查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弊病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智慧公安建设的新情况、新任务对上海公安学院的人才培养,特别是智慧公安应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在智慧公安背景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满足智慧公安应用人才培养已成为上海公安学院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智慧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理应成为智慧公安背景下公安教育训练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的基石,成为智慧公安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应纳入智慧公安建设体系。智慧校园要以服务教学、科研、管理为方向,以优化教学应用、提高师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基础,以打造统一、高效、智能的综合服务平台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公安高专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定位过于笼统等问题,制约了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及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立足公安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细分专业方向,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公安院校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这就是公安教育的模式问题、人才培养目标问题以及公安教育的市场化问题。在教育模式上,现阶段的模式应当是兼顾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双轨制,而未来的发展目标则是由公安院校专门负责职业培训的单轨制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当前更需要的是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在公安教育的市场化问题上,适度的市场化才是符合现代警务实际需要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思想、目标、模式的集中体现和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活动、规范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科学制定公安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在公安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考虑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的协调性,注重整合与创新,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积极发挥公安机关优势,强化实践教学,创新考核模式,引导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实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公安高校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达成公安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公安高等教育观念的变革。人类已进入以“制一看”为基本模式的视像社会,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从单一书本向立体化形态发展,也为公安高校教材建设注入新元素。开发立体化教材须回应公安高等教育变革诉求,融合实战化教学与警务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课程特点及学习者情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系统设计实现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公安高等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把政治建警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培养公安队伍后备人才的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公安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作用,同向同行,成为当下我国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加强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切合公安教育特色的管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才能实现新时代对公安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