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根生 《前沿》2014,(5):72-73
本文主讨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概念。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日常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在《哲学研究》等后期著作中重点阐述了日常语言中的“语法”概念,即从日常语言的各种各样复杂使用角度出发分析语法概念,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以哲学语法研究为中心的语言逻辑思想。该思想是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哲学的重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的“游戏”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近现代文论中,对“游戏”的论说与阐发已不乏其例。然而,无论是席勒,还是伽达默尔,他们大多寻求的是“游戏”的美学意蕴,借“游戏”概念展现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唯有维特根斯坦大胆创新,把“游戏”概念,更准确地说是游戏思想,引入了历来被视为思辨圣地的哲学理性王国,为恼人的哲学思辨吹来如饮香醇的生活之风。“游戏”一词,德文为“Das Spiel",英文可为“game”和“play”两者。翻开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牛津1958年英德对照版,下文引证此书,只注节号。)一书,“游戏”一词俯拾即是。但每当它出现时,都是与“语  相似文献   

3.
“民主”这个概念是现行高三政治常识中一个重要概念,如同政治的含义一样,民主也是一个具有多重性含义的概念,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它,必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分析,切忌简单化和片面性。   第一,民主是国家形态,它表明国家的阶级性质。作为政治现象的民主,首先表  相似文献   

4.
“无”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玄奥而精深,本 文试图通过对《道德经》中“无”的形而上含义的分析,结合 “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与西方关于“存在”及“本原” 思想的比较中,揭示老子的“无”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董高伟  王克喜 《求索》2008,(10):95-97
贾可·辛提卡是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他创建了博弈理论语义学,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刻画命题理解,从而判定命题的真值。博弈理论语义学对命题的真值判断标准是符合论的,这与维特根斯坦前期的“图象论”如出一辙,而这种符合关系的建立则直接源自于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通过语义博弈建构图象与世界图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是辛提卡博弈论语义学的直接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6.
异化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它更是概括人与世界的现代性关系,表达现代人类生存论的哲学概念。异化是现代生存论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主题性话语,只有把异化提升到现代生存论哲学基本范畴的高度来研究,才能深入理解异化思想所包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人类生存矛盾视角看,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矛盾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陈红 《求索》2014,(5):75-79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从理解语言的机制来思考世界,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则是从形式语言学向哲学延伸,前者从语言的视角探索哲学,后者从哲学的高度研究语言,两者既有交集又有区别,通过维特根斯坦与乔姆斯基的"语法观"比较以及对相关语法概念的梳理,可以发现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语法的普遍性"、"语言的创造性"和"语法的内在与外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切科学都是由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要学好哲学常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准确把握哲学概念的科学内涵不仅是十分必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形式逻辑学中给 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属+种差”法来理解识记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形式逻辑学告诉我们,在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大(即适用范围大)的概念是属概念,外延较小(即适用范围小)的概念是种概念,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之一就是“属+种差”法,也就是先找出属概念,再比较种差即种概念之间的差别,最后用定义连结词进行连接。在哲学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不运动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这里提到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否完全一样呢?本文试分析之。一、“运动”和“变化”具有同等含义哲学的运动概念的含义是,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这个概念的含义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变化”也是运动。而变化有空间的变化,也有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就表现为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的变化表现为过程,即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  相似文献   

10.
理念又称类、并相,是柏拉图全部哲学的核心和基础。如何看待理念、如何理解理念,决定着我们对待柏拉图全部哲学的态度。以往的哲学界认为:柏拉图之理念,是一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是派生具体事物的东西。o因而其哲学是不可救药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并予以全面的批判,这种传统的观点,态度明确,旗帜鲜明,然而,却包含了过多的情感色彩和武断成份。因此,现在有必要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其“理念”一词予以重新的认识和理解。理念是一哲学概念,为什么首先要确定理念是一个哲学概念呢?这是因为,哲学研究和其它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理解”?对于教师来说是很熟悉的。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理解”是重要的教学要求,在评价与考试时,“理解”是学习水平和能级指标。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来说,“理解”还是哲学认识论的一个范畴。黑格尔一句含义隽永的话:“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当我们把“理解”视为常识时,对什么是理解,以  相似文献   

12.
孔新峰 《求索》2023,(6):45-52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具有重大原创性和时代性的新型复合概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大创新。理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型话语,要兼顾文明的“属性分析”与“话语分析”两大面向,特别是话语分析面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创新意义,体现在其对于带有浓厚西方本位色彩的现代学术概念的解构与重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关话语相结合,有助于重新厘定西方中心论的“现代性”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借鉴“多重现代性”思想运动经验,能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有效供给提供较为厚重的规范性内容。  相似文献   

13.
秦倩  ;秦乐娱 《求索》2008,(5):118-119
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对于解释语符系统和语言意义的模糊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该理论强调范畴之间边界的模糊性和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它源自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和“家族相似”说。它使我们对语符系统及其意义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该理论本身却还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本文拟探讨其合理性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张志清  黄振定 《求索》2013,(2):95-98
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鲁迅的“中间物”生命哲学思想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中道”思想,以及尼采的“超人”生命哲学。借鉴王乾坤和汪晖对鲁迅生命哲学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理解,本文试图论证鲁迅的“中间物”生命哲学意义蕴含包括三个方面:有别于“中间”的“中间物”概念,执着现在的生命——时间观,以及对终极的消解与眷顾。同时指出,鲁迅的“中间物”哲学对我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文化观和翻译观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和价值观有深刻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5.
贺善侃 《现代领导》2014,(10):10-11
对“跨界领导力”的研究始于对其内涵的把握:而要准确把握其内涵,首先要搞清楚“界”的含义.还要搞清楚怎么“跨”,理解“跨”的含义和程度。一、何为“界”?对“界”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去理解。从广义上理解,“界”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界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而又相互联系.一事物与他事物总是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我们可以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为一个“类”。区分不同类事物不同普遍属性的界限,正是我们在此所说的“界”。  相似文献   

16.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对“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唯一特性难以理解。何以化解,“三问”解难。一、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性万事万物的共同性只有客观实在性吗?客观实在性是所有事物的共同性。事物...  相似文献   

17.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哲学常识中的教学重;久,也是难支,它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掌握好这一概念,关键在于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根据自己教学体会,我认为要正确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须把握好以下“五性”1、共同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简单地说,物质即客观实在。因此,客观实在作为对物质本质属性的概括,它必须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否则就会缩小物质概念的外延,物质概念就不可能囊括万事万物,也就不正确了。例如,若把有…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语境”的学说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三方面加以论述:其一。语境是使定义精准的工具,然而维氏在根本上是反对下定义的,这与其语言游戏说相关。其二,语境本身是无限漫衍的,永无饱和之时,这影响到了后来的德里达的哲学观。其三,维氏的著名观点“意义即用法”本身也是对语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古希腊哲学的发展进程中,“世界”逐渐取代“天”而成了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概念,同时,它还关联着整体、全体、秩序、混沌、虚空、努斯、神、宇宙等诸概念.从中西比较哲学角度讲,梳理清楚“世界”及其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为推进西方哲学史研究提供恰当的切入点,而且也为理解“世界观”问题奠定基本的理论性前提.  相似文献   

20.
论“开放搞活”与“宏观调控”的哲学底蕴鲁品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从总体上说,是从微观搞活到宏观调控的逻辑发展过程。那么,这一发展过程的哲学底蕴是什么?其历史意义何在?这是时代交给哲学工作者的重大课题。对这个哲学课题的探索,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