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逐渐沦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这就需要得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保障,表现在:为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提供法治保障、提供德治保障。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永庭 《河北法学》2005,23(9):125-128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是我国承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接轨国际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土地被征用,大批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成为失地农民,并迅速扩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开,企业用工方式也走向市场化,政府不可能统包统揽,采用就业安置办法把农民“塞”进企业,而自行谋生又面临当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三碰头”就业严峻形势,农民离开土地后如何就业生活成了困扰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毕业生自身和学校等角度提出了如何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逐渐攀升.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大学生顺利就业成了大学毕业生从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学毕业生不仅要面临就业市场和岗位稀少的问题,更遭受一些用人单位侵害求职者的合法权益的状况.加强法律指导,帮助大学生消除就业法律盲点,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既能做到诚信守法,又能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是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下一个侧重点.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保障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实施以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从优势群体逐渐转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深层次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不歧视的法律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从需求、供给和匹配三个方面完善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又到了一年一度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在求职过程中,尽管大学毕业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无奈求职者越来越多,招聘条件也越来越挑剔。面对就业压力,青岛、上海等城市的一些求职者采取了“务实”的态度——他们为落实单位先干上一阵以积累经验和攒资历,干脆采取了“零工资”就业的方式。所谓“零工资就业”,就是求职者不向招聘单位索取报酬而白白劳动。 “零工资”就业,到底是务实之举,还是求职者饥不择食的非理性选择?就此话题,《法律与生活》半月刊记者邀请有关人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逐渐沦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这就需要得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保障,表现在:为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提供法治保障、提供德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李忠将 《检察风云》2006,(11):62-63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让广大高校毕业生暂时放下城市白领梦,如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般,奔向农村。短短几年,“选调”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热门的就业选择之一。“天之骄子”真的是爱上了农村?“选调”热校园“你‘选调’了吗?”毕业时节,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彼此问候最多的是这句话。几年前还少人问津的“选调”,现在走俏了。2005年6月,国家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其中有诸多优惠条件,比如: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今后在选拔县处…  相似文献   

9.
程成 《法庭内外》2009,(12):30-31
当前,劳动力市场仍远远供大于求。仅就大学生就业形势来说,今年新增的610万大学毕业生与往年未能就业的150万大学毕业生,便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曾这样描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仍会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会加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时下出现了一批过“寄生”生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或赖在象牙塔里继续深造,或赖在家里给父母当“成年宝宝”。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进入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而与此同时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了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已经被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就业前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我国体制转轨时期,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反映出来的供需矛盾的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的毕业生如何积极转变观念,面对挑战,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发展自己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李艳红  陈微 《法制与社会》2013,(30):184-184,186
本文调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相关问题的认知以及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存在一些困扰的问题,对求职就业虽有一定信心,但不良心理也较为普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火爆”场面,但“火爆”的专业仅是计算机、通讯、电子等热门专业,而林学、园艺、地理学等长线专业依然无人问津;“火爆”的学校仅是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此时,大学毕业生就业违约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本文分析了毕业生违约的主要原因和不良影响,提出了毕业生诚信就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剧增,导致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政府就业压力增大,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构建体制健全、系统完整、功能齐备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掌握其新特点,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7.
青年就业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并由此在世界各地产生不同于传统的青年群体亚文化和行为模式。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工是构成青年就业的两大主力。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各大城市近年来都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学术界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论文在批判性地回顾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经验资料,认为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大都市中的在职贫穷问题,并建议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制定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连年的扩招,使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给就业市场和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压力。供大于求的现状,使高校毕业生在劳务市场成为弱势群体,合法权利屡屡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出现这些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出现的法律原因,并从政府、立法、高校和毕业生四个方面提出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法律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就业形式严峻,200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340万人,但实际就业率不超过70%,也就是说2005年就有102万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就业岗位,而每年的毕业生数量还在大幅上升,同时大学生就业的起薪水平也随之在大幅度的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文章从几个典型案例入手,理论分析了平等的含义和地位,接着提出了关于保障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而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点,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式,也成为了独立学院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以做好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为出发点,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优、劣势,提出了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