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和发展新动力,是中国对外开发和中外合作的新发展,覆盖从中国周边由近及远世界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中亚地区是亚欧大陆的腹心区域,是中国最直接的邻近地区之一,也是亚欧陆路交通的要冲和多种文化的交汇口,与南亚、东南亚一起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最直接接壤、项目最多、力度最大的"重点地区"。中国应与中亚相关国家持续努力推进,力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更多、更大、更显著的发展及合作成果。  相似文献   

2.
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推动当今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制度载体已得到普遍认可,应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建设的重要方式。基于贸易结合度指数和双边贸易情况分析的实证结果并综合其他因素分析表明,中国应优先选择东亚的蒙古,南亚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中亚和东欧的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西亚的海合会,北非的埃及作为各个区域内FTA优先合作伙伴,形成各个区域内的战略支点,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但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否会受到邻国日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东北亚、东南亚和西亚三个地区与中日两国贸易比重显著大于其他地区,中日两国贸易竞争存在加剧的趋势,此外,中国仍然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低端,仍未脱离早期以日本为核心的"雁行结构",日本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可能要超越中国;第二,中亚、南亚和中东欧国家对中日两国贸易规模整体偏低,但中国领先日本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中国扩大在这些地区的影响;第三,"一带一路"范围内,中日互为最大贸易国,但中国对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产品为主,并呈贸易出超,短期中国仍需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中国不能以牺牲与日本贸易为代价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第四,中国需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技术,与日本在竞争中共同构筑稳定的国际分工体系。总体而言,中日两国在东北亚、东南亚和西亚各具优势,但中国不足在于缺少核心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产业格局中仍受制于日本,因此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中也必然受到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亚地处"一带"与"一路"的交汇点,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与南亚的务实合作涉及基础设施、资源能源、装备制造、电力通讯、生态环保、轨道交通、特色农产品等诸多领域。然而,中国与南亚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加强中国与南亚标准化交流合作,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更好的实现经贸合作、产业升级、科技进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构建中南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南亚由于其重要区位要素,巨大的投资机遇,已经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区域。中印崛起和相关战略规划的实施,尼泊尔的战略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作为中国贸易面向南亚未来的重要桥梁,尼泊尔对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串联南亚,发展西部省份尤其是西藏的边贸以及整合中国、尼泊尔和南亚的次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奥利第二次当选尼泊尔总理以来,尼泊尔国内外局势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国内推行强硬的治理手段的同时,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了更加主动态势。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产业合作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巴经济走廊为中巴文化产业合作,乃至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开辟了新通道。本文旨在分析中巴两国文化产业的文化资源禀赋差异,结合经济走廊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文化特色,通过"企业,政府和社会"三层联动合作机制,探索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中巴文化产业合作路径及两国文化产业合作模式。在文明互鉴的基础上,坚持文化认同与文化创新,促进中巴文化产业合作,推动两国"民心相通",深化中国与南亚区域的"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洲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其中在埃塞俄比亚的实践成为中非合作的典范。埃塞俄比亚政府希望通过"增长和转型计划"(GTP)进入中等偏下收入的国家行列,其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建设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对接有利于补齐短板,实现上述目标。目前,中国已成为埃塞俄比亚制造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投资方。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塞俄比亚的实践仍然面临一些风险,其主要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社会层面。本文拟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埃塞俄比亚目前的国家能力对"一带一路"的影响,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对埃投资的机遇与风险,并对"一带一路"在非洲其他国家的落地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地缘位置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源于南亚重要的地缘格局,中国以互联互通为契机参与南亚共商共建共享顺理成章,但地区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区域内各主体间矛盾依然激烈、贸易对象不平衡现象显著、中国-南亚有限的民间交流是中国推进战略合作的短板。未来中国南亚区域合作更加强调相容性,势必要在国内发展愿景与南亚国家现实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全面加强无缝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实施,农业互联互通走在合作前列。高职教育作为国家竞争实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服务于国家对外发展战略、提升区域间互联互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本文以中国—东盟农业互联互通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教育社会功能理论,探讨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农业职业教育参与中国—东盟农业互联互通合作所发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功能,认为职业教育只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产学对接,才能实现自身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国如何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韩两国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面临的重要议题。在韩国国内,虽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有多元化的认知态度,但以积极、肯定者为主。为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半岛局势与拓展国际空间等战略目标,韩国将主要通过加入国际机制、对接发展战略与深化经济合作等路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中韩两国将加强区域间互联互通,促进和深化与有关国家的全方位合作,构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合作框架,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亚地区位于我国西南方向,是一个相对落后但具有较大合作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区域。