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系统阐述了关于中国梦的思想。2012年末,作为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旋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习近平的讲话,把中国梦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拓展,使之有着比民族复兴更广阔的含义。无疑,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这是由历史决定的。其次,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基于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心灵的回归     
身处大墙之内是不幸的,但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幸赶上了实现中国梦的大好时代。当代的中国梦,不仅是国家与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我们身处大墙里每一个服刑人员的梦想。我们的梦想与中国梦紧紧相连在一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给我们实现梦想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相似文献   

3.
正"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也是亿万妇女的梦。中国梦要让每个人实现人生出彩,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这样一个梦想成真的过程,一定是男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图景一步步成为美好现实的过程。这样一个梦想成真的过程,需要亿万妇女有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担当,同全国人民一道,坚持中国道  相似文献   

4.
刘海年 《人权》2014,(3):19-21
任何定义都是从一定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中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也如党中央历来在诸多文献宣示和革命建设中所实践的一样,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政权的基础。因此,从人权理论研究角度,我将中国梦概括为中国人享有充分人权、人全面发展的梦。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中国国家富强之梦、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中国人民幸福之梦。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当然应该注意吸取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好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对于不好的经验也一定要引以为戒。基于对美国式的道路的反思,可以知道,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决不为某一个民族的发展而剥夺其他民族生存发展的权利;坚持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地转变能源资源高消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人民的民主,拒绝美国式的民主。  相似文献   

6.
提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观点是实践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笃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体现。在中国梦的关照下,“四个全面”具体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诉求:其战略目标切实可行让中国梦更具魅力,主攻方向明确关键让中国梦实践方式更具动力,领导主体自我革新让中国梦实践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7.
黄翠莲 《前进》2013,(7):45-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首提“中国梦”,并鲜明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时下解读中国梦的著作很多,而公茂虹编著、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解读中国梦——一个古老民族的百年梦想》是值得推崇的作品之一。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知识含量多,行文严谨凝炼又不乏生动流畅,观点提炼简洁精到。一是深度阐释了中国梦的本质。作者紧紧扣住作为中国梦本质属性的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进行了深度的展开和阐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归根到底是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这就是中国梦的所有本质属性的最终本质体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同时也是全民族的。它既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具体理想,也同国家未来相通,这样的“中国梦”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丰富的意蕴和美好的愿景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勾勒出一个可亲可近的奋斗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让我们对中国梦的认识更加深化——不仅阐明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而且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这就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  相似文献   

11.
彭钊 《前进论坛》2013,(7):22-22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理想信念,也是民主党派的奋斗追求,“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奋斗,民主党派同样责无旁贷”。民主党派及其成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2.
柴勇 《人民论坛》2013,(8):196-197
中国梦基于历史,关照现实,面向未来,强烈的历史感要求我们必须在对历史的正确把握中认知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标志和建设方向。古代中国文化的辉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深厚基础;近代中国文化的衰落为中国梦的开启提供了历史机遇;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梦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文化方向;而劳动神圣的无产阶级理念也被历史证明为中国梦实现的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体现了中国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构建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淮海论坛》2013,(2):40-4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引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3亿中国人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了展现和抒发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和自己梦,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纲要》,全面推进单位工作不断深入,进一步调动人的写作积极性,发展创意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从而增强社会和谐和综合竞争力及单位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田书慧 《前沿》2014,(7):46-48
“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又是每一个人的梦。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领头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着眼,阐述了“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求知梦,创业奋斗梦,价值奉献梦。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刻苦学习,增强学识和技能;应艰苦创业,为建设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要实现以民族复兴为主轴的“中国梦”,从那时起至现在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一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中国梦”的研究不断升温,诸多学者围绕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研究。文章梳理和归纳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基本问题的相关研究,并做了简要的述评,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中国梦,美田有美国梦、欧洲有欧洲梦、非洲有非洲梦.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梦”之间有共通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这本来就是世界多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它不仅是“宏大”的国家梦,也是“细微”的个人梦。在这份梦想中,有一个深深扎根在每位国人心中,那就是——健康梦。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可以说,健康是第一生产力,健康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主席就任后首次出访,在电视镜头和照片中,人们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小个子——外交部翻译孙宁。在两会期间,由于给李克强总理记者会担任翻译,孙宁“火”了一把,其实,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孙宁就已是随行翻译了。“他一直在给领导人做翻译,只不过没有那么显山露水。”外交部翻译室前主任过家鼎表示,“外交部的翻译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强国梦 农工党天津市委会主委 沈中阳 正如《易经》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梦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精神。中国梦是沉重而艰难的记忆,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经验。中国只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大国家才能免受列强的欺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