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换成 《前沿》2012,(2):195-196
英美文学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从人文角度审思英美文学教学,我们看到西方文化和文学的人文传统使英美文学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只有充分认识英美文学课的人文性,才能走出目前这门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人文审思要求我们发挥文学的寓教于乐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文学中,获取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提高中西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西方英美文学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都蕴藏了大量的人文思想,表达了作家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愿望和追求。然而,由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和西方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的不同,两者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此分析和比较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与英美文学中人文思想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西方英美文学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都展示了作者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作者所信仰的宗教影响。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更关注个体,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则更关注民族或者国家。  相似文献   

3.
王保艳 《前沿》2012,(18):131-132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习和分析英美文学的历史和发展有利我们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有利于我们吸收英美文学中非常好的方面,促进文化交流.英美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本文从几个不同的时期来讲述和分析英美文学的历史与发展,以使我们加深对英美文学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4.
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将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发掘出来,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传播,为英美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主题,丰富了英美文学的宝库;而英美文学的创作又把希腊罗马神话发扬光大,使世人更深刻更广泛地了解古老的希腊罗马神话,让其生命在世间生生不息,本文将简单探讨希腊罗马神话和英美文学之间相互关系,从而加深对希腊罗马文化以及英美文学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郑永梅 《前沿》2012,(17):199-200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英美文学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在英美文学发展中,哥特文学中的多数作品以揭示当时社会罪恶及人性黑暗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道德层面的研究、探索.在哥特文献的发展史中,与英美文学一样,在近两百年的发展中,其与社会、宗教、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受哥特文学自身的影响,英美文学仍延续哥特式文学传统.在此,本文针对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6.
安琦 《求索》2013,(8):158-160
艾略特的早期诗论极大地推动了英美现代批评的转型与发展。概括地说。他的非个性化理论和对文学传统的重新阐释,他在“情感的机制”的理论框架下对英国诗歌史的改写,以及他的“客观对应物”理论,都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因此,探讨艾略特早期诗论与英美现代批评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艾略特在批评史上的贡献。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英美现代批评所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困难不仅仅来自于语言,更多的是来自一些非语言的因素:他们不了解作者所用的一套约定俗成的准则规范(“文学语法”)。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是进行英美文学教学的关键。语言学家李特尔伍德(Littlewood)给文学做了个透视,找出了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五个功能(或者说五个阶段),即:语言功能;文体功能;内容或文化功能;主题功能;了解社会发展史和文学发展史功能。这给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的老师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孙恒存 《求索》2013,(9):245-247
中西方对“视觉文化”的迥异溯源显示了英美视觉文化固有的两大传统:巴拉兹传统和巴克森德尔传统。这两个传统对英美视觉文化研究影响极大.同时也滋生出五种谬论。W·J·T·米切尔将视觉文化的对象扩容到视觉性,他对传统和当下的突破使视觉文化以跨学科的姿态整合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资源。重塑理论和批评的范式。  相似文献   

9.
孙杰 《前沿》2012,(22):149-150
女权主义乌托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解读英美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讨论了女权主义乌托邦的发展及影响,并通过回顾国内学术对一些文学作品的不同阐述,说明用女权主义乌托邦作为研究英美文学的一种独特事业,具有广阔的学术空间,并对深化这一点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批评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英 《求索》2012,(3):181-183
对"新批评"历史地位的评价一直集中在其理论贡献方面,而忽视了它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及诗论的构建作用。与20世纪其他学院派理论不同,"新批评"是一种理论与创作紧密结合、互相生发的文学革新,它提倡作者应当收敛个性、尊重传统,重理而抑情、讲究语言和艺术形式,关注意象、隐喻和神话,最终使英语诗歌和诗论摆脱了浪漫主义"传达"理论的束缚,完成了英美文学的现代主义转型。  相似文献   

11.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学是个开放、动态的多元系统,而翻译文学也属于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目标语文学多元系统的特征决定了翻译文学在该系统中的位置是"中心"还是"边缘"。同时,赞助人,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也影响着译者对原语作家、作品的选择。运用多元系统理论这种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我国1949年至1966年间的英美文学汉译,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具有客观性,有助于全面把握这一时期英美文学汉译的典型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同时也为我国研究某一阶段的外国文学翻译提供了新思路,做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批评是当代唯一来自英美分析哲学传统的西方有影响的批评理论流派,本文集中考察了言语行为批评对文学定义和特征问题的讨论,认为大致存在两种矛盾的观点:一是强调文学话语悬置性;一是强调文学话语的交往性。  相似文献   

13.
耕耘在中西文化的田野──记英美文学专家屠珍教授丁乙屠珍,1934年3月生于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63年起在北京外贸学院(现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观任教授,中国作协、中国剧协、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华文学基金会、全国美国文...  相似文献   

14.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文斌  罗艳 《求索》2005,(2):157-159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关注文学的社会文化语境,强调 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的文学标准,并要求研究妇女作品的特殊性、谱写妇女作家 的传统。本文着重从解构男性中心文学的框架与建立女性 主义诗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 在女权主义运动中富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春茂 《人民论坛》2010,(7):240-241
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已成为一个广为接受的概念。然而,人们对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塑造人文精神却持有不同观点。英美文学等文学课程是使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所以应给予足够重视并使之成为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已成为一个广为接受的概念。然而,人们对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塑造人文精神却持有不同观点。英美文学等文学课程是使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所以应给予足够重视并使之成为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韩静  冯建文 《求索》2008,(7):165-167
经典阅读课程在加拿大高校人文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思想在此课程中得以拓展。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加拿大著名理论评论家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在美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再现和再生,剖析了加拿大经典阅读课程中多元文化主义教学理念的贯彻。在探讨文学元素融合的同时,唤起同仁对加拿大高校拓展式人文教育思维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袁浩 《当代广西》2009,(5):45-45
文学素养是一个人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厚的文学艺术资源,并以言简意赅、脍炙人口的方式千古传诵,世代流芳。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文学的滋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对广大领导干部来说,提高文学素养,既可怡情增智、陶冶心情,又可升华精神、完善人格,是提高领导干部人文素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布迪厄“场”的理论中两大关键词就是关系、斗争。文学场域是一个特殊的社群,基于文学和学术活动而客观存在着长幼、世代等人际关系,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来说,文学场域也就存在因文学活动而产生的人际伦理关系,称为“文艺伦理”。台湾文艺期刊《文汛》创力、25年,作为文学场中的活跃因素,从办刊方针和编辑策略,以及重塑文艺界和谐、温馨、有序的文艺伦理,传承与创新文学经验等方面出发,以栏目设计、活动策划等方式为载体,进一步凸显自身的组织策划功能,积极倡导并自觉承担营建文学场域良好的文艺伦理的重任,并由此彰显了极具人文关怀的刊物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外国文学课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外国文学教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文学的性质和作用上看,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最后探讨了几种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文学教学理论和实践,旨在说明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文学课的可行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