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海论丛》2013,(6):F0002-F0002
甘绍平,男,1959年8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伦理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人权伦理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中日价值哲学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21世纪价值哲学研究的主题,是如何结合环保、全球化、高科技、争取和平和发展的斗争等问题,深入价值论的研究;如何从内外打破学术界限,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发现价值问题的转化形态,同时做到价值基础理论、伦理与审美价值研究的相互促进。也有学者认为,21世纪价值哲学的主题应回归生活世界,即研究生活中的价值,这是价值哲学的理论品格,也是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另外,还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哲学”的研究,关注人的生死问题。21世纪价值哲学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正怀柔科学城的建设将为前沿技术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引领科技创新前沿,激发基础科研和前沿领域重大科学发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一批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奠定抢占全球科学技术制高点的基础,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前沿科学技术领域突破能力的竞争。而较为完善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是解决各种科学和技术前沿问题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科技攻关计划是1982年11月30日经五届人大五次会议讨论通过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计划。其主旨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它与前瞻性高科技技术研究为主的863计划和以探索科学前沿问题为主的基础研究计划共同构成国家科技计划的主体。国家在全面完成“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集中有限资金,组织多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联合攻关,调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长期以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提出了许多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伦理问题。但人们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时间不长,理论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最近,由武汉理工大学杨怀中教授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高科技的伦理研究》一书,是一部基于时代的要求,体现了对科学技术予以人文关怀的新著。该书从多视角探讨了高科技的伦理问题,为我们了解和把握现代科技伦理研究的热点与争论的焦点问题,提供了一部很好的范本。当今科技活动实践已不容质疑地展现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道德价…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使现代社会发生着改变,而与之伴生的生命健康安全、隐私保护、国家安全等诸多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的《生命科学领域前沿伦理问题及治理》就是这一领域的新成果。该书的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黄小茹以ELSI研究为切入点,以当前国际上应对转基因技术、神经科学数据、ICT植入物、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伦理问题为中心,勾画出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下科技伦理治理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7.
刘让新 《湖湘论坛》2007,20(2):50-52
科技活动的主体是科技人员,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运用的伦理问题,总是与科技人员形影相随.文章重点论述了科技人员在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中的伦理责任表现为:(一)科研选题、立项时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二)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三)科技成果应用中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要增强伦理意识,履行相应的伦理责任,用科学良心支配自己的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科学》2008,(4):66-66
《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一书近日已由上海杜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著名学者沈铭贤研究员的论文选集,分科学哲学和生命伦理两个部分。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本书即以此视角深入考察和分析了科学哲学的变革、爱因斯坦的文化品格和文化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砚以及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提出同时举起两面旗帜——科学的旗帜和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旗帜、不能只呼吸一种文化空气、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良性互动等观点。本书不仅理论深刘,更为可贵的是,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思考,深入浅出,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很好的思想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吕朝 《求索》2010,(2):86-88
伦理从来都是哲学的一部分,但在今天,当哲学从科学的领地分化出来之后,就基本回到了人自身,而“伦理学的一切问题就是围绕人展开的。”所以,现代哲学就转向了伦理学,成了研究人性、完善人性之学;成了领悟生命意义、洞识生命价值之学;成了辨析社会现实、提供生活信念之学。  相似文献   

10.
略析当代中国文化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活动层面上,文化活动是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之上的最高层面的社会活动,因而,文化活动不仅受经济活动的制约,而且还直接受政治活动的影响。相应地,文化伦理精神作为文化活动的内在伦理要求,不仅有其自身的内在依据,而且还受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伦理精神,乃是一定时代社会的一般伦理精神和文化活动内在伦理要求的结晶。一、科学精神社会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文化生产活动和文化消费活动。其中,文化生产活动是文化消费活动的基础。文化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哲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1.
张军 《人民论坛》2021,(2):57-59
科技在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力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如蕴含争议技术风险、系统性风险、弱化情感交流风险、伦理风险和审美风险等多重技术关联性风险。对科技伦理的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伦理挑战、全球科技伦理的发展诉求等不断呼吁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建立。要从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引导、切实发挥制度化伦理辩论基础作用、主动把握科技政策公共导向、批判借鉴国际科技伦理经验四个方面,科学建构应对科技风险的伦理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国外学者一般以科学哲学为范例研究经济哲学问题,近年来国内关于经济哲学的研究也有类似的主张。本文通过科学哲学与科学和经济哲学与经济学二者关系的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不同于科学哲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也与科学哲学不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伦理学会年会暨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研讨会”于 2000年 8月在湖北通山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湖北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等十几家学术科研机构的 30多名代表。此次会议围绕环境和科技伦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各抒己见,深入探讨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各方面问题。在环境伦理方面,主要涉及到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全球伦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在科技伦理方面,主要涉及到科学与伦理的关系、科技进步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在伦…  相似文献   

14.
潘建红  朱婷婷 《求索》2010,(10):109-111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在科技发展前沿存在着许多的社会伦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伦理视角对一些重要的观念进行重构,这些重要的社会观念包括发展模式观、科技价值观和科技系统观等。  相似文献   

15.
当本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马克鲁普等人提出知识经济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大关注。然而到了90年代,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这种提法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应用。直到1997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一、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知识经济的崛起,源于信息产业及其它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本世纪60年代起,科技迅猛发展,科技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高科技的应用,更新了许多传统经济下的技术,使之经济效益大为提高。同时也正是由于高科技的应用,使基础科学的研究和科学的实用价值大为提高。现代发达国…  相似文献   

16.
陈万求  ;邹志勇 《求索》2008,(2):118-120
墨子及其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求真理,爱科学,利天下,尚法仪,特别是有关科技伦理方面的成果闪耀着其他学派难以企及的光彩。本文对墨家科技伦理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案智求真的价值追求、义利统一的技术功利主义和道技合一的科技共同体规范构成了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的奇峰。这对于我们今天处理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作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始终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密切关注着当时科技发展的最新态势,而且还在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分类、科学技术发展动因的考察、自然科学方法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人类即将跨人21世纪,科技革命更加猛烈地冲击着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领域,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科学发展关系到国家命运和人类前途。因此,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广阔的视野对科学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哲学反思。审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关注科学哲学对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影响。一、对科学的哲学反思17世纪产生的牛顿力学是历史上第一个最完整。最富有成果的科学理论。在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之后,科学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康德哲学是对科学进行哲学反思的发端。康德…  相似文献   

19.
赵小军 《前沿》2014,(5):67-69,92
《计算主义——一种新的世界观》追踪科学前沿,在对前沿科学成果分析的基础之上,做了进一步的系统化哲学论证。梳理、研究了计算主义的理论渊源、演变过程、种类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世界观——计算主义世界观,并对计算主义所遭遇到的批评进行了回应。此外,采用了哲学“新传播”的方式,扩大了计算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恺 《求索》2010,(11):131-133
划界问题是科技哲学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如何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科技革命的进程,一直困扰着哲学界。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学派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波普尔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问题,提出了可证伪的原则,该理论对科技哲学的发展和当前社会的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