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武汉市的"蚁族"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由于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结构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趋向于选择留在城市就业.因此,"蚁族"开始成为"聚居城中村、收入低、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的代名词.近期,为了解江城"蚁族"的生存现状,揭示江城"蚁族"真实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等多方面的情况和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等方式,对聚居在武汉三镇部分地区的"江蚁"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雪 《学理论》2014,(4):197-198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已不断地涌现。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家庭的和谐,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的路径探索,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如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是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主要就如何依托党支部这一载体有效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以及有效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8)
"特殊群体"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的发展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个人访谈,从学校角度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就业困难群体、少数民族就业困难群体、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与心理障碍就业困难群体给予相应的援助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项目对国内13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的视角,以英语水平为主,分析了英语水平、政治面貌、学校类型等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英语水平对大学生就业没有显著的影响;家庭背景、户籍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没有影响;政治身份、学校类型、性别对大学生就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青年就业问题背景上有许多异同点。西方“受雇就业能力”的概念分析框架对解决中国青年就业问题具有启示意义。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青年自身、家庭、社区、城市政府、国家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7.
完全无能力买房的家庭根本就不应该去评价"房价",这些家庭根本就不应该买房来解决住房问题,不是不该"有其所",而是不应"有其屋".如果这部分群体总想用"有其屋"的方式获得资产,必然让市场的政策受到不合理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艺术类高校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就业、择业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加强就业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措施如下:合理的自我定位;合理的就业观念;合理的课程设置;合适的就业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合理的心理疏导;和谐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一项为了帮助回到原籍的、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而推出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其适应从"学生"到"雇员"角色转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泛阅读和系统梳理学者们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核心概念、作用、存在问题、完善对策进行综述.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关注还很少,研究上缺少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阮敏尔  马林东 《学理论》2012,(10):96-98
农村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发展人才紧缺的有效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选取大学生村官这一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在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是否"下得去"的同时,重点关注是否"用得上"和"留得住"。同时就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总体状况、面临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日渐突出,随之在高校中出现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这个群体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差异等导致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以南京理工大学2010届未就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样本,对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指导与帮扶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剖析了大学生择业就业时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并提出大学生应该如何自己来排除这些心理问题,以及国家、高校、家庭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应采取哪些有利引导和教育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的不协调局面,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原因是就业弹性系数大幅度下降.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又在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阻碍了第一、二产业的过剩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要解决我国就业问题,要害之点是要提高就业弹性系数,着力点则是要大力发展城乡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3)
高校贫困生根据贫困程度,一般分为一般困难、困难、特殊困难三种类型,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教育和生活费用。受家庭经济因素和就业严峻形势的影响,他们是就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助困的工作,它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效果评估等。同时,社会角色观念作为社会工作理论之一,能很好地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要素,整合这些资源是促进贫困生就业的良好渠道。  相似文献   

15.
双轨制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环节逐步引入这一模式有利于高校真正培养出适合就业需求的人才.在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高校方面和企业方面的双重障碍,针对这些障碍,可以采取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校工会应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延伸职能,按照只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在促进学生就业、构建和谐校园,关注失业家属、建设和谐家庭,推动学校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凝聚智慧力量、共渡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农转非"降温是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更多的是农村经济发展利益增多驱动的结果,还源于就业形势和就业派遣方式的变化。"降温"在减轻公安部门和学校工作负担、引导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降温"也给高校农村生源毕业生在求职心态、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稳定性等方面带来负面效应。国家、各级政府、高校和农村大学生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降温"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荒"与慌     
桃源 《瞭望》2005,(13)
时下的"民工荒"、"保姆荒", 着实令一些企业主心慌,有关部门心 急火燎,也令一些城市家庭措手不及。 明白人告之,此乃自招之荒, 其一、劳资关系不和谐,农民工的工  相似文献   

19.
陆地 《学理论》2012,(2):133-134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就现状而言,大学生创业人数的比例仍然偏小,成功率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即对创业者的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和健全。因此,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为支撑,全社会配合与家庭支持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袁李华  季海群 《学理论》2014,(6):249-250
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速的社会转型期,国内用人单位一方面提高了对本科应届毕业生的要求,出现"掐尖"现象,缩减了招聘需求;另一方面,高校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要求和层次不断提高,这种供需矛盾的存在直接造成了本科生就业困境,如何应对这种就业供需矛盾,解决好高校本科生就业问题,成了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分析了造成本科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因素,并从高校与学生自身两方面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