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全球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在全球化环境中进行。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深入融入全球化是中国走向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但全球化也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在全球化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以及拓展互联网传播新领域,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
王庆五 《理论文萃》2002,(1):33-39,28
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它必须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在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中,排除万难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它必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在全球化主导和领先地位的境地中,前无古人地创造崭新的适应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但是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一系列的制度、体制和社会机制。在中国面向全球化的道路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没有模式化的道路可走,没有既定的制度安排可以原封不动地为我们所用。创新,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的唯一抉择。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由初创到改革进而完善的必然结果。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已深刻地预见到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必然带来具体体制创新和完善的内在要求。为此,他提出要用数十年时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由此可见,目前我们所进行的一整套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改革,是为了使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走向定型化。这种定型的社会主义制度既具有中国民族化的特色,又处处折射出经典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罗尚义 《探索》2000,(4):55-56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提供新的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对一些国家甚至会带来灾难。然而,全球化毕竟是大势所趋,对中国来说,实现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必须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进行。因此,研究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晓忠 《世纪桥》2003,(2):1-1
2003年是中共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一年,我们要在继续深入学习报告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加以具体贯彻。其中,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强调理论创新的同时,明确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的任务。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发明显,在21世纪初正在不断向深广方向发展,真可谓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全球化的创新浪潮,因此,研究全球化的发展,必须研究全球化的创新,尤其是在我国,要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不仅要推进理论创新,还要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推进制度创新,因为一个好的理论只有转化为一个制度,才能真正地发挥有效的作用。我们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研究,这就必须放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与试验,待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经济特区便是这种改革与发展的最佳试验场所。超前创新是中央赋予经济特区的特殊历史使命,没有超前创新的实践,经济特区也就不特了创新,把经济特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经济特区将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一、经济特区是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拓者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说,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初级阶段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干。江泽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7.
柯志刚 《求实》2005,(9):11-1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再次被重视,主要在于为研究全球化问题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在社会主义运动还处在低潮的今天,我国应如何面对全球化,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得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终走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后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价值与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这种冲突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为了应对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给我国带来的文化挑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作为一个复合型的具有过程性的范畴,全球化在带给当代世界积极变化的同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全球化无疑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全球化既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佐证,同时也使这一理论面临新的冲击波  全球化给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提出的最首要的问题和挑战,是如何认识全球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的局限性。 …  相似文献   

10.
晓忠  晓潭 《世纪桥》2004,(2):1-1
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出了尖锐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政治思维,制定中国政治制度创新总体战略,建立一个既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进行政治制度文明建设与创新。具体讲,在民主制度创新方面,一是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提高选举质量;实行人大代表职业化、与选民联系规范化;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龄和职业结构;加强立法与监督工作,包括规范违宪审查制度、改变部门立法;建立质询、述职述廉和否决、弹劾制度;建立会议公开制度等。二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及今后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全球化将主要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霸权与抗争将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政治文化存在的基本样态。中国政治文化必须在创新中求发展。创新的模式取向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其基本特征是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和民主性的有机统一。创新的根本点是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核心是使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思想;关键是使全社会的政治价值取向与主导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相一致。此外,还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劳动方式、阶级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产阶级从总体上看数量增加,素质提高,越来越多的无产进入白领阶层和第三产业,这些新变化不可避免地给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带来新的冲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适应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新变化,创新社会主义理论.重新确定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制定符合时代特征的斗争纲领和策略.才能重新迎来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登上世界经济舞台,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是机遇大于挑战。我国亟需在相关的立法中进一步深化经济法制的理念,积极健全和完善与WTO经济法律制度相适应的相关法律。加快适应“法治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是保障我国加入WTO之后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必然受到全球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加大了改革开放的难度和风险。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彰显,也给两制关系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全球化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渐成国际社会的一股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但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做法及“明的冲突”、“中国威胁论”等思潮的出现,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构成了严重的阻碍。面对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经济、政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观念,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而人们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基础,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因此,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积极面向社会心理领域,探索和发展新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进一步发展,我们党也面临政治、经济、思想化、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方面的新情况。为此,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履行领导责任,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思想,从而巩固执政基础。根据国内外社会主义执政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就要做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建立新的业绩,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改进领导作风,消除腐败现象.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从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是党适应自身历史方位变化而采取的新举措,是对党管干部原则的坚持、发展与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健全法制,保证党管人才的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道德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社会形态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在建立初期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突出,这种客观现实带来的是历发展进程中各种异时态的公正问题渗透在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之中,且相互影响。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的公正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张力、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殊国情的结合、政府与市场的耦合,从本源到现实再到实践逻辑上层层递进,是中国当前复杂公正问题图谱中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 ,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它建立在中国现实国情基础之上 ,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对于发展的内涵、本质、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