虽然我国与南亚国家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往来关系史,但中国与南亚国家陆、海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状况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与南亚国家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潜力的充分发挥。为此,本文在详细梳理中国同南亚国家的陆、海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陆、海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的可咨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田益豪 《南亚研究季刊》2020,(1):36-43,I000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投融资发展迅速。但中国与南亚国家间合作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缺乏,增加了经贸往来和投融资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合作的效率,迫切需要建立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跨境征信合作以共享各国的征信信息,促进经贸往来和投融资的便利化。本文客观分析中国与南亚跨境征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系统总结合作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障碍,提出中国与南亚跨境征信合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与能源安全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从能源来源、战略通道、合作机制、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为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布局,有效避免了对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能源进口的过度依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推进合作,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区域与跨区域能源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资源国出口多元化和消费国进口多元化需求契合、炼油化工技术和建设施工能力较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合作机遇。但中国企业在能源合作环境复杂多变、大国因素的干扰、非传统安全威胁、合作国的能源政策因素等方面也存在挑战。论文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对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南半岛是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人文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然而,受"中国威胁论"以及以美国、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大国竞争与博弈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中南半岛国家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依然存在疑问和防范心态。在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冲击下,中国应从双边层次上细化对中南半岛国家的国情研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动双方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同时,加强中美之间的安全对话,打消中南半岛国家"选边站"的顾虑,稳步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球发展治理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将国内贫困治理的有效经验融入全球发展治理的制度化进程,以广泛多元的国际合作助推经济增长新理念与包容发展新模式在全球的共享,体现了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互动的中国式发展观。全球发展治理体系正经历转型,处在这一进程中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面临来自权力结构、运行规制、能力建设与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深刻挑战。全面建设"一带一路"、推动民生改善与全球发展,需要始终将人类发展共识作为核心建设理念,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贫困治理的有益经验,积极搭建与联合国主导下的各类发展机制的合作平台,重视发挥基层治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亚安全格局的现状是以印度为中心的非对称性安全格局;同时南亚地区的国际组织发展滞后,非国家行为体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地区安全格局有着显著的影响。"1947年结构"和"1962年结构"是影响南亚安全格局的结构性因素。随着新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加入和决定安全结构的行为体间博弈规则的变化,特别是印度邻国政策的调整,南亚安全格局正经历着缓慢的变化。在南亚安全格局中,中国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外部平衡者。上述南亚地区安全格局对"一带一路"的建设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为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应防止印度门罗主义的升级,提升南亚国家安全合作水平并寻求与印度在南亚地区发展援助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发展,地区内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其所包含的内容远比5%的比重更为丰富。制约南盟内贸易发展的经济因素是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切实解决才能发掘地区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扩大对南亚的贸易、投资等经贸合作,有助于南亚国家提高区内贸易供给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区内贸易与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面临着机制整合问题,建立统一的经济规则能够深化沿线国家的合作,这种规则的建立可以从中国—东盟合作中寻求经验借鉴。本文在比较东盟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上,探求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经验,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和制定"一带一路"经济规则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俄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蓝色经济通道已被纳入"一带一路"的总体布局,成为连接欧洲、亚洲及北美洲之间的最短航道,被誉为"国际海运新命脉"。"冰上丝绸之路"目前主要包括北极东北航道和北极开发两个重要支点,将推动北极国家和近北极国家在海上运输、极地开发和北极治理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逐步构建一条"冰上经济走廊",并极大地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空间,创新"一带一路"合作模式与合作理念。同时,"冰上丝绸之路"也面临地缘政治、传统贸易通道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中国作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倡导者和重要参与者,必须充分挖掘机遇与潜力,正确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20.
越南是中国最重要的周边邻国之一,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越两国的经济合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不仅"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构想达成战略对接,"澜湄合作机制"下的中越合作也卓有成效。尽管近些年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一直影响着中越两国关系的稳定性,但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依然使中越合作存在巨大的空间。特殊的地缘和多重合作机制又保障了中越经济合作的长期稳定性,经济合作的成效又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双方关系的全面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