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着资本主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挑战。资本主义利用其经济、军事方面的优势,在处理国际关系中采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极力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力图在世界范围内阻碍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将社会主义控制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最终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其次,当代社会主义还面临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挑战。为了分化、瓦解社会主义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大打宣传战、思想战,大肆吹捧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很容易被他们的宜传所迷惑,很容易掉进他们的陷阱,从而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2月26日,美国国务院再次抛出了一年一度的《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了指责。这又一次暴露了美国政府以维护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真面目。为了揭穿美国等西方国家近年来频繁鼓噪的“人权高于主权”等谬论的霸权主义实质,我们特发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借经济全球化来否定国家主权、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思潮。这股思潮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能不能在没有国家主权的情况下发展呢?这是必须从理论上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使国家主权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但又离不开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世界联成了一个地球村.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这一趋势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的确在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是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危险。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是当代推行强权政治的国际性军事集团。1999年春夏之间 ,它丧心病狂地对南斯拉夫这个主权国家进行了70多天的狂轰滥炸 ,在欧洲制造了二战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并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 ,严重地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和尊严。我们在深受切肤之痛后 ,有必要对强权政治的本质、根源、表现和危害作一番剖析和揭露。一、美国是当代强权政治的元凶我们说美国是当代强权政治的元凶 ,不仅仅是因为海湾战争和对南联盟的军事侵略行为完全是它一手操纵。…  相似文献   

6.
自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以及北约的新战略概念出台以来,北约进一步强化扩展了它的职能和防区。这个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一方面反映了美国试图借助北约军事集团主导世界的全球战略欲望,另一方面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频繁地对主权国家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粗暴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危害了国际的和平与稳定,加剧了世界各地已存在的民族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增加了引发武装冲突、局部战争或军事对峙的危险性,使矛盾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日趋动  相似文献   

7.
赵曜 《红旗文稿》2012,(1):14-16
20年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致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雅尔塔体系彻底崩溃,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有恃无恐地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科技、文化和军事霸权是当今资本帝国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无疑是全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而又强烈的美好愿望,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政府间客观存在的努力方向。也毋庸否认,苏东剧变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极大的加强,其主要特征是金融、科技、文化和军事霸权的不断加强,且日益融为一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力图主导当今世界的态势及走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维护并加强其世界霸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牢牢控制并有序掠取地球上正在急遽减少的有限资源。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争论的重点之一是国权与人权的关系,西方少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混淆两者关系,主张人权大于国权,常用人权问题来压我们,企图损害我们的国权和我国人民的人权,以达到其干涉别国内政,谋求世界统治的目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言简意赅科学地阐明了国权与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上回说到北非国家利比亚一夜之间变幻两重天,从2月发生骚乱以来,其社会动荡已经发展成为内战,并在西方的武装干涉下激化、升级,数以千计的平民在冲突中丧生,曾经美好的家园废墟成片。"阵风"、"幻影-2000"战机在北非上空呼啸,"战斧"巡航导弹撕裂地中海空气……法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3月19日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此次军事打击,距2003年3月20日美国领导的军事同盟发动伊拉克战争整整8年。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  相似文献   

11.
人权是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领域存在着尖锐的予盾和斗争。邓小平理论中有着丰富的人权思想,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强调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学习和掌握邓小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开展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邓小平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邓小平的这一思想首先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提出来的。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2.
颜旭  陈晓静 《党建》2012,(5):27-29
精彩导读●在世人的眼中,民主是崇高的、神圣的,但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民主却是可以用来敲打别人的棍子,是可以用来干涉别国的幌子。●事实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民主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民主输出"的本质是新殖民主义。无论是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还是中亚的"颜色革命",背后都能看到西方干涉的影子。●民主是需要的,但各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断发展适合自己的民主。实践证明,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模式,不会有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志平 《求实》2003,3(3):11-12
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发达国家应当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从2010年12月"茉莉花革命"起,屈指算来,西亚北非动荡已两年有余。动荡几乎波及西亚北非的所有国家,从目前的情况看,动荡之势远远没有平息。西亚北非动荡给我们以震撼,给我们以思考,给我们以警示,我们应怎样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邵士庆 《前线》2023,(2):52-5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这和西方民主有着根本区别。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产物,西方民主有其历史进步意义,“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然而,纵观资本主义发展史,西方民主往往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殖民剥削、武力侵略等霸道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今,世界各国人民不是苦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不发展,而是苦于其过度发展,西方民主日益显露出局限性和自私性,乃至反民主性。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世纪,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形势虽然在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天下还很不太平,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军事干涉主义进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形势看,这些年来,世界上发生了不少事,天下仍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但各国人民要和平、求发展的时代大趋势没有变。在可以预料的较长时期内,我们可以争取到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具有两重性。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8,(6)
近年来,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日趋错综复杂,西方国家新一轮民粹主义兴起,引发了单边主义的政策后果以及国际格局的新走向。围绕新一轮的民粹主义,从兴起、影响和实质三个方面加以辨析。具体来说,民粹主义兴起是西方国家过度福利化和极端民主化的结果。这导致西方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并倾向于在外部寻找"假想敌"以转移国内矛盾。从实质上说,民粹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制度困境。在新一轮科技进步与生产体系变革的冲击下,西方国家内部经济体系日趋失衡,制度层面又无法进行有效回应,极端化的民粹主义意识形态遂成为必然选择。民粹主义具有外溢效应,不仅有可能重新激活西方的冷战思维,也有可能激起西方国家新一轮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9.
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我驻南使馆进行导弹袭击,再一次暴露了西方反华势力推行霸权主义,妄图“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险恶用心。邓小平曾经指出,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总是欺侮广大发展中国家。美国依仗其军事、科技和经济实力,在世界上极力谋取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它一方面戴着“维护人权”的面具,高喊“人权大于主权”的论调,另一方面却挥舞着屠杀人类的战斧,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到处制造紧张局势,在全球变本加厉地推行“炮舰政策”,这些明白无误的事实既证实了江泽民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向…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后联合国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俜 《新视野》2003,1(4):78-80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违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战争,反映了当今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强大的现实。联合国的权威虽受到损害,但并未因此失去在世界和平与安全领域的重要地位,仍然将在伊拉克战后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尽管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其局限性,很难彻底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但它作为国际关系协调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